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佳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创客空间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通过对创客空间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创客空间定义不明确、服务有限等问题,建设能孵化创客人才的创客空间,铺设交流平台,将创客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
关键词:创客 创客空间 创客教育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9-0061-02
一、创客的概念和发展
“创客”的英文为“maker”,该词的原义为“创造者”,现在从广义层面上来说,通常将它理解为“创客”。而从狭义层面上来讲,克里斯·安德森在《创客:新工业革命》一文中对“创客”进行了以下定义,“创客指的是一类不以营利为目的,运用创新思维,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努力把自己的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百度百科则将创客定义为那些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自己的创意转变成现实的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5年1月28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一个目标: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同时强调众创空间需要利用互联网对创客进行专业性、集成性指导,从而将大学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囊括在内,实现创新创业的结合、互联网线上线下的结合、创客孵化和吸引投资的结合,使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成为经济发展中新的主力军。同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到“创客”一词。他指出,在现代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很多诸如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的业态出现,并有了快速的发展。这种快速成长衍生了创客人才,使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
二、创客空间的发展现状
创客空间主要指的是人们因为同样的兴趣而进行交流、合作、创造新事物的工作空间、厂房、实验室等。这种兴趣是广泛的,可以是工程、数字方面的,也可以是电子、科学方面的。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经建立了数千家创客空间(Maker Space),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早在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比特与原子研究中心就发起了题为Fab-Lab的创新项目,提倡个人创意、个人设计和个人制造,试图构建围绕着用户为中心的创新制造环境。2009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Educate to Innovate”活动的发言中呼吁,“每个学生都应该成为创造者(creator),而不仅仅成为消费者(consumer)。”随后,美国白宫开始启动“创客教育计划(即Maker Education Initiative)”。2013年,美国巴尔的摩市创建了电子港科技中心(Digital Harbor Tech Center),旨在为巴尔的摩公立学校的学生们提供以个人创意为主的创客空间。目前,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大学、内华达大学、玛丽华盛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60多所美国高校已经陆续在校园里开设了创客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校创客空间的建立主要是借鉴并改变早先的Fab-Lab模式,探索在学校内部建立Arduino平台的可行性,以及将图书馆提供的空间和服务、实验室安装的相关软件和硬件平台、校园的信息通讯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运用等结合,从而做到在不同学科、专业、领域和兴趣之间进行交叉融合,在诸如交通、英语、艺术、电子、建筑等领域进行引导,进而培养出在不同的学科、专业和领域的创客人才,形成类似社交软件的开发、建筑虚拟模型的构建、物联网的运用、留学服务站的创建、跨境电商语言工作室的建立等具有互联网+特征的创客项目。
三、创客空间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创业的时代背景越来越清晰,创业者们也在不断适应和改变,他们逐渐在加强创业中社会化的合作,很多基于智能硬件、物联网、互联网的应用方式都涌现了出来。但是目前,创客空间的建设上存在定义不清晰、服务有限等问题。
(1)少数创客空间建设者对创客空间的作用了解不够。有一些创客空间店面广告牌写着“某某创客空间”,但是门面紧锁,并不对外营业。还有的创客空间尽管开门营业,但是提供的服务却类似娱乐服务,被当成喝咖啡、打桌球、上网、健身等活动场所。
(2)创客空间提供的服务有待丰富和扩大。在有些城市,创客空间确实起到了为创客们交流思想提供平台的作用,为创客提供公共空间,也为公众提供创客文化展示和体验的平台,展示、交流、传播创客理念,甚至还为有创意的人提供研发、制作原型所需的相关工具设备的空间。但是创客们设计出了产品后,如何申请天使基金,如何宣传销售产品是不少创客们后续要考虑的问题。
(3)在创客空间中,大学生作为主体的创客数目并不多,创客主要为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平均年龄大约为25~30岁。
(4)创客空间中,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匮乏。部分创客空间无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创客们无法得到专业的指导。对于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导师的创客中心,这类导师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不足,无法给创客们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有效指导。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上,导师们侧重理论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导致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难以满足创客们创新创业的愿望和实际需求。
四、应对措施
(1)政府可以加大对创客创业创新的宣传力度和奖励力度,真正实现“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集群”的梯级孵化政策支持体系,让更多优秀的创客选择留在合肥,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更多的创业渠道,让更多的中小学生了解创客精神、创客能力,推广小小创客文化。
(2)创客空间可以扩大和丰富服务领域。创客空间的角色并不是“房东”,而是一个孵化器,其服务的领域在现有的基础上可以得到扩大和丰富。现在有部分创客空间已经提供专业法务、工商、税务等支持;为创客对接风投资本并帮助他们进行融资谈判;为企业在初创和发展成长等不同阶段对接不同的产业政策和奖补政策(房租补贴,科技奖补等);为已经产品化的创新产品或工业产品做开放创新支持,宣传推广和销售渠道的优化;对接创客组织和创客,推动产品和技術的更新迭代。
(3)政府和学校可鼓励大学生加入创客一族,建立高校和研究所的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创客空间、创客实验室和高校三者可以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高校的优势科研和技术资源,协助创客们解决研发中的各类难题。
(4)创客空间可以采用聘请企业家、风险投资人、创业成功者、职业经理人、知名创业者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担任创客空间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制定导师管理规范,加快建立一个多元化的专家型师资库,并鼓励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创客空间挂职锻炼,给创客们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5)政府可组织建立创客空间联盟,开展创客大赛,促进创客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参考文献:
[1]陈艺,邵洪燕.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2(14):74-76+113.
[2]付志勇.面向创客教育的众创空间与生态建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5):18-26.
[3]顾学雍,汪丹华.创客运动与全球化的科技教育[J].现代教育技术,2015(5):12-17.
[4]华国栋.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研究,2007(9):16-21.
[5]胡福文,徐宏海,张超英.基于创客文化的实验室开放平台建设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7):244-248.
[6]黄本笑,黄芮.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文献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4(1):140-145.
[7]黄兆信,赵国靖,洪玉管.高校创客教育发展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40-44.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