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主流电影的文化自觉

2018-11-15 07:49
电影文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文化

杨 敏

(武汉轻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2)

随着人类对大自然的改造,并在这种改造中收获物质与精神上的财富,人的文化也就此产生。而正如费孝通先生所指出的,随着“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那么文化自觉也就应运而生了。

文化自觉并不是某种抽象、空洞的话语,它存在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乃至当下的信息社会。它意味着人对自身文化信念、文化准则的认识与把握,以及在文化基础上做出的具体的社会实践。电影的拍摄与传播就是这种社会实践之一。美国的主流电影中包孕着较为稳定的文化输出倾向,而在庞大的市场占有率下,美式文化对于全球观众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这种文化输出既是主观上个别利益集团刻意言说的结果,也是客观上美国的社会环境塑造与美国大众舆论催生的产物。美国主流电影也就由此拥有了推动自身社会发展,以及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力量。对此我们应该给予一定的关注。

一、美国主流电影

美国被认为是人类在20世纪创造的最大神话,而同样崛起于20世纪,并两度衰落又两度重新发出耀眼光芒的好莱坞则又可以视作是美国的最大神话。无可否认的是,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凭借着其电影自身的艺术魅力,以及领先全球的生产、营销方式,依然掌握着世界电影市场,甚至参与塑造了全球观众的观念意识和行为模式,并且从其他国家电影对美国电影的模仿不难看出,美国电影依然没有失去其创造力,它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着强劲的文化输出力量。可以说,美国电影是值得其余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电影人们进行解析的。

而在美国电影中,占据有形的市场份额最大,以及在无形的宣传阵地上最具优势的,无疑是其主流电影。作为一个拥有多民族,立国时间较短但俨然已经成为世界领导者的移民国家,美国人一方面有着对自己国家强烈的骄傲与认同感,另一方面,又有着对道德说教的强烈反感,而电影一旦以精妙的,符合受众审美心理的叙事模式包裹了说教,意识形态的潜移默化就显然更易于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拥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紧张的戏剧冲突,以及丰富视听感受的电影自然就成为进行文化传播、文化竞争的最高效武器,而美国人自独立以来便一再强调的自由、民主和博爱等,以及身为美国人的巨大优越感,便也几乎成为美国主流电影共有的文化标签。例如,在罗兰·艾默里奇的《独立日》(

Independence

Day

,1996)中,最早发现外星人的入侵以及最早破译外星人无线电信号的都是美国人,外星人选择摧毁地球文明的时间也是美国的国庆节独立日,最终击退外星人的优秀军人、科学家以及政客也都是美国人。这是一种典型的美国人社会生活中“美国中心主义”的心理反映以及一种“拯救地球”的文化理想的书写。与之类似的还有如雷德利·斯科特的《黑鹰坠落》(

Black

Hawk

Down

,2001)等。可以说,美国主流电影的“主流”地位正是电影与公众理念和原则互相成就的结果:电影主动迎合主流文化理念,又因这种迎合而被拥为主流电影,作为主流电影的影片又继续强化着美国的主流文化理念。如《独立日》中的心理和理想在艾默里奇后来的《2012》(2009)等电影中又得到了另一种方式的再现,而大量非美国观众并不抵触这种文化宣传。无论是《独立日》中的外星人降临地球,抑或是《2012》中的大型气候灾难,在现实生活中都是并不存在的,但是两部电影都对人类社会生活进行了关注,人类在对外敌和自然的抵御中,展现了其主体性,电影对其中美式文化的反映,也是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对某种生活本质的反映。因此,这正是一种美国主流电影文化自觉的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自觉并非单纯表现自身文化的精华,也表现了对自身文化弊端的批判。对具体文化传统的分析、鉴别以及最终的弃留、整合,以实现文化力量的强化,才是自觉的意义所在。这在美国主流电影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的便是对爱国主义的思考。如前所述,美国人既自傲于主导现代化与全球化的自己的国家,又由于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而一开始便对并不时刻能满足个体自由的“爱国”,以及国家背后的公权力有着深切的质疑,如梅尔·吉布森的《勇敢的心》(1995)、艾默里奇的《爱国者》(2000)等电影都颂扬了追求独立、崇尚自由者的立场;而在以越战为背景的电影中,如迈克尔·西米诺的《猎鹿人》(1978),奥利弗·斯通的《野战排》(1986)、《生于7月4日》(1989),乃至兰道尔·华莱士的《我们是战士》(2002),其主题思想各不相同,但基本都以否定战争的态度检视时代。即使是在美国被视为居于正义一方的电影,如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1998)中,重视个体,并由保障个体尊严和自由上升到“捍卫家园”的价值观也是压倒“爱国”话语的。

在明确了美国主流电影拥有文化自觉性后,我们有必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来探讨其具体的文化自觉表现。

二、纵向意义上的文化自觉

在纵向意义上,文化自觉指的是对本国文化传统拥有一定的了解,以及对本国的文化进行自觉、主动的维护、继承与发展,使之得以在时间的流逝下依然能够延续,甚至发扬光大。如阿姆斯特朗的《小妇人》(

