赵思瑞
【内容摘要】高中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学识不丰富,再加上缺乏系统思维能力的训练,导致他们在各科教学活动中理性思维能力不足。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面对学生理性思维的缺失表现,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将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具体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强化思维培养的目的,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理性思维 能力不足 问题分析 高中生物教学
理性思维是指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思维方式,其具有严格的逻辑性和证据性。理性思维的目的明确,证据充分和推理严格。理性思维是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必须具有的能力之一,特别是作为理科生必须要提高理性思维能力。但是,现行的高中生物教学中依然存在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千变万化的生物实验教学和零碎的知识点很难通过死记硬背达到教学目的,加上不重视理性思维训练,使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很难有效实现。因此,面对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理性思维的缺失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一、思维意识淡薄,需落实思维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知识比较抽象、概括性强、知识面广和知识量大的特点,许多学生往往忽视知识的根源,忽视对知识的实质分析,割断了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死记硬背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例如,在多倍体生物教学活动中,教材对多倍体生物的解释是:多倍体与二倍体相比较,其植物的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相对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含量较多。对此概念学生仅仅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实现记忆。实际上,通过实验教学多倍体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而染色体上含有蛋白质等,故而糖类和蛋白质等含量增加也在情理之中,无需死记,需要进行教学实验和理解。
反思教学过程,学生思维意思淡薄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不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按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将思维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改变学生思维意思淡薄的现状。
二、思维目的不明缺,需强化思维的目的性
理性思维是具有目的性的,从事以问题为开端解决出现的各类问题,实现目标。在许多情况下,学生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大脑中存在思维混乱的现象,但是找到思维的方向就会事倍功半的解决实现目的。例如,发黄的大白菜不适合用于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实验材料是实现实验目的的载体,为了实现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必须符合实验的要求。发黄大白菜的色素含量和种类不正常,不能代表叶绿体色素实验的目的,因此不能用作实验材料。思维目的不明确必然导致理性思维的缺失。在生物教学中必须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思考条件与目的的联系,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减少思维中的盲目性。
三、证据意识不足,需强化思维的意识性
在海量信息出现的今天,不理性的社会现象和事件到处可见,缺乏存在的证据意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以教学大纲为核心,以书本为权威,不读书本的知识进行论证就拿来记忆和应用,严重缺乏证据意识。例如高考选择题:为在酵母中高效表达丝状真菌编码的植酸酶,通过基因改造,将原来的精氨酸密码子GGG改变为酵母偏爱的密码子ACA,因此出现的变化有(AD)
A.编码植酸酶的DNA热稳定性降低
B.植酸酶氨基酸序列改变
C.配对的反密码子为UCU
D.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
许多学生没有选A的原因是没有证据确定DNA热稳定性大小的依据——G-C碱基对中氢键数量多于A-T碱基对。因此,DNA中G-C碱基对比例越高,DNA的热稳定性也就越高。由于精氨酸密码子CGG改变为ACA,导致基因中G-C碱基对比例下降,热稳定性降低。
证据是理性思維的依据,有效的证据和推理能够保证思维过程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基于生物教学的事实,运用理性思维的逻辑进行推理、建模、引证和总结分析。
四、思维缺乏反思,需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许多学生不善于对思维过程进行二次的反思调整,即时在教学问题没有解决和目的没有完成的情况下也对缺失进行自我检讨和深刻反思在思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至于在成功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也没有养成及时总结的习惯,致使学习效率很难提高。例如,高中生物内容中关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知识点的表述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推理过程及构建的模型确信无疑,但是以上教材中描述的事实就是这样吗?依据蛋白质分子构成的原理,至少有一个游离氨基和梭基在蛋白质的每一个亚基中,而游离的氨基和梭基都是极性的,加上成百上千的R基中必然存在的一些极性基团,蛋白质分子的极性是必然的。依据相容的原理,极性的蛋白质分子在自然状态下也是不可能长时间存在的,完全埋在非极性脂双层内部的状态是不可能稳定的。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批判的分析,吸取教学内容中所体现的优点,也抛弃教材中无用的知识点。同时要引导学生及时关注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产生的原因,分析在思考中可能受到影响的因素,如何劈开困难完成理性思维过程,进而提升理性思维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