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本丰,孙志鹏
(宝应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江苏 宝应 225800)
腹部外科手术治疗胆结石患者是临床常规应用方式,但腹部外科手术在术后较易发生并发症,如切口开裂、感染等,其中以切口感染的发生最为显著,会严重降低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长,在某一种程度上还增加了患者的治疗经济费用[1-2]。本文为了对胆结石患者分别使用腹腔镜胆囊全切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以此对比分析其不同的临床应用效果,特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胆结石患者,共计45例,随机分为两组,2014年5月~2017年5月是研究纳入时间。研究组:患者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33~53岁,平均(43.61±7.02)岁。对照组: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32~54岁,平均(44.07±7.13)岁。患者均经过综合检查方式(B超、CT 检查)确诊为胆结石患者。组间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研究组行腹腔镜胆囊全切术,对照组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麻醉方式使用连续硬脊膜外腔麻醉,患者取得平卧位,5 cm切口作于右上腹腹直肌或右肋缘下部位,将各层腹壁逐层切开,使用顺行、逆行和顺行加逆行的切除方式将胆囊切除[3]。研究组:麻醉方式使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得平卧位,消毒铺巾之后将电凝线、吸引管、气腹管和光导纤维进行连接,使得自动气腹机连接气体钢瓶,按照相关规定对气腹压力值进行设定。斜切口作于右侧肋缘下部位,而切口上缘与肋弓之间距离两横指,使用电刀切开皮下组织,将腹直肌前鞘及肌肉有效分离,对内部胆囊、胆总管等情况进行查明,将胆囊桥适当抬高,推开大网膜并提取胆囊,若提取胆囊存在一定困难则先抽除部分胆汁。使用顺行、逆行和顺行加逆行的切除方式将胆囊切除,对胆囊管残端妥善处理后将胆囊床缝合,若胆总管无异常情况则冲洗腹腔和关腹[4]。
1.3观察指标:对比分析组间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胆管损伤、胆漏)发生率。
2.1计量资料数据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数据均与对照组相比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计数资料数据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数据与对照组相比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例数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下床活动时间(h)住院时间(d)研究组2537.76±8.13112.36±18.967.02±1.554.39±1.77对照组2073.12±10.62160.79±17.6622.61±10.517.99±3.36t值12.668.767.344.62P值0.000.000.000.00
表2计数资料数据情况[例(%)]
组别例数胆管损伤胆漏并发症发生研究组251(4.00)01(4.00)对照组204(20.00)2(10.00)6(30.00)χ2值5.72P值0.02
我国居民近年来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胆结石的发病率也相应增高;胆结石属于消化道疾病,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对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严重病情患者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5];据研究显示,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造成内部胆汁淤滞,致使胆汁无法从内部正常排出,若患者还为肥胖人群则还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最终引发胆结石,严重者引发胆囊炎[6]。
腹腔镜胆囊全切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均是治疗胆结石的主要手术形式;其中,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虽可以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也存在众多应用局限性,如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手术创伤,因此,该种治疗方式不易被患者所接受,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更多的患者选择接受腹腔镜胆囊全切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全切术的治疗优势性显著,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机体创伤程度,大大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有效控制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机体的胃肠道功能,将住院时间有效缩短,以此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7]。
研究数据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37.76±8.13)ml、手术时间(112.36±18.96)min、下床活动时间(7.02±1.55)h、住院时间(4.39±1.77)d和并发症发生率(4.00%)数据均与对照组相比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数据结果与徐鸿儒研究结论[8]相似。由此可见,腹腔镜胆囊全切术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更为突出,大大减轻了患者病症、治疗痛苦,有利于疾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