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富斌
贵州省瓮安第九中学
中学时代是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也是性生理、性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广大的中学生会出现很多的不适应,如何帮助他们度过这一成长的“危险期”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重要任务。三者应努力承担起各自的职责,互相配合,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的任务就在于,要让性本能刚刚觉悟之际,就使他们的理智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中学生性生理、心理发展的特征,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教育:
首先,性知识的传授。应该结合实际,将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和性腺器官的功能知识向中学生讲解清楚,同时讲授有关的卫生常识和常见病预防方法,从而打破他们对性器官的神秘感,解除其精神压力。在讲解的同时,一定要强化科学性、淡化好奇心。
其次,引导异性正常交往。渴望与异性同学交往是人类性心理发展的必然,但是,学校和家长往往对中学生的异性交往过度敏感,这导致渴求交往的他们要么有恐惧感、要么不能很好地把握尺度而陷入困扰中。所以,我们要让他们认识到渴求与异性交往是正常的,但应该做到恰到好处,同时将友情与爱情区分开,做到正常、愉快地交往。
最后,性道德观念的培养。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的中学生往往性道德观念较弱,缺乏责任感。受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认为性行为是个人的事,不应受他人的约束,所以,有的中学生大胆地交男女朋友,甚至随便发生性行为。这对他们生理、心理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应该加强中学生性道德观念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意识到两性问题的社会责任和后果,用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中学阶段,随着少男少女性生理、性意识的变化,性情感也有了很大的波动,由最初的异性相互疏远阶段逐渐发展到关系较融洽的局面。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好中学生正确对待男女相互交往的问题,要引导他们广泛地结交朋友,有目的地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并且男女同学在交往中一定要准确地把握自己的热情,要做到热情而不轻浮,大方而不庸俗,要讲究礼貌,尊重他人,双方都要把情感把握在朋友友谊的范围之内。
对中学生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家庭是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是培养孩子性观念、性文明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性态度、性观念对孩子的性教育影响很深,他们的性知识、性文明程度直接决定着孩子的性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做好表率作用,转变自身落后的性观念,提高性知识水平,为孩子良好的性教育提供基础。同时,家长还应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细微的生理变化,向孩子讲解这些变化的科学性和必然性,对孩子的问题给予指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2.学校是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中学生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的主要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针对中学生的性教育应该是有系统、有计划的,应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接受正规的性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其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3.社会是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大环境。中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有赖于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导向作用。社会上的错误性观念、性意识等对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很容易导致他们走向歧途。因此,我们应倡导全社会行动起来,利用广大的传播媒介,普及科学性知识,净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性文化氛围,为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环境基础,促进其性心理健康发展。
目前,初中生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往往是引起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中学生的性自慰行为(如手淫、性梦、性幻想)很多都是不良行为习惯的结果。“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我们可以从行为训练入手,结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的性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而应创设各种环境,促使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人受益终身,而养成不良习惯是贻害无穷的。
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而迫切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对此均有重大责任,三者应互相配合、协调,促使广大中学生达到身心健康、人格完善、行为规范,顺利度过青春期,拥有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