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杰/临沂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小学学困生自我管理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甚至对自己的学习错误缺乏反省。[1]
学习动机的明确性和学业成就成正比,学习动机越明确,学业表现越出色;相反,学习动机越模糊,学业表现差。[2]
学困生在学习能力上表现出明显的不足,表现为知识储备少、练习程度低,操作能力匮乏。
学困生在学习上难以严格要求自己,意志薄弱,面对困难会退缩甚至选择放弃。[3]
学困生长时间受到某些教师不公正对待,对自己产生怀疑,甚至自暴自弃。[4]学困生正处于心灵脆弱敏感阶段,教师不当言行会直接导致学困生产生学习心理障碍。[5]
首先,做到诚心、爱心、耐心,真诚的心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足够的爱心是敞开心扉的保障;持久的耐心是一剂强心针。[6]
其次,端正学习态度,发挥主人翁作用,要帮助学困生正确认识学习意义,纠正学困生不良学习态度。再次,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学习乐趣,通过趣味性学习方式,吸引注意力,增加学习乐趣体验。[7]
首先,做到真帮、真想、真做,站在学困生角度考虑问题,用行动感化学困生。[8]其次,引导内在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找到学习根本目的,增强学困生面对困难信心和完成任务成就感。再次,强化外在动机,树立学习榜样,创造平等班级氛围;发掘学困生长处,肯定努力,创造良好氛围;将问题细化,随时反馈解决,并调整相应方案。[9]
首先,做到严格、严抓、严防,在爱与尊重基础上严格要求,通过反复学习和矫正,解决学习困难。课后及时进行检测,及时补救,不留学困,严防照搬解决问题过程。[10]其次,提高学习技能,实行教学方法改革,大量练习,强化程序性知识学习,促进操作化能力形成。[11]再次,目标设置弹性化,要区分出不同类型、不同速度的学困生,不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困生。
着重树立学困生坚强的学习品质,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当困难短时间内难以解决,不放弃有韧性;坚持不懈,最后才能成功。通过科学的挫折承受力训练帮助学困生逐渐提高抗挫折能力。重视挫折教育,首先,教师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挫折教育重要性;其次,教师要努力与学校协调,开展挫折教育主题活动;最后,教师要积极探索挫折教育方法。[12]
首先,做到勤思、深思、求思,勤加思考如何与学困生交往,深入思考学困生所面对的是共同问题还是个体特点,作为一名教师,反思应成为常态。其次,利用心理辅导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积极的心理辅导帮助学困生摆脱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要及时发现学困生的心理问题,以便做出有效心理调节。[13]在与学困生交往过程中要加强对其表现的观察。扫除学习心理障碍,通过非常简单到非常困难的梯级学习方式有效改善不自信和抵触情绪。再次,构建健康的心理环境,教师通过对学困生优点的肯定体现对学习的期许,使其产生自我提高内驱力,并不断要求自己直到达到期许。[14]教师要给所有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困生观念,严格禁止随意贴标签,教师应该在平时多加鼓励。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实施积极的自我暗示,使其体会到心理暗示作用,帮助学困生掌握正确运用心理暗示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夫伟,苏春景.学生厌学的根源及改善之道[J].中国特殊教育,2014(8):96.
[2]马艳云,刘祖艳.小学学困生转化的实验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12):45.
[3]张仁.激励和关爱是小学学困生转化的关键[J].学周刊,2014(05):1.
[4][6][9][11][14]张洪高,等 .教育的正义性[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33,87,57,142,188.
[5]赵薇.学习困难儿童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65.
[7]王焕霞.物理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7(2):95~96.
[8][10][12][13]张洪高 .高校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培育[J].社会科学家,2017(12):132,131,13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