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美芬/厦门市翔安区实验幼儿园
我园大一班教师和幼儿共同创作了绘本《一个外星人》。基于对大一班师幼共同创作绘本《一个外星人》的观察,产生了如下思考:
师幼共创绘本的灵感来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经验、生长和生活是三位一体的关系。教育寓于生活,教育为了生长,生长源于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一个外星人》孕育于小朋友们的讨论:外星人长什么样?他会去哪里?外太空有什么星球……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个小小的疑问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教师及时把握教育时机,由此生成一次集中教育活动,激发孩子们把他们想象中的外星人、外太空画下来,和小朋友、老师讲讲你的故事。
绘本中的语言来源于幼儿。爱因斯坦有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孩子们通过想象力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教师则负责把孩子们的故事记录下来。幼儿的语言发展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对一些词汇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到位,往往词不达意,教师在记录幼儿的语言过程中,通过隐形示范、引导的方式修正幼儿的语言。
绘本创作的形式、绘本呈现的方式都是多种多样。3-6 岁阶段是幼儿大脑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在智力和技能上快速提升,该阶段的绘本应注重儿童的触摸体验及互动参与。纵观绘本可知:绘本创作的材质非常丰富,从纸张到塑料、从木板到电子产品。形式有有异性书、拼图书、折纸立体书……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你想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做书?怎么做不容易破?……引导幼儿共同来解决问题。
幼儿作为绘本的主要读者群,本应成为绘本设计的主要研究对象。绘本创作源于幼儿,在师幼共同创作绘本的过程中理应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应当遵循儿童本位观。
毕业后,我真正成为幼师,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设计制作了原创绘本《哇!》,并把它带到班级和小朋友们分享,这时候才发现问题比我想象中的多得多。同样是一个洞洞,我们眼中的洞洞往往和小朋友们的不一样。只有树立儿童本位观,建立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绘本才是有生命力的。幼儿才是绘本生命力的源泉和内驱力。
师幼共创绘本活动的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幼儿们不断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一个教师启发引导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3-6岁幼儿的思维尚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对很多问题无法进行宏观思考,往往需要尝试错误。人类的智慧很大一部分优势在于善于充分利用间接经验,而不是一次次地尝试错误。教师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适当引导、提供鹰架,及时调整活动计划或教育行为,使之适合于幼儿的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幼儿向最近发展区进行质变的速率。
师幼共创绘本的活动离不开教师及时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进行宏观的设计,执行教育计划的过程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在师幼共创绘本的过程中,教师耐心倾听他们关于外星人的看法,努力理解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传达出的情感,努力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教育者树立儿童本位观,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创作的过程本身是个体基于已有经验基础上的知识经验重构的产物。我始终都觉得每个孩子都有好奇心,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作为一名教师,我所要做的就是去激发孩子们内在的生命活力。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有言:通过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这让我不由得想起实习支教期间在阅读了绘本《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之后,和孩子们一起在地板上铺上一大片的纸,自由地创作的情景。每个孩子沉浸其中,此时,学习已经成为个体内在、自发的需求。当幼儿成为了活动的主动发起者,便能在活动中感受到安全感、成功的喜悦感。
我园一直致力于早期阅读课程教研、幼儿园和班级阅读环境的铺陈和建设、早期阅读活动的家园互动……幼儿园特色活动:萌娃朗读、家庭故事会、师语馨声等也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渗透进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书香溢满园,阅读潜移默化地滋养着渴求知识的幼小心灵,为孩子们进行绘本创作奠定了基础。当阅读成为了一种享受,创造便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产物。在幼儿园浓厚阅读氛围的影响下,中一班的小朋友们养成了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读书漂流、亲子共创绘本、故事大王……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一系列早期阅读活动的支持、积淀,是无法从量变达到质变的飞跃的,更无法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