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
【内容摘要】“设而不求”是高中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蕴含“代换”思维,通过“媒介”作用发挥,从而发散解题思路,优化解题过程,在本文中笔者将以微专题的形式方式,透过方程、几何、导数、定值四种微专题,从而解析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巧”用设而不求,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更多的教师同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中数学 微专题 设而不求
前言
数学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一門重要学科,很多数学知识都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学生容易在数学解题中遇见困难,并影响答题效率和答题速度。而“设而不求”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问题解题方法,通过“设参”、“构造”等方式,巧妙的对数学问题进行转换,从而减少解题中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学生而言,掌握“设而不求”是有助于推动自身数学进步成长的。
一、方程问题的设而不求
方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知识点,而显然在方程问题解题中,“设而不求”的解题思想是十分适用的,为此在笔者以微专题的形式,对高中阶段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方程问题进行总结,从而阐释如何在方程微专题问题中“巧”用设而不求。以这样问题为例,如已知一椭圆方程为1/2x2+y2=1,而(0,2)为椭圆方程外的一点,过这个点处任意引出椭圆并与A、B两点的直线,求A、B两点中点的轨迹方程。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们就可以从“设而不求”的思想出发,将A、B两点的坐标分别设(x1,y1)和(x2,y2),同时将中点P设为(x,y),由于A、B两点在椭圆方程上,因此可以得出:①1/2x12+y12=1;②1/2x22+y22=1,而①-②则可以得出1/2(x1+x2)(x1-x2)+(y1+ y2)(y1-y2)=0,最后化简得出x(x1-x2)+2y(y1-y2)=0,同时根据直线斜率公式,KAB=(y1-y2)/(x1-x2),因此最终可以得出,A、B两点中点的轨迹方程为2-y/-x=-x/2y=x2+2y2-4y=0,这就是通过“设而不求”解决方程问题的一种体现,可以化解方程问题的求解难度。
二、几何问题的设而不求
几何问题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同时也是近些年高考中的要点,在解析平面几何微专题问题时,我们经常会遇见两条曲线相交或者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问题整体的计算量很大,容易出现解题困难,而“设而不求”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化解这种困难。以这样的问题为例,在海岸线L的一侧C处,有一个小岛,而在海岸线L上有A、B两个起航点,其中A、B、C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0km,为了将游客从A、B两点送至C岛,制定了这样的路线方案,即将A、B处的游客送到D处,由D处统一发游轮将游客送至C岛,其中A航点处需发车2辆,而B点处需发车4辆,而每辆汽车没千米耗油2元,而游轮每千米耗油12元,游客运输成本S,问中中转点D距离A点多远时,运输成本S最小,具体详见下图。
此时,我们可以将∠CDA设为α,先求出α的取值范围,明确当α为极小值时,运输成本S则为最低。
三、导数问题的设而不求
导数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并且是教学中的难点,为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导数知识进行整合,以微专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同时在微专题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设而不求”的数学思想出发,进行导数问题解题。如已知函数 f(x)=(x3- 6x2+3x+t)ex,问若是此函数有三个极值点,请求出t的取值范围。在解这一问题时,通过“设而不求”的思想,可以将问题导数问题转化为存在实数t属于[0,2],使对任意x属于[1,m],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e-x-x2+6x-3≥0 在[1,m]也是恒成立的,这就是使用“设而不求”的数学思想解决导数问题的一种体现,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多组织学生进行导数“设而不求”微专题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化解导数问题解题难度。
四、定值问题的设而不求
定值问题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经常会接触到的一种习题类型,同时也是近几年的高考热点,在解决定值问题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设而不求”的解题思想,在笔者的执教过程中,就曾以定值问题为微专题,对学生进行了这方面的“设而不求”解题训练,在这里笔者以这样个一道习题为例,如已知抛物线为x2=4y,并且该抛物线的焦点为F,而A、B两点则为该抛物线上的动点,若是AF=λFB,过A、B两点做抛物线,并设其交点为M,证明FM·AM为定值。在解决这一定值问题时,从“设而不求”的解题思想的解题思想出发,可以将A、B两点的坐标分别设(x1,y1)和(x2,y2),同时根据已知条件AF=λFB,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x1,1-y)=λ(x2,y2-1),最终通过带入求解就可以证明FM·AM为定值,并且该定值为0,这就是使用“设而不求”解定值问题的一种体现。
总结
“设而不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拥有广泛的应用,在“设而不求”数学思想中,具体解题不一定要直接求出,可以通过“媒介”转换的方式,曲线解决问题,这样就极大的化简了数学问题解题难度,在今后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同仁有必要对教学中“巧”用设而不求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唐雪芳. 运用“设而不求”思想 化解圆锥曲线难题[J]. 高中数学教与学,2017(18):42-43.
[2] 傅昌敏. 巧用“设而不求法”求解高考题[J]. 考试周刊,2015(83):3-4.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