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倩
贵州省六枝特区第九中学
在当今这个注重创新教育的社会中,初中语文教学要跟随新课标所提出的‘重视创新教育’的步伐,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被社会所淘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不是被赶着往前走的学生,而是需要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人才。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在初中语文的实际教学中,传统型的教师总是以自己高高在上的施教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学习‘安排’,‘安排’学生模仿他人的优秀作文,‘安排’学生学习如何学习阅读。从根本上来说,教师这种‘安排’的出发点没有错,但是错就错在了教师将这种学习的定势思维模强加给了学生,强加给了教学流程,使学生的自主意识被封锁,想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被束缚。
‘刷题’是在初中时期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汇,这也是大多数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分数而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刷题式’的学习方法在短暂的时期内确实能够‘拔高’学生的分数,但是,这种高数的持续时间是非常短的,其不仅不能使学生保持长期的高分,还可能发生反向的分数弹跳。一旦分数下降,对于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来说,这就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逐渐地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信心,成绩也会越来越差。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主张教师要落实教学之中的‘三维目标’。具体的实施方法是: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自己的教学水平这‘双重水准’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其次,则就教学方案中的重难点和细节进行深入的知识挖掘,以提高学生在学习当中的观察能力;最后,要在语文课程的基础教育流程——‘课前准备,课中引导,课后练习’中融入新常态,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学习体系,进而提升语文学习的水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课程资源和语文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教师,在教学当中就可以运用这些课程资源与语文教学进行对接,这样会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进行《赤壁》这一诗歌的学习时,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历史教学中的资源对一些相关‘三国时代的古战场及其英雄成败’的故事进行解说,如‘三国鼎立’;然后再让大家针对‘赤壁之战’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通过文章的写作,能够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对战争,对古今的认识与情感,表达出自己对古代人物和事迹的感叹,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迁移,还能促使学生学会知识以及资源的共享,学会从各个方面、各个学科之中学习语文知识。
教师教给每位学生的知识都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有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好,有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比较差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学习方法的运用。由于语文是一门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哲理性的学科,所以,单纯地依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而分数不高的学生的学习方法往往就是死记硬背,他们比其他同学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这就是学习方法不恰当所带来的后果。所以,针对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就要将课堂上的讲解进行系统化、哲理化的处理,而不是一窝蜂地全盘端给学生。例如:在讲解《桃花源记》这一文言文时,教师就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不是告诉学生要去背知识点,以此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性。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虽然听懂了语文教师所讲述的知识,但是,在课下却是怎么回想课堂上的知识都不会做题,一看到题目就没有思路。究其原因,是因为语文不是一种表面教学,而是一门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究的深度教学。由于一个人的力量和思想是有限的,一个人的学习方式和能力发展也是有所区别的,那么,为了学生之间的思想可以互相交流,为了学生可以习得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思路,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知识探讨,进行语文知识的进一步挖掘。以简单的《社戏》为例,在学生听完相关知识的知识讲解之后,我让学生做了几道课后练习题,根据我的‘课堂巡视’发现,部分学生已经抓耳挠腮,不知如何运用新学的知识了,他们难以完成当代文明和社会民俗之间的思维转换。但是,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就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通过学生的思维和方式为其他对知识点模糊的同学进行讲解,最终完成当代文明向社会民俗的思维转换,并通过这一转换在习题中的运用,寻找到适合学生思维的解题方式,以达到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的目的。
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教出的学生是高材生,是优秀生,而高材生和优秀生的培养则是从有效性教学和创新性教学开始的。所以,教师要注重观念的更新和学习方法的创新,并致力于为学生以后更好的语文学习做好铺垫,为初中语文教学以后更好的发展提供平台,进而促进语文教学健康而又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