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蔡萌
星光璀璨的红毯秀、面向公众的八大单元展映、云集中外电影人的高峰论坛……刚刚过去的首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在短短一周内接连奉上了一场又一场视听盛宴,光影辉映下的华丽亮相,也让人们看到了海南岛在文化领域的“大有可为”。“透过电影与世界对话”——三十而立、愈加开放的海南大方而自信地站上文艺大舞台,表达出与世界对话的渴望。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影视产业成为文化产业“火车头”的今天,年轻、时尚的海南岛发挥优势、搭建平台,借光影而逐梦。这是一场全新的开始,同时也考验着海南作为中国最大自贸试验区,能否释放出足够的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
遍布国际大酒店的三亚海棠湾,亦如她的名字般瑰丽、娇艳。12月11日晚,当五大洋海水缓缓注入、金色三角梅在海棠湾璀璨绽放,人们才真切见证了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诞生。
“海南岛有了自己的电影节!”著名导演谢飞在舞台上的这句话道出了多少人的期盼、欣慰和喜悦。这一刻的到来似乎有些匆忙,但为这一刻,海南已积累了多年。
“我无法想象如何能把脑海中的一个概念、一种情绪转化成一段能让众人喜欢并接受的故事……显然,我若当导演,一定是蹩脚的,但为全球电影艺术家服务、构建产业背后的金融平台、人才聚合平台、商贸交易平台,我是自信而专业的……”开幕式上,三亚市委书记童道驰的一段亲切而自信的英文致辞让在场的中外电影人频频微笑点头。
早在1997年,积极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三亚就曾试图通过申办金鸡百花电影节来提升城市知名度,很遗憾未能成功。2005年,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承办大型活动能力的三亚终于如愿成功举办了第1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电影百年庆典活动。
13年过去,而今,全岛建设自贸试验区和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贸港的重大国家战略给予海南“天时”,30年建省办经济特区积累下的发展成果为海南打下“地利”,几代海南人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凝聚起“人和”——海南岛已经具备了举办自己的电影节的能力。
如果说实现海南岛电影节从“0”到“1”的跨越是水到渠成的,那么接下来漫漫长路的每一步则关系着海南能否实现“透过电影与世界对话”的初心。纵观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电影节不下数十个,遑论全球上千个电影节。新生的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如何脱颖而出?
著名导演、演员陈冲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内许多电影节办节目的语焉不详,所以始终困顿不堪。一个成熟的电影节需要在不断探索和比较的基础上寻求自身特色,从而形成优势资源。放眼国际著名的电影节,无不具有鲜明的特色,比如威尼斯电影节聚焦于各国的电影实验者、戛纳电影节带着浓厚的人本思想等。
近年,从国内良莠不齐的“电影节”中异军突起、收获良好口碑和持续影响力的独立电影节——first青年影展也得益于其清晰的发展定位。这个偏居西北、从校园短片竞赛发展而来的电影节立志成为中国新电影人的挖掘机,近年来不断向院线推送了《心迷宫》等质量有保证的华语电影,也逐渐开始举办项目创投活动。
“一个电影节为自己找到准确的定位非常重要。”亲身参加首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后,国际影视制片人协会电影节展部主任佛劳伦斯·吉奥特赞许,电影节主办方通过举办各类专业性、学术性活动探索发展定位,让她个人亦收获颇多。
对于真正维系着电影节活力的电影人和影迷而言,一个电影节好不好归根结底在“电影”二字上——是否能展映足够多的好电影、是否能评选出足够好的电影。首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尚未推出竞赛单元,但围绕“电影”已率先作出诸多尝试:比如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沙滩影院,集中展映了近百部国内外佳作;再如请来千位影院经理和院线经理,对69部不同类型的中外电影进行推介,助其找到上映空间等。
定位和风格清晰是一个电影节能够形成内在造血机制的首要前提,政府支持则是支撑其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据了解,戛纳电影节每年的运营资金约为2000万欧元,其中1200万欧元由法国国家影视中心和地方财政负担;威尼斯电影节运营费用约1200万欧元,其中约700万欧元的资金来自意大利文化部;柏林电影节预算约为1000万欧元,其中650万欧元来自联邦政府文化部拨款。
要走的路还很长。未来,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将逐步实现全年不同季节、主题、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影片展映,实现“全年展映、全岛放映”。“一切都还在脚下,但海南跨了一大步,大有希望。”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首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主席侯光明说。
当电影形成了产业,其所承载的便不止文化使命,还有经济责任。
近10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在破立之间的大步前行: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达559亿元;2018年一季度,中国电影票房首度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电影票房近490亿元。
在2017年全国500多亿电影票房中,海南贡献了5.2亿元,尽管这一数字看似微不足道,但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40%,是全国增速最快的省份。相比快速增长的影视消费,海南广播电视电影服务行业发展较慢。2017年,在全省文化产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大背景下,海南广播电视电影服务行业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收4.41亿元,是13个文化及相关行业中仅有的两个没有实现同比增长的行业之一。影视消费需求与相关产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既是海南影视产业现状的真实写照,也暗藏着产业发展的强大潜力。
事实上,春和景明的海南一直和电影产业有着密切的缘分。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就曾有多部经典影片在海南取景,而今,这里仍是受到国内外影视导演青睐的取景地,海南也逐渐形成以观澜湖电影公社为代表的多个影视拍摄基地。但做强影视产业,这些还远远不够。
