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靖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明确指出语文教学需承担美育任务。美育思想在中国积厚流光,有深厚的思想根基,自孔圣人至蔡元培,他们的美育思想熠熠生辉。孔子在我国率先指出诗歌教学的重要性,他强调诗歌可以陶冶情操,“温柔敦厚,《诗》教也”。近代的蔡元培为美育身体力行、践行一生。他给美育准确定义:“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言简意赅的注解,彰显了非凡的见地,精确地揭示了美育的内涵,在今天,也仍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我们的语文教学,素来提倡文道合一,既要求读书,又注重做人。把读书与美育融合起来,把学习语文与思想感情的陶冶联络起来,无疑值得传承、弘扬。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相机实施美育,方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那么,我们在语文课中怎样巧施美育呢?
一、指引“美读”,突出美育的直觉性
“美读”,就是准确、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吟诵课文时,读者如临其境,文章似出我心,文句若出我口,美美地读着,渐渐与作者的心灵融会贯通,对文章的美就会增进认识。如引领学生学习朱自清学生的《春》时,指导学生美读,让学生带着盼望、欣喜惬意的语气去读,咬字轻柔,语调上扬,语速可稍快,有张有弛,注意到朗读的抑扬顿挫。学生在美读中直观感受到春天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愫。“美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文章美感的主要路径。它可以让无声无色的文字变为有声有色,映于眼,发于口,传于耳,刻于心,使文中的人物、故事、情理跃然纸面,帮助摆脱学生的平面思维,多元地感知教材,“不假思索”地感受审美对象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观。
二、引领“循路”,彰显美育的形象性
俄国著名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的地位”,“美是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在抽象的思想。”美和形象结合在一起,抛开了形象就称不上美和美感。在教学高尔基的《海燕》时,引领学生从文本语句感受海燕矫健的雄姿,结合时代背景和海燕的生活习性逐步探究到海燕勇敢搏击风雨形象背后的象征意义,激发了学生勇于挑战生活风浪的勇气。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遵循文脉,逐层认识文章中景物形象的环境、外形、外在美,指引学生挖掘美的形象所对应的生活中的人,进而感悟某种美好的内在精神,由物及人,由人到精神,运用美好形象感染学生,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学会在平凡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
三、诱发“入境”,紧扣美育的情感性
美感,情感至关重要,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自出心裁地把美育唤作“情育”,足证情感对于美育的重要性。“象喜亦喜,象忧亦忧”,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在情感上产生入情,在性情上得到熏陶。感之以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心灵日趋澄澈,丢弃假恶丑,拥抱真善美。教学契诃夫的《变色龙》时,我让学生演课本剧,学生入情入境,充分看清到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的丑恶嘴脸,认识到沙俄警察制度的罪恶,懂得了厌弃假恶丑、追求真善美的重要性。因此,教学中要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景中,有时让学生边读边模仿人物的动作、情态,有时我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光影效果,让学生穿越时空,与文本对话,设身处地,如睹其态,若听其声,似嗅其味,借助亲身的情感体验,诱发对审美对象的褒扬或贬斥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
四、推动“发展”,凸显美育的功利性
鲁迅曾说:“享受着美的说时候,虽然几乎并不想到功用,但可由科学地分析而被发现。而美的享乐的根底里,倘不伏着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见得美了。”这段话客观地剖析了审美活动中自由与功利之间的联系。世界上凡是真、善、美的人、事、物,对人类的发展肯定有帮助的,能推动学生发展,正凸显了美育的功利性。如我在教学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我引领学生在认识到孔乙己的复杂形象后,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精神和肉体的戕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学生意识到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误解,适时做好读书理想前途教育。因此,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只是为使学生获得一时的精神愉悦,而是遵循新课标,高质保效,努力打造高效课堂,顺利完成育人任务。它要引导学生领略古今中外无数优秀作品的语言艺术,学习先人创造的“美”的典范、“美”的方法、“美”的经验等,逐步形成较强的读、写、听、说能力。与此同时,接受文章的精神洗礼和情感陶冶,养成学生美的心灵、美的人性。故而,語文教学时,因文而异,设置包含美育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个体情况和生理心理特征,巧妙设计实施方法,学文即育人,学生在美的熏染中,读美文、作美文、做美人,饱学知识、谋求发展、感悟人生,寓美于文,寓美于教。
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让学生在美的花园里徜徉。语文课堂为美育开辟了肥沃土壤,美育使语文教学之花更加绚丽多姿。语文课堂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能够巧妙实施美育,焕发了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美育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和闪光生辉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的时代离不开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美,我们的心灵离不开美,我们的教学离不开美,所以,我们要熏陶美的心灵,挖掘美育的甘泉,播撒美的种子。语文课堂有一泓美育的甘泉,利用课堂巧施“美育”,学生就能绽开美丽的心灵之花,结出累累硕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柯坦镇陈埠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