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阅读主题?优化教学策略

2018-11-19 10:53张敏娟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名人事例习作

张敏娟

一、缘起:吃透两头,聚焦主题

1. 通读教材。新学期伊始,我研读苏教版五上教材,发现有十多篇课文都涉及名人,文章体裁虽各不相同,有的是叙事散文,有的是说理状物,语言表达形式却丰富多彩,可以作为教表达、明事理的范本。这些文章不仅有独特的语用训练点,而且弘扬着正能量的人生观、价值观。

2. 分析学生。在学生心中,什么样的人是名人呢?通过课前调查,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影视综艺达人如数家珍,而对课文中讲述的作家、科学家、史学家、药学家、政治家却不太了解,对名人的认识有偏颇。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平时涉猎名人传记较少;二是平常的习作中以写身边人为主,很少涉及到名人,至于名人事迹如何写,学生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走近名人”主题阅读的价值,不仅能让学生在阅读中穿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名人的人生经历和故事,懂得“名人”的真正内涵,而且也会在学生心中树立人生的榜样,引发学生对自己人生的思考。五年级学生正进入青春期,内心敏感、情绪多变,说教的方式往往会令其反感,而名人故事则能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同学们的心灵。

3. 研究思路。选定主题后,我重点选择了8篇课文,作为“走近名人”的主要研究篇目。刚刚开始起步,我决定先教选定的前4篇,我把《装满昆虫的衣袋》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作为精读课,分别用两课时教。因为两篇课文选材很有特点:《装满昆虫的衣袋》选择了法布尔痴迷昆虫两件事;《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则写了父子之间相联系的两件事,同样是围绕人物品质选取了两个事例,但选材角度却不同,值得推敲。《师恩难忘》 《推敲》准备做主题拓展阅读,五年级的同学对老师和贾岛比较熟悉,读过相关的诗歌和文章,而且事例典型,写作上也很有特色。比如,作家刘绍棠直接描写老师言行的句子很少,他是通过自己回忆田老师讲的故事和感受来写老师,课外可以补充名家名篇写老师的文章,开阔学生写作的视野。而《推敲》这篇课文,像贾岛这样喜爱推敲诗句的诗人有很多,适度地拓展不仅能感受古诗语言的魅力,还能引导学生掌握推敲词句的方法。

后4篇課文都在教材的第六单元,体现的是名人“百折不挠”的品质。在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对主题阅读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课堂教学就可以做更多的变革。我准备先上一堂单元导读课,引导学生默读本单元4篇课文,理解重点词语,朗读重点片段,了解主要内容,初步理解人物形象。如《天火之谜》可以精读拓展富兰克林的其他故事,丰富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诺贝尔》这两篇课文则进行对比阅读,因为两篇文章都详写了主人公遭遇的厄运,都采用了列数据的方式表现主人公治学刻苦、意志坚定、成就卓越;《滴水穿石的启示》则是一篇说理文,列举事例很有代表性,事例叙写简洁概括,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搜集课内外有滴水穿石精神的名人故事,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二、行动:课堂实践,优化策略

1. 设计学案,明确目标。确立“走进名人”主题,明确教学思路之后,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以往的教案一般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或难点、教学过程等流程构成,而主题阅读要求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学生学情,对教材深度开发后,创编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需要教师及时分析、了解学生的学情,进一步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于是,我设计了课堂教学的学案,主要从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几方面构成。这样的设计主要体现了我的三点思考:

(1) 明确目标。课前教师需要做好学习内容、资源的梳理、筛选和整合,了解和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难点,在此基础上确立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我觉得这两个目标都很重要,教学目标是老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学段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提炼教学重点;学习目标则是让教师转变思维,站在学生角度思考,用第一人称“我认识”“我理解”“我会运用”的句式,来梳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要掌握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语言浅显易懂,表达简洁清晰,融合教学目标,把学生放到了课堂中央。

(2) 组块教学。在认知心理学中,有意识地将许多零散的信息单元,整合成一个有更大意义的信息单位,并贮存在大脑中的心理活动被称为“组块”。在主题阅读教学中,要教的东西很多,教学的时间却非常有限,组块设计学习活动,教师就可以把相关的教学内容加以重组、整合,形成新的内容板块,这样形成的内容板块更加科学、适切、精要。

(3) 评价一致。学案的最后一个板块是学习评价。学习评价的内容就是学习目标,体现的是教、学、评的一致性,强调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而集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得,有所获,有所长进。学习评价教师重在了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真实感受,看看学生是否读懂内容,是否掌握阅读方法,是否能迁移运用,是否能提高阅读效率。

2. 课型变革,找准支点。我们的课堂最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找准学生学习的支点,以此来设计教学,让学生经历真实学习的过程,才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享受阅读表达的快乐。

(1) 阅读写作课。五上第一单元的习作就是写教过自己的老师。怎样指导学生撰写感恩老师主题的习作呢?为了摸清学生习作的需求,习作前我先让学生阅读《同步拓展阅读》上的三篇文章,分别是魏巍的《我的老师》,以及两位外国作家撰写的《严师》 《杰恩教授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写一篇关于老师的日记。在同学们的日记中,我看到很多大段赞美老师的言辞,但缺乏具体可感的事例,即使有些写事例的习作,大多选取的都是生活中老师给予教育关怀的事例,没有表现出老师独具魅力的个性特点,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无法让人获得内心的共鸣和感动。其实,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共同度过的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课堂了。找到支点之后,我研读了课文《师恩难忘》和“习作1”《我的班主任》,以及《补充习题》上的《老师,我相信石头会开花》之后,我发现三篇文章都是通过课堂上发生的典型事例来表现老师的不同特点,而且后两篇文章的言语细节描写细腻动人,很有特色。由此,上一堂“感恩老师”主题的阅读写作指导课的构想,就在脑海中酝酿起来。

