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文化课堂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018-11-17 09:30李晓琴
考试周刊 2018年83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

摘 要:文化传承和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构筑文化课堂,促使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通过研读文章能让学生感受如何追求完美的人格;通过多元对话能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入世情怀;通过学科整合能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这些方式都有助于创设文化课堂,并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文化课堂;语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

文化传承和理解指的是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构筑文化课堂,促使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学会借鉴其他民族和地区的优秀文化,并扩展文化视野,提升文化自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在课堂中渗透文化因子,让学生提升文化素质和品味,进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 深度研读,领悟人格追求

不少语文课本中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展现了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以鼓励学生深入研读,体会这些人物的伟大人格。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思考,探究这些伟大的人格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什么启发意义,自己要如何追求高尚的人格。

在阅读《琵琶行》时,除了可以让学生分析作者如何用文字展现音乐,描绘琵琶的声音以外,还可让学生尝试分析作品中如何展现出白居易的高尚人格。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下文章的创作背景,了解白居易当时处于无辜被贬的状态,并对白居易的创作理念有初步的了解。其次可以逐步鼓励学生分析词句,感悟其人生追求。如提出问题:“白居易和琵琶女的身份差距有多大?”学生认识到白居易虽然处于贬谪的状态,但是和琵琶女之间身份差距依然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白居易依然十分关心琵琶女的身世,这说明白居易有着关怀民生的伟大人格。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思考:“白居易因何会产生愤懑之情?”这让学生意识到白居易被琵琶声触动,感受到自己被人陷害,不能报效国家的悲愤抑郁情怀。教师最后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白居易的創作风格,白居易在新乐府诗作中经常展现自己对于民生的关注。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逐步认识到了白居易高尚的人格。

借助语言文字学生能体会到人物的人格追求,同时也认识到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教师要尝试从课文中汲取精华,鼓励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对话,感受其伟大的心灵,进而促使学生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 多元对话,体验入世情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对话,进而提升对于文本内涵的理解能力。不少作者虽然仕途不利,但是都有着一种入世情怀,想要利用自己的才学报效国家、建功立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和作者进行对话,和文本对话,进而感受作者的入世情怀。

在学习《师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下作者在何种背景下创作了这篇文章,作者为何要创作这篇文章。学生发现,这是作者写给学生李蟠的一篇文章,但是仔细阅读却可以发现,作者似乎并不是只对李蟠一人说话,通过对话文本可以发现作者这篇文章其实是写给世人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探究作者在文章中阐述了什么观点。学生发现作者说明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并讲述了如何才能更好地选择老师。教师还鼓励学生探究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达到怎样的目的。学生认为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起到改变民风的作用。作者想要让世人认识到求师重道的重要性,进而改变耻于从师的错误观点。教师又让学生分析作者因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学生意识到作者认识到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观点对于社会有不良的影响,他认为这样对国家发展不利,因此才会创作此文。这样就促使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了作者的入世情怀。学生阅读了其他背景资料后发现,作者之所以会掀起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其目的也是为了改变世风,改变国家的面貌,这也体现了其入世情怀。

在多元对话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入世情怀,继而了解到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中的重要部分,这能促使学生梳理人生理想,树立为国效力的使命感,提升社会责任感,进而提升文化传承和理解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 学科整合,触及幽远自然

和谐的语文课堂能让学生增加愉悦感,教师可以适当在教学中进行学科整合,融入音乐、艺术、历史等其他的学科,让学生品味能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的作品。这样能让学生触及幽远自然,在浓厚的文化环境中更深刻地体会东方文化和谐含蓄之美。

在学习《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采用学科整合的方式,将音乐、艺术等融入教学中,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荷塘月色的美景,让学生的内心中产生向往之情。其次,还可以结合文章中的句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感受。如可以拿出“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的句子,并用图片展现舞女翩翩起舞的状态,让学生尝试说出两者之间有什么共同点,作者为何要用舞女起舞的状态来形容荷花的叶子。又如,可以展示文章中的句子“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给学生展示飘缈悠远的音乐声,让学生尝试分析“缕缕清香”和“渺茫的歌声”之间有什么相似点,“塘中的月色”和“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又有什么联系,这能让学生在音乐的帮助下体会幽远的自然。

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音乐、艺术、历史等各种学科,促使学生深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湛。这样能让学生形成热爱中国文化的情感,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避免语文教学服务考试的问题,而应该积极构筑文化课堂,让学生的精神得以升华,促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继而深刻挖掘文章的文化内涵,在静心阅读中回味作品中魅力。

参考文献:

[1]郑军亮.论高中语文课堂文化的构建——以《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为例[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4(4).

[2]时粉钧.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文化的追寻路径[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1(9).

作者简介:

李晓琴,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民勤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
语言建构的策略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实践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