今年,中央12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海南举办国际电影节,《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也提出支持海南举办国际电影节等大型国际展览会、节庆活动。举办电影节,成为海南自贸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贸港树立良好文化形象、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最佳契机。今年,海南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海南省影院影厅建设改造的暂行办法》,2016年海口、三亚先后出台《海口市扶持影视产业发展暂行规定》《三亚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为海南影视企业落户、影视作品拍摄制作、电影放映配套建设提供政策便利和资金支持。更为深远的影响将体现在电影节对海南本土电影发展的刺激,及其可能为海南带来的影视创作、器材、版权交易等诸多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上。
“这里有良好的气候、国际化的城市和机场设施,而且每年举办诸多国际性体育赛事,积累了不少经验。”在美国电影制片人斯蒂芬·卡斯特看来,海南目前已“万事俱备”,他建议海南向迪拜学习,建设类似迪拜媒体城的园区,不仅吸引全球电影人来此拍摄电影,而且还要在此完成整部电影的制作,打造“东方好莱坞”。
“海南正在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这会给影视制作单位、演员、导演、制作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看电影》杂志创办人三木说,“比如澳大利亚西海岸,因为当地推出了一些补贴和退税政策,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级电影大片的制作中心及外景地。”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俞剑红则认为,海南应借机电影节的举办培养一批优秀的本土电影人,鼓励他们拍摄反映海南本土文化的影视作品,并多在电影节上展映交流,在互动中寻求合作机会,为海南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海南高校影视教育相对滞后,需要和国内外著名影视学院对接,甚至直接引进名校在海南办学,从而培养出符合海南需要的影视专业人才。”海南师范大学教授曾庆江建议,海南不仅要着力孵化“海南制造”影视作品,还应大力发动高校培养影视相关人才。
此外,在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大背景下,海南能否在国家许可范围内进一步开放进口电影数量,打造全民参与度高的“电影岛”也成为备受业界关注的一个话题。
“全年展映、全岛放映、全民观影、全产业链”——作为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先导性项目之一的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以四个“全”概括出其办节背后的壮志雄心。业界预测,未来十年,中国电影将步入“机遇期”,中国也将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举办为海南架起了一座桥,能否借助这座桥抓住电影发展的“机遇期”做大做强电影产业蛋糕,令人期待。
12月的三亚,无论是宜人的气候还是迷人的海滨,都很容易让中外电影人联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5月的戛纳。
“这里的旖旎风光不输戛纳!”本届电影节形象大使成龙坚信,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今后会成为全世界电影人汇聚交流的重要平台。
“随着电影节的举办,海南岛不仅有望成为‘打卡中国电影的旅游胜地’,还能成为电影人最快乐的12月聚会。”博纳影业总裁于冬认为。
“海南跟戛纳一样有美丽的风景和海滩。”演员蒋雯丽祝愿海南岛国际电影节能打造成“中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办好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乃至将之打造成“中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之于海南的意义远不限于电影产业本身。电影有这样一种魅力,观众会因一个镜头就爱上一部电影,因一部电影就爱上一座城市。戛纳得以从法国一个普通的海滨小城变成全世界吸引商业团体和个体游客最多的城市之一,正有赖于电影的魅力。
每年电影节期间,戛纳会举办近千场放映会。2016年戛纳电影节上,985部电影组织了1426场影展,4000多部电影在电影市场进行交易。同时,电影节的举办打响了戛纳旅游旺季“第一炮”。短短两周时间,戛纳人口数量从原本的7万多激增到20多万,当地几乎所有的酒店都提前订满。据统计,自2005年起,戛纳市内旅馆平均每年接待过夜游客8.5万,电影节举办期间实现的营业额可占全年营业额15%。2017年第70届戛纳电影节期间,当地的住宿费用创下历史新高,普通客房每周都高达27万人民币。人口的激增还带来了众多就业和服务机会,电影节组委会的数据显示,电影节期间可直接创造3000多个就业岗位。
此外,电影节还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比如,电影节期间,为了在这个媒体高度聚焦的场合增加品牌曝光度,从香槟、珠宝、化妆品到各家奢侈品牌服装的高级定制,各品牌广告投放预算总额高达4000万欧元。至此,戛纳逐步形成了以电影节为中心,以旅游、会展经济为主要模式的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
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在国内,文旅融合发展也是大势所趋。据统计,我国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38.07亿人次,其中,90%以上的游客参加了文化活动,78.3%的游客在文化体验上的停留时间为2天以上。
显然,作为国内旅游胜地的海南无论是文化活动,还是文化体验都急需丰富、提升。戛纳为海南树立了一个借助电影节实现文旅融合、绿色发展的标杆,我们有理由相信,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举办、电影产业链的延伸必将为海南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助推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
更值得注意的是,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构建在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崭新格局和顶层设计基础上,建立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和探索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关键时期,由此决定了其非同寻常的起点、高度与战略格局,无疑将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对外文化交流,提升海南国际化水平。
“电影节具有极强的娱乐性、话题性,它可以有效地和海南的文旅产业进行互动,带来巨大经济新增量。同时,电影节必有的交易、发行环节,本身蕴含了强大的商业价值,大量的影视行业买家和卖家在这里高密度聚集,进而产生规模效应。”对于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未来将带来的规模效应,爱奇艺海口创意中心总经理薛登万分期待。
“希望若干年后,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可以成为一个有分量、见证历史的电影节,成为海南的‘文化新名片’。”香港著名电影人文隽寄望。永不落幕——这是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喊出的一句口号,我们亦期冀,借由“电影节”这个新坐标,海南岛这颗南海明珠将愈加闪耀。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