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雍
重庆市荣昌永荣中学校
作为教师有职责为学生培养人文意识,使学生养成文明与物质双重充裕的人。学生的人文意识可以在教师的教学中慢慢培养起来,就目前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来说,现在正式培养学生人文意识的绝佳时期。所以教室要把握机会,培养学生人文意识,让学生拥有人文精神的觉悟。
周国平曾说“教育的灵魂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尊重人,也能让学生懂得关怀别人,发展健全的人格。人文精神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自我品德,明白人生的定义,明白人生的价值。人文精神不仅在学生的成长中起推动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工作发展也有很大益处,如果学生有了人文意识,学生的思想也会成熟很多。在当前精神文明匮乏的时代,学生拥有良好的人文意识可以推动社会发展,共建美好家园。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也可以推动教学的改革,使教育改革方向往素质教育发展。
教师可以在日常的学习交流中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教师是思想的传播者,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教师日常的话语和行为都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学生对于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文化精神的接受者。所以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的行为,尽量将好的一面展示给学生。但是当前出现的一些问题说明教师并不能在交流中将人文精神神渗透给学生。很大一部分的教师不能意识到人文意识的存在,更无法刻意地将人文精神渗透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上,甚至有一部分教师不去与学生交流。教师若想与学生进行交流,就需要创造意识,将人文精神融入对话,并且对于学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教师在交流中为学生灌输人文精神能自然地影响学生,不让学生觉得突兀,更好地培养学生情感,使学生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品格。而且富有情感地交谈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并且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问题,方便教师掌控交谈的大致方向。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提高文化涵养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知识发表感悟的同时可以将人文精神渗透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语文内容背后都有很深奥的意境,多数也体现了不同的人文意境,教师就可将含义表露出来向学生灌输人文意识。但是有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死板,不能将课文背后深厚的含义表露出来,这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而且是教师的人文意识浅薄导致的。教师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不能将人文精神渗透给学生不仅是自己为自己的教学任务增加阻碍,而且这样也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甚至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教师也要结合课文将人文精神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存在,培养自己的人文意识。
例如,在课文《记念刘和珍君》中,不能只告诉学生这只是一篇纪念性文章,虽然此文中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等进步青年,对他们进行哀悼惋惜,也对黑暗社会进行了批判同时也对民主生存表示希望,但是教师也应该告诉学生鲁迅先生也充满了人文精神,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等进步青年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关怀,一种感恩,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就像《沁园春?长沙》中也体现了人文精神,“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种胸襟和士气,体现了毛泽东的壮志豪情,真挚的情感,关心国家的安危,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高中语文教材中与很多课文都提及了人文精神也包含了人文精神,对于教师要在课文中寻找人文精神的存在,并将此与自己的教学相结合。这样不仅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也能学生在语文课文中得到熏陶,在语文课堂养成良好的品质。
教师为学生布置相应题型来锻炼学生的相应能力。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遇到很多其他的文章或事件,学生在题目上进行思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对一些精神与思想产生进一步的思考,形成全面思维能力。但是当前教师只顾着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为学生的挑选的题目也都是与训练语文技巧有关的。学生没有多余的空间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又怎么能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呢?
教师若想在习题中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就必须为学生广泛挑选题目,不能只局限于语文课本。例如在创新题型中,教师可以多出一些感想题或者想象题,让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训练,进而为学生出一些感悟性题目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在阅读题中,学生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人文意识。阅读题中的大量的文字,可以容纳一篇完整的故事或事件,学生能更完整的看待问题,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
在作文题中也可以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通常高中作文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思考,并且将思考的内容表述出来,教师将有关人文精神的题目融合进作文当中,供学生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锻炼学生的人文意识,使学生的人文意识更加完整。但是当前的高中作文似乎已经套路化,作文的含义都大致相同,学生也懒得动脑子思考,将固定的几个示例运用的不同的作文当中。教师若想改变当前的现状,就必须改变本质,亲自审核作文题目,将不同的拥有人文精神的作文类型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多加思考。
根据全文所讲的内容,人文精神作为学生成长必须的意识,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意识。若想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还需教师努力,并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引导学生。当然,在教师的教导之外,社会各界也要给学生成长的空间,帮助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