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的乡土创作与价值传播

2018-11-15 07:49王小妍
电影文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焦三爷百鸟朝凤唢呐

王小妍

(山西大学 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故事片《百鸟朝凤》是导演吴天明的遗作,陶泽如、郑伟、李岷城主演,讲述了老一辈的唢呐艺人焦三爷费尽心思寻找接班人,但时代的冲击与文化的变迁正在将唢呐这门民间艺术边缘化。《百鸟朝凤》荣获第13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等多个重量级奖项,影片将叙事回归乡土,表达了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担忧,以及外来文化与思想对当代中国人的冲击。乡土创作成为《百鸟朝凤》制造戏剧冲突的方式方法,也成为该片在新媒体时代备受关注且被广泛传播的艺术特征,乡土创作升华了该片的主题表述和艺术价值。

一、中国电影乡土创作的现状

乡土文化始终被看作是中国文化的根,中国文化生长于乡土文化这片沃土,而乡土电影是乡土文化的艺术呈现。在20世纪80年代,拥有一定乡土背景的中国第五代导演曾深耕乡土电影创作,如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秋菊打官司》、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霍建起导演的《那山那人那狗》等,都用乡土叙事书写了中国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起,还没有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过多的改变,80年代的第五代导演依然需要从乡土创作中汲取力量和灵感。同时,由于第五代导演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乡土创作紧密融合,使这一时期的乡土电影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与艺术感召力,这一时期的乡土电影也是代表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主力军,甚至至今仍然是最具艺术价值和传播力的类型电影。

随着时代变迁,乡土电影日渐式微,淹没在当今商业电影的视觉奇观之中。乡土电影早已不是主流创作类型,乡土叙事也已不是导演诉求艺术理想、表达思想观点的主要途径。乡土叙事逐渐从完整的乡村环境,逐渐转向城市与农村相过渡的小城镇,提到乡土叙事,导演们更倾向于将农村与城市相联系,表现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对农村的环境和人们思想产生的变化,新与旧交替的过程中激发出来的矛盾才是这些影片的叙事重点。例如,身为第六代导演的贾樟柯的乡土叙事已经与第五代导演的大相径庭,贾樟柯的影像创作更集中在社会底层人民,故事空间也集中在没有彻底农村化的小城镇,这些地理空间既远离现代化的大都市,又与完整意义上的农村有着一定的距离,在这些地方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新与旧的交替,是一种身处于发展与文化夹缝中的空间。贾樟柯的《小武》《站台》、王全安的《图雅的婚事》、霍建起的《暖》等作品都是转型后的乡土叙事的代表作品。

中国社会经济的腾飞带动了沿海地区大都市的崛起,北上广深已经跻身世界超级都市的行列当中,相对于这些大都市而言,农村似乎满足了大都市人关于中国社会最落后部分的自我想象。因此,一切脱离现实实际的乡村电影,或是展现农村最落后愚昧的一面,或者是倾向于将乡村看作是酝酿悲剧的空间载体,艺术落脚点是“乡村即是落后”的乡村电影不断涌现。如李杨的《盲山》(2007)、郝杰的《光棍儿》(2010)、忻钰坤的《心迷宫》(2014)、杨子的《喊·山》(2015)等都是新世纪农村电影的代表。在“落后乡村”的思维定式当中,淳朴善良的人们、唯美诗意的爱情似乎很难在如今的乡村电影中呈现,这也成为如今中国电影乡土创作的现状与困境。

二、乡土叙事的文化标示功能

随着城镇化、都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乡镇朝着城市转型,而城市又是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现代化空间,很多时候只有在农村才能看到最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人往往抛弃了最值得骄傲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抛弃了这些烙印着中国标志的文化,转而去崇拜欧美的文化思想,这也正是如今传统文化日渐式微、民间艺术面临后继无人的直接原因所在。因此,导演吴天明拍摄的《百鸟朝凤》能够将镜头对准民间艺术唢呐,探讨其中的传承与坚守的问题,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

在现代都市人的意识当中,传统的民族文化往往意味着保守、落后和陈旧,人们对于文化和美都存在一种向“新”心理,于是欧美相对开放的思想意识形态和艺术美学纷纷席卷了现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人们对欧美文化的接受程度可以从对好莱坞电影的接受度可见一斑。而《百鸟朝凤》就是将叙事的落脚点放在了新旧思想交替、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处于发展夹缝中的这种彷徨无措的状态。在陕西的无双镇,唢呐这一民间艺术的功能性绝不仅限于娱乐,唢呐凭借独特的艺术美感和表现形式已经成为当地丧事中对于逝者的人生评价方式,道德平庸者吹两台唢呐,中等吹四台,上等吹八台,只有德高望重的人逝去才能吹奏《百鸟朝凤》,同时能够吹奏这支难度极高的《百鸟朝凤》也成为衡量一个唢呐艺人的技术水平的标准。因此,唢呐艺人在当地是有着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的,能够吹奏《百鸟朝凤》的唢呐艺人更是受到人们的爱戴与尊重,焦三爷就是其中之一。村里的人都想把孩子送到焦三爷那儿去学手艺,在他们的眼里孩子未来能够成为一名吹奏《百鸟朝凤》的唢呐艺人就是这辈子的最高成就了。可见,相对闭塞的乡村环境造成人们的思想更加保守,因循守旧的思想也相对保护了唢呐这门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传播。于是,德高望重的焦三爷选继承者就成为影片前半部分的叙事核心。焦三爷吹唢呐吹了一辈子,唢呐艺术早已融入了他的精神与灵魂。在前半部分的叙事中,表现了唢呐的艺术美感,表明了唢呐艺术在乡村的重要性,以及焦三爷代表的唢呐艺人的社会地位。

