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沛华,张四华,曾 超
(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湖南 邵阳 422000)
直肠癌属于临床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仅次于肺癌和胃癌位居第三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经腹经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该术式不保留患者肛门,影响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1]。目前对于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后需要留置人工肛门对患者心理和生理产生困扰,近年来临床保肛手术广泛应用,但是开腹手术进行该方案困难较多[2]。本研究分析了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腹腔镜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直肠癌手术患者180例均为2016年1月~2017年8月入院治疗,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术前临床分期T2~4N0~2,肿瘤下缘距离肛缘≤12 cm。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28~72岁,平均(53.68±2.19)岁;术后病理学分期为Ⅰ期5例,Ⅱ期35例,Ⅲ期10例。观察组130例,男89例,女41例,年龄27~73岁,平均(53.82±2.21)岁;术后病理学分期为Ⅰ期15例,Ⅱ期85例,Ⅲ期30例。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学确诊为直肠癌,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获取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除外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及精神疾病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经腹经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麻醉满意后进行腹腔探查,游离肠系膜下动脉并清扫淋巴结组织,结扎直肠上血管,按照TME原则将患者直肠游离,对边缘血管和乙状结肠离断,在患者左下腹对乙状结肠进行造口。在肛口2 cm部位行梭形切口,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开,分离盆筋膜壁层,从会阴部将肛口、直肠以及乙状结肠拖出,冲洗腹腔并在会阴留置引流管,在会阴部戳孔穿出并固定,逐层关腹完成手术操作。
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麻醉满意后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置入腹腔镜器械,将患者乙状结肠下段提起,游离肠系膜下动脉后清扫淋巴结,显露直肠上动静脉并夹闭,向下分离乙状结肠和腹壁之间的粘连,将乙状结肠和直肠游离至癌肿下缘3 cm,离断肿瘤后对残端消毒,放入吻合器,扩张患者肛口,对吻合器进行端端吻合,冲洗腹腔后留置引流管。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记录两组发生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2.1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情况对比:见表1。
2.2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见表2。
组别例数术中出血量(ml)切口长度(cm)肠道功能恢复时间(d)住院时间(d)对照组50198.94±31.2115.68±4.663.89±1.7519.64±4.14观察组13031.06±15.86①5.13±1.31①2.03±1.05①11.58±2.18①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表2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
组别例数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503(6.00)3(6.00)5(10.00)11(22.00)观察组1301(0.77)01(0.77)2(1.54)①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低位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对于低位直肠癌主要采取手术切除,以往采取经腹会阴联合手术切除,但是术后由于人工肛门的存在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则为患者带来了福音[3-4]。目前认为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以及患者排便反射功能存在是维持正常生理过程的条件,肛门括约肌复合体在保证肛门自制性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保留完整的肛管直肠黏膜对维持直肠排粪感觉反射也是十分重要的[5]。
我院采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治疗低位结肠癌,腹腔镜具备影像放大作用使得术者对重要血管、神经及解剖层次的识别更为清晰、精准,同时对盆筋膜脏壁层解剖层次的辨认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更加准确[6];腹腔镜的优势还在于腹腔镜的镜头及操作器械可抵达狭窄的低位骨盆进行相对灵活的操作并放大局部术野,从而对盆腔自主神经的辨认和保护更确切[6];而且手术由于气腹建立了较大的操作空间及良好的术野显示,因此,对肠管及肿瘤的牵拉、挤压明显减少,降低了肿瘤医源性种植的发生率[7-8]。
综上所述,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加快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