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需大力建设并完善网络资源,达到资源的共建共享。本文利用移动通信专业资源库的建设过程,分析了资源建设的流程与要点,并讨论了资源库应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最后以资源库建设中的《通信网络优化》课程为例,展示了课程教育的网络资源,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因此,建设更高要求的教育资源库,实现教育信息化,网络化,互动互联化,从而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网络资源 共建共享 互联网教育
一、互联网教育下的网络资源共建共享的背景
国家级资源主要面向专业布点多、学生数量大、行业企业需求迫切的职业教育专业领域;省级资源根据特点,与国家级资源错位规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职业教育发展划建设;校级资源根据院校自身条件补充建设,突出校本特色。[1]
2016年,广东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通知,明确提出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引领下,优化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我校也作为第一批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积极贯彻落实该政策。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6年省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为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坚持应用驱动、共建共享、社会参与,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二、以资源库的建设为基础的资源建设探索
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主要是对有关教育类信息的基本元素,包括数字、词汇、声音和图像等进行采集、编码、数字化、存贮、分类、传输、检索等,使这些基本元素或称素材彼此之间建立一种关联。教育知识资源的建设,则是对教育信息资源的组织、加工和提炼,是将众多的教育信息资源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系统结论的过程。换句话说,教育信息资源是教育知识资源的“子集”,人们通过获取和吸收信息,并寻找信息间的内在关系来构建知识。知识与知识、信息、资料等的碰撞火花,将会产生智能,智能是创新的灵魂。
制定课程建设流程,规范开发的各个环节,使开发工作严格按照开发流程进行。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教学团队,分析通信网络优化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总结网络优化工程人员的工作素质与能力,归纳出通信网络优化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与技能点;制定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同时结合企业案例,讨论出适合通信网络优化的教学模式,最后将教学文件以及教学资源归纳到网络课程上,并做到每年10%的更新率,达到精品资源共享課程的标准。[2]
三、资源库应用的研究讨论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手段与技术也须随之不断变化。网络教学的出现将对教育观念产生影响。学生接收知识的范围将会大大拓展,他们自己就可以通过检索数据库、专家教学系统自测自学,还可以通过国际联网向世界各所学校调阅资料。对教师来说,“教”的作用会弱化,“导”的作用会提升。对于“教”来说,老师完全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更多学生提供教学服务。
(1)夯实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色课程体系,保障资源建设的实效性
依托深圳及珠三角地区移动通信产业链顶尖企业(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华为技术、中兴通信等移动通信设备制造龙头企业),开展移动通信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新岗位及其就业能力的全方位调研,按照最新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规范,以职业岗位需求调研为起点,通过开展“工作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记录、分析知识、技能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实训平台推演、设计”等系统化的设计方法,扎实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设计专业实训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2)校企联合、校校联合组建开发团队,整合优势资源,保障资源建设的前瞻性
联合行业领军企业、行业协会开展资源开发及平台建设,建设与移动产业链密切结合的职业信息库、标准资源库、课程资源库、素材资源库等资源库;组建由行业、企业业务骨干与学校教学骨干组成资源开发团队。
(3)贯彻行业标准,运用新技术,确保资源平台和应用平台的先进性
资源平台以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开发标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岗位标准为指导,充分运用媒体技术,吸收最新技术发展、最新从业要求,从内容集成、实时运行环境两个方面构建教学资源。应用平台充分考虑到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和移动学习的需要,采用APP开发技术,同时开发APP学习包和桌面学习包,提供多技术接口和应用接口。
四、课程网络资源实践与探索
目前,《通信网络优化》课程的教学资源丰富,架构也较合理,但还需进一步完善与整合。利用学院的Blackboad Learn教学硬件平台,使学生们无论在校内校外,都能正常快捷地访问本课程,达到资源的有效共享。新一代网络优化是《通信网络优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其教学资源的建立,涵盖了所必须的教学文件,如教学课件,教学教案,教学整体目标,课程导航以及课程定位等文件;同时还收集了大量的工程案例范例,拓宽学生们的工程实践经验;课后作业和创意测验栏目的建立主要有企业实际考题,方便学生们在课程的后期,逐步自行完成,有助于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高。另外,课程中还设置许多相关内容区,如案例范例,教学资源,探索学习,方便学生课余浏览学习;通过以上栏目知识的交互,可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为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乐辉王欣欣.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启迪与智慧,2018(01).
[2]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
作者简介
郭丽丽,1981年2月,女。籍贯:辽宁鞍山。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高职教育;工作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