课堂学习之初,我出示填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师恩难忘》的主要内容,交流对田老师的第一印象后,问了这么一个问题:“读读田老师的故事,你觉得田老师用故事教学的方法教小朋友学古诗,这个方法好吗?好在哪里?”这个发散性提问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他们品读课文发现故事教学法的诸多好处:有的说读懂了古诗的主要内容;有的说故事让小朋友明白了保护环境、不可采摘花朵的道理;有的说故事生动有趣,让学生们感受到古诗的魅力;有的说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交流到这里,同学们真正体会到这篇课文的写作特色——用创编故事的典型事例,表现田老师教学有方,我随机板书“典型事例,凸显中心”。

教学的第二板块,我请同学们采用默读《我的班主任》 《老师,我相信石头会开花》两篇文章。思考文章通过什么典型事例表现老师的特点,并圈画描写老师言行的感人语句,写下自己的感受。有了前面学习的铺垫,学生很快就发现这两篇文章分别是通过老师指导学生习字、造句的典型事例,来表现老师耐心细致、慧眼识人的特点。课堂上,同学们还朗读了令自己感动的语句,老师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都能细腻地表达作者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课堂最后一个板块是同学们分小组开展互动交流,围绕自己习作的对象构思题目、开篇、结尾,尤其是典型事例,大家集思广益,开阔思路:有的同学说英语李老师教同学读单词“ten”和汉语“疼”结合起来,语言幽默风趣;有的同学说数学朱老师根据艾宾浩斯记忆规律,采用难题重复教学法教同学破解难题,态度严谨认真……找到了老师课堂教学的典型事例,同学们就容易发现老师的个性特点和教学特色,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就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了。

这堂阅读写作课,聚焦在“感恩老师”,刘绍棠的启蒙老师在当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他喜爱学生,才华横溢,在作者的心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我巧妙地把课文精读、“习作1”、《补充习題》融合在一起教学,让学生去发现“典型事例,凸显中心”“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并在生活中去运用。

(2) 单元导读课。上第六单元导读课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好几篇名人的课文,了解了一般写人叙事的手法。第六单元4篇课文,文体有所不同,有记叙文也有说理文,但都聚焦在表现名人百折不挠的品质。文章的开头或描述现象,或倒叙,或简介人物,结尾有归纳人物品质,也有讲述人物贡献的。前三篇课文事例具体生动,教学中可有效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概括段意和内容。然后,我设计了一张课前自主学习单,引导学生阅读4篇课文,梳理易错字音、字形,不理解的词语,摘抄描写精彩的句子,记录阅读感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一节课读4篇课文,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富有挑战的事情。课堂的教学节奏比较快,容量大,学生的课前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跟以往的课堂教学相比,单元导读课有许多不同。首先,教师要根据主题梳理整册书相关内容,然后结合《补充习题》上的练习精选精讲,尤其是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单,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其次,课文组合教学之后,课文中的词语可以重组,用丰富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词语游戏中,感受词语的内涵和感情色彩,对于字形相近的就可以组词比较。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高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能力。我通过设计的填空,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搜集相关的信息,让自己的概括更加完整、清晰。然后,让学生选择第六单元自己感兴趣的一篇课文进行默读,练习概括主要内容。交流中发现,学生能抓住主要事件,但是没有关注名人生活的年代和身份,以及名人的主要贡献,老师相机指点,学生就明白了。

(3) 对比阅读课。上过第六单元“百折不挠”导读课,我采用精读方式完成了《天火之谜》第二课时,《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诺贝尔》准备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学习活动主要分成三大板块:我是第一次进行对比阅读两篇课文,所以,我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带着学生比较两篇文章的课题、开头、结尾,重点比较人物的异同,感受历史名人身上百折不挠的品格。出人意料的是,学生很快适应课文的学习方式,而且有许多精彩的展现:比如,用成语概括名人的事迹,学生运用成语打破了文章的叙述顺序,进行了语言的重新组织,体现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能力;还有我请学生给拾金不昧的同学拟题,有的同学用品质加人名,有的用品质,还有的别出心裁用数字150元,体现她金子般的心灵,学生的智慧都被激发出来了。在比较两个人物时,同学们能通过快速默读发现谈迁、诺贝尔所遭受的厄运,体会人物身心所遭受的痛苦。最后,我出示结尾两组数据,再次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描写历史人物用数据资料体现人物品质比较有说服力。课堂教学中,我始终不忘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思考:精教多学,加减乘除

万事开头难。决定做主题阅读时,我的内心充满了迷茫、困惑,常常会陷入紧张和焦虑中,但这也是自我成长的开始。我开始逼着自己去多看一些群文阅读的优秀课例,多读窦桂梅、蒋军晶、薛法根等老师的专著,把读到的一些东西转化到自己的教学中,再慢慢地开始尝试自己想要研究的阅读主题。在实践中,我坚持精教多学,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加减乘除,课堂就悄悄发生了变化。默读浏览的阅读方式方法增加了学生课堂的阅读量,单元导读的方式缩减了课时,词语组块、课文组块教学让学生高效掌握阅读方法,整合的效果加倍。而当学生兴趣盎然开始自己的阅读时,就是内化吸收做除法的过程,就是一次难忘的探索之旅。学生在主题阅读实践中,突破习作难点,解读人物品质,概括主要内容,揣摩文本表达,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理解分析、鉴赏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闻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名人事例习作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舔名人
名人摔跤后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习作展示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