到了影片后半部分就是将前面建构的叙事推翻的过程。曾经被认为是丧葬文化灵魂的唢呐演奏遭到了新思想的颠覆,人们不再执着于吹奏几台唢呐来评定一个逝者的人生,唢呐艺术的乡土地位开始逐渐坍塌。焦三爷即便是将吹奏《百鸟朝凤》的技术传给了得意门生游天鸣,但是焦三爷也亲眼见证了自己赖以生存的手艺、曾经被人们看重的唢呐艺术的地位正在乡村世界崩塌,可以说焦三爷之死更像是对于这个新时代对传统艺术与文化的排斥与消磨的抗议。

影片《百鸟朝凤》先将唢呐艺术的艺术地位塑造起来,表现出唢呐的艺术之美,再将其拖下神坛,将美好的事物粉碎给观众看,这正是传统的悲剧艺术的书写方式。然而,唢呐艺术赋予了影片强力的文化标志性,乡土叙事也成为影片凸显唢呐艺术的最佳叙事空间,令该片成为一部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作品。

三、乡土电影的艺术价值及传播性

电影《百鸟朝凤》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塑造了执着唢呐艺术一生的焦三爷的人物形象,影片最突出的艺术价值是在电影的有限时间里记录了唢呐的艺术之美,以及潜在地倡导了人们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民间艺术应当具有的态度。《百鸟朝凤》与吴天明导演之前的作品《变脸》(1996)如出一辙,都在呈现民间艺术逐渐消失的现状,以及保护民间艺术、传承民间意识的诉求。

21世纪的中国身在全球化之列,多元文化冲击着人们的头脑,传统文化在城市中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主义的融合美学。虽然人们对传统文化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希望自己能够尽早地赶上现代都市大众审美的脚步,但是在融合文化的浸润当中,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才是最具竞争力的,就连好莱坞都纷纷拿中国文化为己用,让中国文化成为其创作的灵感和素材源泉。于是,21世纪的纪录片在商业电影发展的大背景下也进入创作的另一个黄金时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像记录已经成为一项有着国家使命感的任务,很多民间艺术已经到了后继无人的困境,如果这辈艺术家逝去也意味着这些艺术形式走到了终点。

电影《百鸟朝凤》正是在这样的艺术自觉的作用下,完整地谱写了一曲关于唢呐艺术的挽歌。《百鸟朝凤》并不像纪录片那样有着冷静的叙事基调,在乡土叙事的作用下,影片生成了更为丰富的艺术冲突,构成了相当震撼人心的艺术张力,这都能够引发观众对于民间艺术传承与保护问题的新思考。同时,影片相对于纪录片而言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发行前景,意味着影片有着更强的传播力。这也会让该片在对焦三爷这一唢呐艺人进行悲剧解读的同时,也将唢呐艺术完整地呈现给银幕前的观众。

尤其是在新媒体当道的当下,年轻一代中的多数在学校期间接受了良好的美学教育和爱国教育,对于民族文化有着鲜明的保护意识和传承意识,这样一部书写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艺术作品,自然会受到相当大的关注,年轻观众也会主动在社交平台上对影片进行转发和评论,进而增加了影片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于是,电影《百鸟朝凤》被新媒体的广泛报道以及在社交媒体上的广泛传播,正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和《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作品在社交媒体上受到的热评一样,都是源于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开始产生倾向性与向心力使然。电影《百鸟朝凤》虽然没能脱离当代乡村叙事的局限,即赋予乡村社会过多的悲剧性和落后性,但影片依然展现了以游天鸣当代表的这一类内心善良、执着努力的乡村人物形象,在影片充满温情的叙事中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展现了乡村社会的美好一面。

四、结 语

在21世纪物欲横流、商业文化大行其道的当下,《百鸟朝凤》更像是一曲时代挽歌。吴天明执导的电影《百鸟朝凤》相对于其他新世纪乡土电影而言,具有更深刻的思想性与更高的艺术性。影片中最宏大的主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唢呐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乡土文明的民间乐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早已和乡土文化紧密相连。影片《百鸟朝凤》虽然抨击了现代社会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抛弃、对民间艺术的不尊重等负面问题,但是真正让该片得以广泛传播的正是当前这个新媒体当道的信息时代。片中书写的悲剧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意识,焦三爷的充满悲剧性的死亡也令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与同理心。同时,《百鸟朝凤》以唢呐艺术为核心内容,也以类似故事性纪录片的方式记录了唢呐艺术的美好,一曲《百鸟朝凤》展现了唢呐艺术的精神与内涵,随着影片的广泛传播,片中记录的唢呐艺术也会随之广泛传播,这也不失为另一种对于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方式。

猜你喜欢
焦三爷百鸟朝凤唢呐
又听唢呐
白马湖的春天(小说)
《百鸟朝凤》对“西部电影”风格的坚守
莫让《百鸟朝凤》下跪重演
那些吹唢呐的孩子
唢呐(短篇小说)
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