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波
摘 要: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如果教法不当,学生会感到它易学难记,学生的思维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因而激发不了学习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根据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特点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突出实验和其他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基础理论作指导教学、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网络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 教学方法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占很大比重。这类知识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广,表面上显得零碎、繁杂,往往被学生看做易懂、难记知识,也只好死记硬背,这样大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并根据学科特点寻找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1]
方法一: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要学好繁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利用青少年强烈的好胜心理,让他们参与问题讨论,认真钻研去获取知识,通过努力去解决问题。当他们求得知识后,这种胜利者的心理就得到了满足。选择一些难易适当的题目,学生是愿意讨论的,讨论的结论往往又带有规律性,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例如:[2]
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假如教师仅讲述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等,必然不会引起学生兴趣,引不起学生思考,我们可采取以下方法:
1.设置情境,引人课题。通过热词,“低碳”、“低碳生活”、“低碳经济”,引起学生对“低碳”含义的求知欲。从而引出二氧化碳对生活的影响及性质
2.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学生先猜测二氧化碳的密度。此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完成并分析实验,得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结论。[3]
3.对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性质,可采用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探究的方法得出。[4]
一氧化碳的教学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探究:
首先提供有关煤气中毒的新闻报道,然后提出以下问题引起学生讨论
1.煤气中毒是由什么气体引起的?使人中毒的原理是什么?
2.在煤燃烧过程中,一氧化碳是怎么产生的?
3.人为什么不易察觉它的存在而发生煤气中毒?
4.如何预防煤气中毒?
方法二:突出实验和其他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
要搞好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必须充分利用实验和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直接接触物质,形成感性认识,锻炼他们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著名的化学教育家傅鹰先生也曾指出:“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通过一些探索实验和设计实验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教学,可采用一下方法:
1.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废旧电池中的碳棒、不同型号的铅笔、玻璃刀、木炭、活性炭等。
教师准备一些供学生实验用的仪器及用品,导线、电池、玻璃的边角料、玻璃刀等。
2.组织活动
1.玻璃刀刻画玻璃。
结论:金刚石的硬度大。
2.较不同型号的铅笔芯的导电性能强弱。
结论:石墨具有导电性;B值越大,笔芯越软,导电性越好。
3.成实验[6—1]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状态中,强化了形象思维,使学生对对这些内容印象深刻,容易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常采用谈话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方法三:基础理论作指导教学
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必须在加强实验、运用直观教具的同时,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把描述性的内容变为推理性的内容。
例如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的盐”的教学,本课题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是,盐的种类繁多,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判断与其他物质反应需要考虑的因素复杂,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难度较大。因此讲解时应重点讲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及反应条件。该知识是在学习离子的形成和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之后,教师在离子反应基础上讲解复分解反应实质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该知识。在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大多是在酸、碱、盐之间进行的,如果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就更能反映出它的实质。例如酸和碱发生的反应,实质就是H+和OH-结合生成水,而使溶液中H+和OH-的浓度迅速减小,反应便瞬时完成了:
H+ + OH- === H2O
如果几种离子混合后,离子的浓度不发生变化,那么,反应也就没有发生。
在复分解反应中,能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的情况大致有三种:(1)反应中有沉淀生成;(2)在反应中有气体放出;(3)在反应中有水生成。这也就是复分解反应可以发生的条件。只要符合其中一个条件,反应就能发生。
方法四: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网络
学生学习新课,对教材知识有了认识,但较为零碎,因为教材中没有直接反映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知识间的整体结构,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着重于知识点的传授,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往往也是零碎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去把握教材,善于透过教材具體内容,用教材之中的隐性线索将零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结成网络,才更利于知识的巩固。例如酸、碱、盐及氧化物、金属和非金属单质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我们可总结如图1: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该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是非常值得每一老师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内容及课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这部分知识。以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范杰.中学化学教学法与实验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4]佚名.怎样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国教育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