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烨琦,马藜葳(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高血压内分泌科,重庆400042)
注射用胰激肽原酶作为改善循环和扩张血管的内科常用药,适应证人群众多。例如,本科住院患者以糖尿病、高血压为主,平均每天有25%~35%的患者需遵医嘱进行肌内注射胰激肽原酶治疗。肌内注射是一种能使患者产生疼痛的有创操作[1],常有患者因肌内注射时产生的疼痛感过强而畏惧,甚至拒绝该项治疗。考虑到患者用药过程中疼痛感强,且满意度差、依从性差[2],如何有效减轻患者在肌内注射过程中产生的疼痛感,已成为护理工作中不断分析和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选取本院住院患者40例,观察采用2种不同溶媒进行肌内注射胰激肽原酶时患者的疼痛程度,以期选择疼痛度低的溶媒,提高患者满意度、依从性及护理治疗质量。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胰激肽原酶适应证患者40例,均为糖尿病患者,且无严重并发症,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 29~65岁,平均(49.6±9.2)岁,平均病程(5.3±3.1)年,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4.1±3.0)kg∕m2,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9.7±2.5)%。(1)纳入标准:①主要疾病为糖尿病,且无严重并发症;②遵医嘱需每天肌内注射胰激肽原酶1次;③患者感觉及语言表达能力正常;④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2)排除标准:①年龄大于65岁或小于18岁的患者;②肌内注射部位因病理生理原因对疼痛不敏感的患者;③需同天肌内注射胰激肽原酶以外药物的患者;④严重器官衰竭,近期服用镇静和镇痛药的患者。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患者一般资料问卷:自行设计,调查患者的病种、性别、年龄、病程长短、BMI、HbA1c等资料。(2)疼痛评定方法:采用面部表情量表法及数字疼痛评分法(NPRS)[3],NPRS是用数字计量评测疼痛的幅度或强度,用0~10分表示疼痛程度,其中0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剧痛,>0~3 分表示轻度疼痛,>3~6 分表示中度疼痛,>6~10分表示重度疼痛。面部表情量表法则作为对照参考。
1.2.2 用物及用药 (1)注射用胰激肽原酶(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40 U)[4]:主要成分为胰激肽原酶,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块状物。适应证:血管扩张药,有改善微循环作用,主要用于微循环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眼底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可用于高血压的辅助治疗。(2)0.9%氯化钠溶液(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毫升∕支)。(3)灭菌注射用水(安阳九州药业有限公司,规格:5 毫升∕支)。(4)一次性空针(上海金塔医用器材有限公司,规格:5毫升∕支)。
1.2.3 操作方法 观察组第1天选用0.9%氯化钠溶液作为溶媒;对照组第1天选用灭菌注射用水作为溶媒。观察组第1天用注射用胰激肽原酶40 U加0.9%氯化钠溶液1.5 mL行臀部肌内注射,次日用注射用胰激肽原酶40 U加灭菌注射用水1.5 mL行对侧臀部肌内注射;对照组第1天用注射用胰激肽原酶40 U加灭菌注射用水1.5 mL行臀部肌内注射,次日用注射用胰激肽原酶40 U加0.9%氯化钠溶液1.5 mL行对侧臀部肌内注射。两组均由固定护士操作,均选臀大肌进行肌内注射,均采用缓慢退针法[5],拔针后均用无菌棉签压迫注射部位3 min。另1名护士在拔针后根据患者选择的局部疼痛程度记录数字疼痛评分量表。
1.2.4 判断方法 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价采用双盲法[6],患者和记录护士均不知道所用溶媒的种类。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对0.9%氯化钠溶液和灭菌注射用水2种溶媒进行2个阶段交叉设计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BMI、HbA1c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溶媒肌内注射胰激肽原酶后疼痛程度比较 依据试验设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接受0.9%氯化钠溶液和灭菌注射用水溶媒肌内注射胰激肽原酶(阶段一),评估疼痛程度;后交叉溶媒肌内注射胰激肽原酶(阶段二),再次评估疼痛程度。阶段一中,观察组患者肌内注射胰激肽原酶后N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阶段二中,观察组患者肌内注射胰激肽原酶后NPR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阶段一观察组患者与阶段二对照组患者之间、阶段一对照组患者与阶段二观察组患者之间NP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溶媒肌内注射胰激肽原酶后NPRS评分(±s,分)
表2 两组溶媒肌内注射胰激肽原酶后NPRS评分(±s,分)
注:与对照组同阶段比较,a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阶段一1.1±0.1a 3.3±0.2阶段二3.5±0.1a 1.2±0.1
注射用胰激肽原酶作为临床常用的血管扩张药,其说明书中明确指出,可加灭菌注射用水或0.9%氯化钠溶液溶解。然而,在临床应用中发现,用灭菌注射用水注射时患者疼痛明显甚至难以忍受,但使用0.9%氯化钠溶液作为溶媒进行肌内注射时疼痛明显降低。二者在以下3个方面存在差异:(1)酸碱度方面。0.9%氯化钠注射液pH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是4.5~7.0,灭菌注射用水pH值按照《中国药典》合格范围为5.0~7.0,胰激肽原酶加水溶解并制成每毫升中含300 U的溶液,依法测定,pH值应为5.5~7.5[7],因此酸碱度方面,2 种溶媒差异不显著。(2)离子强度方面。氯化钠属于强电解质,而灭菌注射用水属于弱电解质,因而灭菌注射用水作为溶媒在药物配制中更为常用,但对疼痛度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3)渗透压方面。由于灭菌注射用水为低渗溶液,渗透压低于人体组织液,当与组织液混在一起时,水分迅速进入细胞内,使之膨胀,引起局部疼痛。而0.9%氯化钠溶液属于等渗溶液,经肌内注射后,局部组织内外环境相对稳定,故疼痛反应较轻[8]。综上所述,肌内注射胰激肽原酶时,选用0.9%氯化钠溶液作为溶媒更能减轻患者疼痛,有利于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并提高护理治疗质量。
在疼痛的众多影响因素中,医源性因素(如治疗和护理操作本身)也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作为护理工作人员,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自身对照、交叉设计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肌内注射胰激肽原酶适应证患者进行2种不同溶媒产生的疼痛程度比较发现,肌内注射胰激肽原酶时,选用灭菌注射用水作溶媒,患者产生的局部疼痛明显较重,易拒绝或中途终止治疗,而选用0.9%氯化钠溶液作溶媒,患者产生的局部疼痛较轻,易于坚持治疗,从而提高护理治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