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地球家园”大概念在二年级的建构

2018-11-19 03:29李首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0期
关键词:科学概念有效教学融合

李首华

摘 要:小学科学教师在《科学》教学中的“地球与宇宙空间科学”知识点开展教学中,这部分内容牵涉的知识面广,大尺度的空间结构需要学生有着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如何有效的开展“地球与空间科学”的教学成为了教师的一大难题。有策略地开展教学,对于老师们更好地在“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教学中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科学概念 有效教学 策略 融合

新教材科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的《我们的地球家园》是“地球与空间科学”范畴的内容。我们一线科学教师如何在主导课堂,把握方向实施有效的教学,是科学教师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在教學实践中,笔者把关于“地球与空间科学”的18次区级以上公开课及讲座公开课支教活动,在杭州、从化、增城、花都、肇庆、丰顺县、河源市等城市上了《四季与天气》、《谁先迎来黎明》、《空气占据空间吗》、《昼夜变化》、《蜡烛能燃烧多久》、《我们周围的空气》、《热胀冷缩》、《磁铁的性质》等公开课,对海珠区的科学教师进行教材分析专题讲座,参与了广州市儿童图书馆、海珠区图书馆的亲子教育活动,面向学生家庭开展《探索月相变化的秘密》、《让我们仰望星空》专题讲座,结合新教材科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的《我们的地球家园》教学实践,要帮助学生建构“我们的地球家园”大概念,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注重事实性科学探究的教学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科学教学的核心工作。教师应当创造机会让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在孩子们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从发现问题、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到精致化和延伸,逐步形成科学概念和科学态度和情感,形成探究技能,经历“像科学家研究科学那样”的研究过程。

“我们的地球家园”这个单元的教学,我们从我们居住的地球出发,联系生活实际,摸查学生的对于地球与宇宙的“前概念”,组织师生或者生生之间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提出“地球为什么是我们目前的唯一家园?”这个问题的讨论,引发出各种猜想。然后引导学生对土壤是动植物的乐园、对太阳和月亮的规律变化、对天气和季节的变换进行研究,制定探究的方案、交流和改进探索方案,进行科学的探究活动。例如《观察月相》一课,在了解了学生的关于月相变化的“前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教师提供的“月相变化观察板”开展小组探究活动,模拟月相变化,从而发现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确立“地球家园的事物很多都是在有规律地变化的”观念。整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来,最后要求学生回家之后进行持续得观察记录,回到实际的生活中去,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也在科学探究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动手和思维能力,获取新的科学概念。[1]

二、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

科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中,只有将科学探究活动与学习科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兴趣爱好和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目标。我们应当灵活运用“POE教学策略”、“5E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教学模式,通过面向全体的各种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探究、个体的实践、讲授的、模仿的等等。

在科学课程中加强探究教学有利于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但探究不是科学教学中的唯一方式,它应该与其它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例如,探究《太阳的位置和方向》这一课,强调学生的直接体验,但获取证据的方式是多样的。有些问题和证据可以来自于教材或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较为科学的观察记录,也可以让学生从其他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资料,进行思考、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进行讨论,这样做的结果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相互间的交流合作

科学课堂应注重创造一个大家都能参与学习的大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先了解学生的兴趣、原有的认识、经历及其所关心的实际问题(“迷思概念”),注意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并采取相应的做法和措施。例如,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设定为实验员、发演员、记录员、纪律监督员等分工,每节课轮换角色,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和实践中。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形式开展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各施所长、互为补充,培养学生具有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我们还应运用同桌之间、四人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等多种方式进行开放性的讨论交流。由教师主导,营造彼此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处世态度,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放弃错误的观点,对他人的看法和观点进行思考、提出质疑,接受更合理的科学解释。例如学生对“天气”跟“季节”很容易产生概念混淆,觉得有的时候一天或几天内就出现“春夏秋冬”的更替。在这种迷思概念的指导下,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对天气与四季之间的比对讨论,完成小组合作探究记录,在小组内的达成共识,再通过汇报分享,互通有无,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能正确划分天气与四季。[2]

四、注重灵活处理教材教法

“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这个观点早在2006年我已经写出了《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一文发表在杂志上了。这也是基层教师很容易达成的共识。教材的逻辑结构和内容呈现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老师们在使用科学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分析和处理教材。例如,研究《各种各样的天气》与《不同的季节》这两课的时候,就可以整合教材,把“季节”与“天气”这两个极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一个融合对比,提高课堂效率。其次,学生对于“地球是我们的家园”这个大概念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教学。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和讨论。如果学生对某次探究活动特别感兴趣,或者探究过程中学生又发现了新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应鼓励学生课外继续进行研究。例如《观察月相》就应该鼓励孩子们在整月里进行观察记录,适时发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并给予及时的肯定,树立孩子们学好科学的信心。

五、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融合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大概念的构建,由于这部分的教学内容牵涉的知识面广,所面对的事物是运动的、大尺度的空间结构。大尺度的空间结构需要学生有着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学生的空间结构也要随之变化;这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空间观念建构的难点所在,需要我们去研究和突破。所以这个单元的教学应当是开放的,教师组织课外活动,是科学课堂教学的最好补充和延伸。

课外活动的组织和参与,不仅可以令学生活化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经验,而且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在科学学科的专长,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例如,我在学校创办了“北山野外观察”小社团,组织孩子们“白天观鸟,晚上观星”,我们利用周日上午的时间,由科学老师义务地组织孩子们到附近的公园、大学里开展野外观察活动。我们的足迹遍布了越秀公园、麓湖公园、白云山、晓港公园、中山大学、华南植物园、广州大学城湿地公园、生物岛水墨园等的地方。“野外观察”活动不仅在活动中促进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还促进了孩子们探索大自然的動手能力,增广见闻。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了荣誉,老师也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功感。我们的观鸟活动也一直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每次的观鸟活动都成了亲子活动,把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融汇到亲子活动来,大自然的美丽不但“毒倒”了孩子,把他们的父母也“毒倒”了。

我校还组织发动科学积极分子参加广州市科技夏令营活动,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广州市青科教协组织的每年《珍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星空》的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到过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扎龙自然湿地保护区、贵州黔东南、海南省、韶关、汕尾、肇庆、从化等地区观看地质公园、湿地、狮子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等,给我校的孩子们带来一个个影响一生的人生旅程。

综上所述,教无定法,人各有法!要想在科学课堂上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帮助二年级的学生形成“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大概念和认知,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边学习边反思归纳,形成个人教学的策略,博物增闻,才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吴向东.《数字时代的科学教育》[M].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项目工作组,2014年2月.

猜你喜欢
科学概念有效教学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用科学概念引导学生上好生物课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重视科学概念教学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