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琳/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
意识形态是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利益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其政治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和思想基础,是一个国家进行管理和统治的系统化思想。[2]党对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即为通过引领和规范主流意识,加强全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引领社会健康发展的一种精神本领,是一种非强制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因此,掌握全媒体时代下的意识形态主导权,对于现阶段提升舆论引导力、扩大全民的政治认同、引领健康的社会思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要推翻一个政权,就要先造成舆论,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掌握了政治主张的发言权。[3]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极剧转型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交叉时期,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促使各种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相互激荡,非主流意识形态不断滋长和蔓延。新媒体的快速涌进与传统媒体交织融合,导致信息传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增强,以“微传播”为代表的全媒体时代正在深刻的改变着中国。诚如如习总书记所说:“必须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媒体的力量不可小觑,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命运,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习总书记曾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中国梦的实现。”[4]据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网民规模为7.1亿,手机上网的网民量为6.56亿。[5]
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直接体现着意识形态的斗争和社会思潮的变化。在物质需要与精神需求日趋平衡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甚至热衷于在虚拟的世界沟通和探讨,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这种交流和交融带来了技术支持。但我们不可忽视,在宣扬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同时,“众声喧哗”的媒体世界同样充斥着扭曲、调侃等消极的言论。焦点事件一经曝光,便会随着网民的主观意愿实现 “井喷式”的传播,争占各大网站、媒体的头条。媒体环境的虚假化、聚焦化导致社会舆论不断发酵,严重影响世人的价值判断。因此,积极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提升对社会问题的解释能力,整合文化资源,对于推动文化繁荣,提高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众所周知的央视诗词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一时之间圈粉无数,公众热议这种现象大抵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诗和远方”。但我不们不可否认,“汉字大赛”、“成语大赛”等节目的产生体现着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巨大需求,只有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才能创新文化的传承方式,提升我国文化的魅力。
全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两微一端”(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以其成本低、传播快、主动性强等特点成为当代大学生参与政治的主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1月,微信客户端的月活跃账户已达6.5亿,每日信息量300亿+。中新网北京2月23日发布的“微薄2016年度财报”显示:截止2016年底,微薄月活跃用户突破3亿,移动端占比达90%。根据最新发布的《2016微薄用户发展报告》,大学生用户比高达77.8%,其中,以微博作为参政平台的大学生为58.4%,以新闻客户端为参政平台的大学生为39.1%。
由此可见,“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引领主流媒体舆论导向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大学生参与政治的主渠道。然而大学生自身分辨力差、易冲动的特性,加之网络环境虚拟和混淆等特点导致大学生在参与政治的方向上容易走向偏激,因此,必须加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一方面完善大学生的参政平台,一方面规范大学生的参政行为,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与准确,肃清大学生的参政道路,真正提高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水平。
毛泽东曾说过:“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前提”,这就意味着思想防线是一切防线的保证。现如今,媒介化的政治传播在民主政治和公共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致使大众传播过程中出现很多新的状况和问题,因此,要做好全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强化思想防线,才能增强党和政府在媒体中的感召力、影响力。“所谓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造性的更新工作方法,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顺时而异、顺势而变,是信息时代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有力保证。
1、健全媒体信息的监督预警机制
科技需要创新,信息时代更需要我们不断转变观念,提高自主研发的能力。设置科学的预警装置,防范不良“黑客”的攻击,同时掌握核心开发技术,切实做好网络监控,因时因地制定预警方案,提高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党对意识形态领域内信息流通的把握。
2、善用法治思维,建立健全法制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媒体领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工作。先后出台了《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反间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等法案,标志着我国互联网媒介的安全保障能力上了新的台阶。然而,鉴于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复杂性,我国的网络安全立法仍存在网络数据易泄、谣言屡禁不止、恐怖活动猖獗等隐患。为此,党和政府要坚持价值平衡与责任主体负责并重,对网络安全立法进行持续性研究。
3、树立动态发展观,建立内通外联机制
党的意识形态主导权关乎国家安全、社会发展,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要坚持动态发展观念,审时度势。习总书记提出:网络安全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信息技术变化越来越快,要转变思路,提高感知系和响应系统的实时性和快捷性,打通内部沟通、外部衔接的“关节”, 内部沟通是基础准备,外部链接是现实保障,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相辅相成。
意识形态的主导力根源于现实,与现实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归根到底是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要坚持与人民的需要相统一。
1、解放思想,积极创新意识形态理论
在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创新传播形式和内容,注重线上线下两个阵地的配合和补充,增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1]扩大受众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使普通老百姓也能够通过多媒体渠道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与国共享。对此,要注意对经典理论的中国式包装,结合中国大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分层次、分地域,针对性的传播,最大限度的激发广大网民的政治热情。
2、坚持多向互动原则,实现意识传播由灌输式向渗透式转变
要鼓励构建多方位、多渠道的网络沟通平台,积极抢占主流意识的传播媒介。同时,党和政府要一以贯之群众路线,善于运用新媒体了解国情、民意。打造公开化、透明化、民主化的网络空间,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3、要维护和提升党的政治威信
所谓主导权,不是一味的灌输,要求对方服从,而是真正得到认可、获得认同。这就要求全媒体条件下的主流意识形态要具备公信力和辐射力,破除传统意识形态的束缚,最大限度的渗透到公众的日常生活,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汲取营养,逐步增强民众对主流意识的依赖感和认可度。
1、全媒体时代的意识主体关键在于人才
要高度重视新媒体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建立网络发言人、评论员、舆情分析师等。提高其处理网络突发事件,积极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同时整合媒体资源,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沟通、互动系统,畅通传播渠道,肃清传播环境。以政府服务的微信公众号为例,打造良好的政务微信矩阵,把相关政府机构、官员信息有效整合,建立畅通的信息传播媒介,强化信息传播的时效性。
2、建设为党服务的主流媒体
党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意见》指出,要打造一批形态多样,竞争力强的主流媒体,建成拥有强大实力和影响力的媒体接团。为我党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提供媒体支持,从而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发言权。
3、改变高校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媒体课程设置
根据市场需求和新媒体发展的特点,对高校媒体人才进行“解构”。采取市场倒推模式,依托高校教育教学安排,将新闻传播与媒介相融合,提高媒体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对此,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以行促知,通过“非教学”途径,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重视学生的实习安排,提高其对本专业的理性认识和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积极将新兴媒体引进来,打通媒体界限。在高校设置媒体传播实训基地,大力开发多媒体业态融合的管理系统,丰富媒体教学的课程设置,积极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征地,真正提高人才储备。
马克思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即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阿尔文·托夫勒也曾表达:当今社会已不再是被暴力和金钱控制的时代,未来世界的政治将掌握在信息强劝人的手中。对此,我们必须直面全媒体时代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挑战,积极探索新兴媒介,掌握其变化发展的规律,不断提高党的话语权和号召力,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
参考文献:
[1]刘文,于丽先.网络时代加强党对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思考[J].社科纵横,2016(04):11.
[2]郑永廷,任志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研究[J].教育与研究,2013(07):46.
[3]张国臣.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时代价值[J].学术论坛,2016(01):4~5.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陈贝.浅析微博时代网络政治参与的利弊与规范途径[J].现代交际,2016(0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