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平
是去年还是前年,我的一些小学、中学同学,青年点知青,还有抚顺作协各行各业的同龄人先后向我推荐许星威的散文《幸福楼的故事》《南北台》《欢乐园》……后来才知道,星威于“乱说吧”空间发出二三十篇怀旧散文,家乡故人、域外陌生人纷纷跟帖点赞星威的赤子之情,每日点击者逾万。而我更愿意将星威讲述的这些四十多年前的故事,称为老抚顺故事系列散文。
我与星威相识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其时我们还是十几岁的青葱少年。星威许多小学同学恰是我的中学同学。星威散文中提及的少年伙伴,我熟悉的就有十几位。不过岁月倥偬,后来的四十几年里我俩的交集并不多。仔细想来,前几日见到阔别多年的星威,依然有一见如故之感,似乎时光老人格外眷顾星威,他几乎可以与数十年前我心目中的形象重叠。
我俩同年出生,同一属相,相同的生活环境,相似的生活经历,甚至连彼此的性格都有诸多相像之处。星威儿时生活在西公园山下西侧的幸福楼,我在西公园山南侧的市委大院长大。我们同时读小学、中学,学校相距咫尺,后来下乡插队,回城后求学、就业,我们都有政府机关工作的经历。我们喜欢舞文弄墨,骨子里都有几分书生气质。
星威给我始终如一的深刻印象,是干净利落,发式衣着一丝不苟,言谈举止礼貌周到,待人接物热情而不失分寸,整个人给人一种精细精致精神的感觉。我甚至以为星威始终是唯美的。
文如其人,在星威这里得到了充分印证。星威人是美的,心地是美的,性情也是美的,其散文创作焉能不美?
星威散文篇篇精致,堪称美文。其中深深打动我的是弥漫于文字中令人心酸心痛甚至心悸的浓浓乡愁。这是星威散文的主旨和突出特色。
星威曾感慨自己没有乡村生活经历和体验(《故乡是一棵树》可以见出星威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其实,乡村记忆固然宝贵,诸如其山水、田野、茅屋、水井、柴垛、锅灶、土炕,诸如寒冷的冬日,凉爽的夏夜,绚烂的春和五彩的秋,然而城市记忆同样弥足珍贵,如星威笔下的马路、院落、楼房、店铺、书店和影院……星威的记忆,星威的讲述,让我们这些年届花甲之人格外亲切温暖,不由得从心底漾起别样的乡愁。
乡愁是故乡故人故事之思,是历史的记忆,是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星威于美好童年生活回忆中,看似不经意地说了这样两句话,让这美好记忆打了折扣,让我的心一紧一惊,一股酸楚和隐痛涌上心头。“我们今天的发展,变化,和过去阻断得太狠,不留一点历史沿途的痕迹,童年只能留在薄薄的照片上。”“追求新生活的人们都像和历史有仇,厌恶过去,把能引起回忆的一切都铲除。……一个人长大了,想回望成长的路,可没有了。”(《幸福楼的故事》)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翻天覆地,日新月异,古老的抚顺自然早已旧貌换新颜了。回望过去,在商品经济大潮的涤荡下,我们遗忘了什么?我们失去了什么?星威的散文告诉我们,伴随着一座城市的成长变化,我们淡忘了乡愁,失去了质朴的童真,淳厚的亲情友情。面对历史的割裂,文化的断层,我们和星威一样内心充满沉重的失落和深深的遗憾。再去哪里找寻儿时天真无邪的玩伴,找寻浑河戏水、马路滑冰、小人书铺看书、电影院逃票、拆开一挂小鞭一颗一颗燃放的快乐?再去哪里找寻欢乐园的民风民俗,南北台的历史刻痕?再去哪里找寻大杂院居民楼里相互关心照应的邻里关系,找寻做了好吃的先要送给邻居尝一尝,腼腆少年塞给小芬那张馅饼的人间温馨?
