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良,许凤清,王国凯,王刚,马宗慧,刘海涛,韩婧,吴娟,吴培云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现代中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合肥 230012)
丹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作为安徽省四大道地药材之一,其道地产区主要分布于安徽铜陵、南陵等地。《中药大辞典》明文记载:“安徽省铜陵凤凰山所产丹皮质量最佳”,故道地产区出产的丹皮又称为凤丹皮,其原植物又称为凤丹(PaeoniaostiiT. Hong et J.X.Zhang)。丹皮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降血糖、抗凝血、抗心律失常、抗高血压、增强免疫功能、抗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镇静、保肝[2-14]等作用。
近年来植物内生真菌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且对凤丹内生真菌的研究较少[15]。鉴于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特殊的生物学关系,且内生真菌能够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活性成分,开展对植物中优势内生真菌的研究极具意义。前期的研究确定凤丹根皮中内生真菌优势种群为Fusarium[16]。本研究2017年8—11月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凤丹一株优势内生真菌Fusariumoxysporum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1.1材料与仪器Fusariumoxysporum菌株分离于新鲜的凤丹根皮,并交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分子鉴定,经过基因测序对比后鉴定为Fusariumoxysporum(GenBank:KT271765.1),保存于安徽中医药大学天然药化教研室。
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SPT-P250C智能生化培养箱(合肥华德利科学器材有限公司);QHZ-98A型全温振荡培养箱(常州普天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菌丝体的制备 将保存于斜面试管中的真菌F.oxysporum转接于活化培养基中,28 ℃恒温培养5 d,沿菌落边缘用打孔器打取6 mm菌片,备用。称取一定量的马铃薯葡萄糖肉汤培养基粉末,加一定比例的水混合均匀,倒入250 mL锥形瓶中,每个锥形瓶中100 mL液体培养基,然后不同的锥形瓶中再分别加入不同含量的蔗糖、酵母浸出膏、KH2PO3、K2HPO3,灭菌20 min,待冷却后,将上述打孔的菌片用镊子挑取2~3片放入液体培养基中,平板摇床180 r·min-1,28 ℃培养发酵7 d后,抽滤,得到菌丝体。
1.2.2菌丝体生物量的测定 菌体生长过程中发生代谢,产生次生代谢产物,菌体的生长可促进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增加。将培养7 d的发酵培养基抽滤,分离出菌丝体,于50 ℃真空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记录其重量。
1.2.3响应面分析法实验设计 (1)单因素实验设计:分别以蔗糖、酵母浸出膏、KH2PO3、K2HPO3加入量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设计。(2)Box-Behnken 实验设计:以单因素实验及相关参考文献为依据来设定Box-Behnken实验设计中各因素的水平,以菌丝体生物量为响应值,对影响菌丝体生物量的4个因素进行优化,同时,根据单因素实验得出响应面中心水平(0)本应为蔗糖(30 g·L-1)、酵母浸出膏(4 g·L-1)、KH2PO3(1 g·L-1)、K2HPO3(1 g·L-1),但此时发现若按照此中心水平作响应面设计,则“蔗糖”因素的“1”水平为空,“KH2PO3”和“K2HPO3”两个因素的“-1”水平为空,因此,为了完成完整的响应面设计,从实际角度出发,最终RSM实验设计因子水平见表1。并使用Design-Expert 8.05b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1单因素实验实验结果见图1,由结果可知,综合考虑,四个因素的最优值分别确定为30、4、1、1 g·L-1。
2.2Box-Behnken实验设计
2.2.1实验结果和分析 采用RSM实验设计对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试验因素包括蔗糖、酵母浸出膏、KH2PO3、K2HPO34个因素,并以单因素实验结果为中心水平,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使用Design expert 8.05b统计软件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得到菌丝体生物量对A、B、C、D四因素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
图1 4种因素对菌丝体生物量影响的趋势图
菌丝体生物量=1.54+0.097A+0.003 746B-0.049C-0.040D-0.056AB+0.021AC+0.028AD-0.022BC-0.020BD-0.002 152CD-0.25A2-0.037B2-0.000 998 8C2+0.016D2
2.2.2响应面图与等高线图分析 图2A说明蔗糖含量和酵母浸膏含量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当蔗糖含量较小,菌丝体生物量随酵母浸膏含量的增大表现为上升,当蔗糖含量达到一定值,菌丝体生物量随着酵母浸膏含量的增大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当酵母浸膏含量不变,菌丝体生物量随着蔗糖含量的增大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图2B说明蔗糖含量和KH2PO3含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当蔗糖含量不变,菌丝体生物量随着KH2PO3含量的增大而下降;当KH2PO3含量不变,菌丝体生物量随着蔗糖含量的增大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图2C说明蔗糖含量和K2HPO3含量之间交互作用显著;K2HPO3含量较小时,菌丝体生物量随着蔗糖含量的增大变现为先上升后下降;K2HPO3含量一定时,菌丝体生物量随着蔗糖的增大表现为上升趋势,当蔗糖含量达到一定时,菌丝体生物量随着蔗糖含量的增大趋于平缓。图2D说明酵母浸膏含量和KH2PO3含量之间交互作用不显著;酵母浸膏含量一定时,菌丝体生物量随着KH2PO3含量的增大而上升;KH2PO3含量一定时,菌丝体生物量随着酵母浸膏含量的增加趋于平缓。图2E说明酵母浸膏含量和K2HPO3含量之间交互作用显著;酵母浸膏含量一定时,菌丝体生物量随着K2HPO3含量的增大而下降;K2HPO3含量一定时,菌丝体生物量随着酵母浸膏含量的增大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图2F说明KH2PO3含量和K2HPO3含量之间交互作用不显著;KH2PO3含量一定时,菌丝体生物量随着K2HPO3含量的增大而下降;K2HPO3含量一定时,菌丝体生物量随着KH2PO3含量的增大而下降。
表2 响应面实验设计结果
表3 回归模型方差分析
图2 各交互作用对菌丝体生物量影响的响应曲面
2.2.3验证性试验 使用Design Expert 8.05b 对回归方程进行求解,得出最优发酵工艺为:蔗糖含量20.31 g·L-1,酵母浸膏含量5.17 g·L-1,KH2PO3含量1.00 g·L-1,K2HPO3含量1.00 g·L-1,菌丝体生物量预测值为1.660 79 g。考虑实际情况,确定最优发酵工艺为:蔗糖含量20 g·L-1,酵母浸膏含量5 g·L-1,KH2PO3含量1.00 g·L-1,K2HPO3含量1.00 g·L-1。
按照上述工艺,平行发酵3瓶发酵液,测定实际平均菌丝体生物量为1.647 g,与预测值之间偏差较小,表明此回归模型能与实际情况较好拟合。
微生物的发酵是一个非结构化、曲线的复杂过程,在发酵工业中,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对发酵水平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7]。响应面法试验设计,克服了正交设计只能处理离散的水平值,而无法找出整个区域上因素的最佳组合和响应值的最优值的缺陷,并能减少试验次数,分析几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以达到较全面地反映各因素水平的效果[18-20]。为了获得最佳的发酵条件本实验采用响应面法,将因素与结果的关系进行多项式拟合,优选出最佳促菌丝体生物量的发酵工艺。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因素水平,进一步应用响应面分析法考察因素对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采用二次回归设计菌丝体生物量回归模型,验证试验表明了该模型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