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学生成长方式变革;课程基地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67-0075-01
【作者简介】李进强,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江苏徐州,221000)基教处处长,高级教师。
徐州高级中学于2016年5月成功申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校本化探索与实践”,实施两年多来,为学生成长搭台筑路,取得了比较丰富的阶段性成果。
1.践行了学校育人新理念新思想。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主要方式是活动,在项目实施中,通过引导学生选择项目、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辅导学生感悟道理、督导学生发展素质,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生为本”“学中做、做中学”“培养核心素养”等抽象的育人新理念,融入“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项目的探索实践之中,形成了具体的实施载体、实施办法和实施路径。
2.丰富了实验项目的形式内容。“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一开始只有“机器人马球”一种形式,现已发展成为包括陆地、水中和空中三大项目群,与之匹配地开发了机器人马球、无人机、机器人足球、航模等10余种相关校本课程。在利用机器人为在载体开展相关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運动机器人的设计、组装、维修等活动,对具体“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项目方案进一步进行完善、修订,对在“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中师生的成长、感悟、收获等进行总结提炼。
3.创新了学生成长的思路方式。学校在“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项目实施中,有机地将科技与运动、项目与学科、训练与竞赛、智能与体能、技巧与规范、思考与实践等结合起来,在项目育人、跨界育人、合作育人、综合育人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进一步丰富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思路方式。
4.融入了学校内涵发展体系。徐州高级中学以项目为载体推进各项工作,“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校本化探索与实践作为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与学校的两个省级课程基地(汉画像石人文教育课程基地、高中STSE教育课程基地)、一个省品格提升工程(基于“慢生长”的德育路径创新——“双慢”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一个省学生安全教育基地等项目共同构建起学校内涵发展“项目群”,创建了现场学习、实践学习平台,促进了教学方式变革,推进了学校的建设发展。
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希望学校能进一步丰富“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实验项目的内涵体系,比如进一步充实完善学生在运动过程的表现记录、学生通过项目获得素质发展提升的评价判断。通过丰富“素质体育机器人运动”的形式和内容,进一步扩大实验项目的参与度,由“微众”到“小众”,更希望能够成为学生的“大众”项目。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项目实验的物化成果和理论成果,为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其他项目、其他学校的借鉴学习提供可复制、可迁移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