Little

Women

,1994),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19世纪美国的禁酒运动,而妇女也参与到了这项运动中来,以组织社交聚会的方式来支持禁酒政策。除此之外,电影还渗透着浓郁的清教主义文化色彩,如马奇太太等女性都遵循着清教主义反对奢华、崇尚质朴和秩序的价值观,相信天父无处不在,马奇姐妹们更是每天根据宗教手册来对自己进行伦理道德上的叩问和反思等。与之类似的还有如同样以南北战争为背景的,李安的《与魔鬼同骑》(1999)等。而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发扬时,单纯着眼于历史是无力的。文化自觉还包括,在认识过去、传扬历史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对历史传统进行发展与创新,根据时代的具体要求,对之进行修改,为其增添积极的、符合公理的新要素。换言之,传统文化在需要记忆的同时,也需要被丰富。这种纵向意义上的文化自觉也可以视作是一种在发展基础和方位上的文化自觉。如土著文化是美国电影开掘不尽的一座宝库,凯文·科斯特纳的《与狼共舞》(1990)、爱德华·兹威克的《燃情岁月》(1994)等都与印第安文化紧密相关。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人们在展现土著文化时,往往更为注意借此展现种族之间的融合以及对殖民主义的批判。如美国著名作家库柏《皮袜子故事集》中的故事,被称为“印第安人血泪史”的《最后的莫西干人》(

Last

of

the

Mohicans

)分别在1936年和1992年被乔治·塞兹的和迈克尔·曼恩改编为同名电影。两部电影的故事都围绕着英法两国“七年战争”时的赫德森河一带丛林展开,对立的两个土著家族、正义刚毅的莫西干人和奸诈狡猾的休伦人都被卷入了英法对于北美殖民地的争夺中。但是在塞兹的版本中,电影忠实于原著,主人公为英军侦察员“鹰眼”纳蒂·邦波,和他并肩作战的则是莫西干酋长钦加哥和他健壮的、刚强无畏的儿子恩卡斯。在电影最后,主人公保护的对象,即威廉·亨利堡司令孟罗上校的女儿科拉被休伦人首领马瓜杀死,恩卡斯也战死了,和猎枪与羽毛一起被埋葬。而在曼恩的版本中,电影对原著进行了修改,男主人公被改为钦加哥收养的白人青年豪克依,虽然豪克依是和英法侵略者一样的白种人,但是他甘于成为一名“野蛮不化”的莫西干人,并且以一种昂首阔步的姿态不加入任何殖民集团中。在电影中,科拉拒绝英国军官德勒的示爱而与豪克依相爱,而科拉的妹妹艾莉则与恩卡斯相爱,在恩卡斯被马瓜杀死后,艾莉也跳崖相殉。而科拉和豪克依则活了下来。在两部电影中,钦加哥都成为勇猛正直而凄凉的“最后的莫西干人”。可以看出,在曼恩的新版《最后的莫西干人》中,无论是豪克依的身份变化,抑或是艾莉姐妹的爱情态度,都可以看出种族融合、人性平等以及纯真的爱情可以超越文化隔离,并且赋予人不屈力量的这些思想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三、横向意义上的文化自觉

而从横向的意义来看,文化自觉还包括了解当前本国文化发展具有怎样的外部环境。毫无疑问,在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主流的今天,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必然存在的。尤其是对于美国这一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言,其还有对外推行具体意识形态,制定需要国家和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秩序,推销覆盖全球的文化准则的主观动力。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美国主流电影则需要明晰国族文化,并在电影情节、场景等的设计上,以明确或委婉的方式提出该文化将有益于世界未来发展的理念。这种横向意义上的文化自觉则可以视作是在全球文化发展趋势上的文化自觉。

一般来说,美国当前展现给世界的文化形象主要为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以及社群主义,而在美国主流电影中,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是体现得最突出,也是最符合美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下,从理性上将文化视为国力支撑的要求的。保守主义的典型代表便是罗伯特·泽米基斯的《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

,1994),在电影中,阿甘和他的挚爱珍妮其实隐喻了当时美国社会的两种思潮:一种为根深蒂固的保守主义文化,尊奉努力工作,重视家庭与个人的责任感;一种则是激进的左派文化,体现在珍妮的身上则是叛逆、性解放和对流行文化的追慕等。显而易见的是,电影选择了以阿甘来作为美国精神的代言人,在有智力缺陷,但是却拥有种种保守主义美德的阿甘最终获取幸福和成功时,珍妮却因为放纵透支了身体而早早病逝。

而有着自由主义倾向的则以远至20世纪早期的以牛仔为主人公的西部电影,近至当下漫威、DC出品的各类超级英雄电影,以及迪士尼中讲述个体成长、个体英雄的电影为代表。高度强调个人意识,主张个人的自由,主张对个体权利的全面尊重,并且出于戏剧性的需要,电影往往会展现个体的智慧与力量。如表现孤胆英雄的卡梅隆的《真实的谎言》(1994)、皮埃尔·摩瑞尔的《飓风营救》(2008),或以群像英雄的方式来反对暴政的《魔戒》系列等。

可以确定的是,电影在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上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好莱坞作为美国文化的一张名片,不断通过电影,尤其是每年不断涌现的主流电影来增强美国对内的凝聚力及对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尽管从价值观念、社会制度乃至文化资源的角度来说,我国与美国存在巨大的差别,但是从起着“主旋律”作用的电影入手,让电影成为主流文化的载体,健全文化产业,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并由内而外推行本国文化主导价值观,是完全可行且有必要的。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