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摘 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知识的显现。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有针对性加强其生活化体验,使学生可以在生活场景中得到数学知识的积累,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会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认可与感受,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2-041-1
数学是一门学科,更是实践的产物,它从生活中来,又终将回到生活中去,只有让数学回归生活,才能让它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只有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远离浮躁,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绿色的数学课堂,让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一、结合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选取学生熟悉的、能够接受的,现实问题建立模型,并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在教《极差、方差,标准差》时,内容繁杂,学生对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较难理解,对它们的应用价值更是茫然,学生学习情绪低落,在这样的课上如果建立了恰当的数学模型,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习的热情。例如,首先利用幻灯向学生介绍一张正在瞄准射击的运动员照片——射击奥运冠军王逸夫,学生立即就兴奋起来,接着老师把王逸夫“请”进课堂,让这位奥运冠军当老师,教学生分析两列数据,并回答问题:1.通过甲、乙两位射击选手的射靶成绩数据表,分别求出两人成绩的平均值、极差;2.根据刚才的两个数据,你能描述两位运动员射靶成绩的整体波动情况吗?3.通过观察你认为哪位选手成绩比较稳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和学生一起来找到能更加敏感地反映整组数据波动情况的数据——方差、标准差。这样学生就很轻松、快乐地被“王逸夫老师”领进了知识的殿堂。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数学课堂回归原生状态
数学课堂首先是一种生活,应该是自然的、富于变化的,处处蕴涵着问题与创新。因此,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素质。因此,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例如在讲到均值不等式a+b2≥ab(a>0,b>0),即算术平均值大于或等于几何平均值时,许多同学对均值的含义提出了质疑,并且提出这里的均值,能否推广到三个变量a+b+c3≥3abc,四个变量,……n个变量的形式,经过论证他们发现均值不等式完全可以推广,虽然超过3个变量的形式并不在考试范围之列,但是在这样一个猜想、质疑、论证的过程中,学生对均值不等式的理解更为透彻了,并且从中获得了探索的乐趣。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们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与考试无关的一律省去,与考试有关的就反复练习,把学生往标准化解题的思路上引导,惟恐学生出错,更没有留出让学生质疑的空间。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疑问,出错完全正常,没有质疑、没有错,也就无所谓正确、无所谓研究,也就无所谓发展。只有在质疑、出错和改错的过程中,数学课堂才是活的,才是真实的,才是有生命力的。
三、从题海走向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成为知识的主人
中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抽象能力、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的要求提高了,面对升学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急功近利,以提高解题和应试能力为中心,在这样一种从题目走向题目的狭隘的教学观下,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情绪低落,课堂氛围沉闷。因此,多给学生一些参与数学实践的机会无疑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帮助,学校附近有个十字路口,由南向北有一条左转、两条直行、一条右转车道,其中左转车道经常要等几个绿灯才能通行,有的驾驶员直接行驶在对面车道上加塞,严重影响交通秩序,更存在较大的交通隐患,针对这一情况,我所带的一个班的一个小组对路口不同时段的左转车辆数量、左转红绿灯时间等做了调查,把这些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分析,制定了调整红绿灯时间的方案,向交通部门提交了建议。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更明确地理解了数学建模、统计分析等相关的知识,并了解了它们的对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动手能力,而且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用数学的眼睛看生活,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敏锐的科学洞察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学习相关章节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从中寻找相关的数学问题,使数学课堂在生活中得到延续和拓展。
在开展“设计生活中的数学”活动中,我引导学生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些同学研究了校园路灯的安装设计方案、学校生活小店的赢利情况等;喜欢踢足球的同学提出了以怎样的角度,在球场的哪些区域内,才能成功的射门;还有一些同学研究了家庭储蓄问题等。这样一种开放式的教学,促成了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学相长,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获得进行数学研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培养了自己敏锐的直觉和科学洞察力,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生活是数学课堂的源头活水,只有让数学走近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使数学成为开启学生智慧的一把钥匙。
[参考文献]
[1]岳欣方,董宏建.数学教育“生活化”还是“数字化”——基于数学教育哲学的思考.教育学报,2017(03).
[2]胡志萍.新課改背景下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农家参谋,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