抚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这里有悠久的清前文化和满族文化,是清王朝的发祥地。这里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第一支抗日民众武装和《国歌》母本《血盟救国军歌》诞生于此。这里曾经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工业文明源远流长。这里是雷锋的第二故乡,是雷锋精神最初的书写之地。这里山清水秀,森林资源丰富,拥有1个国家级、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级、2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抚顺历史不容遗忘,抚顺文化值得大书特书。
一段时间以来,从网络上不时看到糟践、埋汰抚顺的段子,有的竟然出自抚顺人之手。毋庸讳言,我们抚顺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工程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在牢骚满腹抱怨连天骂街骂娘的时候,你是否扪心自问:我为抚顺为家乡做了些什么?我以为,我呼吁,那种唱衰抚顺唱衰辽宁唱衰东北甚至唱衰中国的论调可以休矣。
回望往昔与嗟叹现实相互映衬,形成反差,引发读者强烈共鸣和深刻反思。这是星威散文的第二个突出特色。
羡慕星威吧,他有那么多姿多彩的童年。然而感慨和失落也由此而生发。幸福楼里的玩伴长大了,好邻居们搬走了,幸福楼拆迁了。西公园早已成了老人的去处,哪里寻觅有山有水的儿童乐园?浑河上的桥梁多了,河堤绿了美了,人们却不能在河里游泳了。市立医院拆了,人民浴池拆了,人民剧院拆了,亚洲照相馆风光不再,小人书铺消失了,新华书店瘦身了,走街串巷剃头的“唤头”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只保留在老年人的耳廓里,抚矿电铁被人遗忘了,南站变小变丑了。邮电局里还有人打长途电话,拍发电报吗?手机取代了座机,短信微信取代了书信,快递取代了邮局的邮包。混乱、喧嚣的欢乐园不再有欢乐,拥挤、笨重的南北台文化元素文化氛围消失殆尽。人民剧院变成了罕王商场,抚顺剧院变成了王府井商厦。商品经济冲击了文化,湮没了文化,让人无话可说。
星威说,“城市浓缩了历史,建筑见证了历史。建筑还是回望过去的路标……已经成为那个城市的财富,甚至标志,刻录了一个城市不平凡经历。”而今天的人们“和过去阻断太狠”,“像和历史有仇”,在大刀阔斧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不管不顾地一拆了之,毫不痛惜地将历史遗产和文化遗存扫荡一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无法弥补的失误,一种无以言表的悲哀。
朴素、自然、诗意的表达源自星威从容、坦然、自信的情怀。这是星威散文的第三个突出特色。
读星威老抚顺故事系列散文,读《随着季风穿过北回归线》,文字与思想、形式与内容浑然一体,自然天成。星威洗练、洒脱、轻松的文笔,挥洒自如,无拘无碍,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清澈朗润舒服。寥寥数语,随意点染的人物;娓娓道来,云淡风轻的故事;水到渠成,直抒胸臆的抒情和议论,堪称增一笔则嫌多,减一笔则嫌少的精当精致精美。
苏东坡谈及作文之道,有两个精妙的譬喻:一曰好文章“如釜上之气”,蒸腾。二曰好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恣意横行”。其实,作文即如做人,就像人生大起大落依然不失本真的苏轼,“如釜上气”,蒸腾出内心气象,“如行云流水”,自然而然,顺势而为,不拘泥,不苟且,不穿凿,不落俗套。星威之为人为文,庶几当得起这样的评价?
一座淡忘历史的城市,一定行之不远,难有灿烂辉煌的未来。一座缺少文化的城市,一定活力不足,生机不再。一座淡漠乡愁的城市,一定麻木冷漠,缺失温暖。铭记历史,葆有乡愁,保护、传承、弘扬文化,是抚顺党政领导、文化人士和广大市民的责任与使命。做为抚顺的儿子,星威已经尽了自己的一份力,你呢?我呢?我们大家呢?
星威抚顺老故事系列散文,是一座城市历史的文字刻痕,是留给未来岁月的珍贵记忆,是引发众多读者特别是同龄人心灵震颤与共鸣的歌诗。读之,熟稔亲切,动容动心。掩卷,回味良久,叹息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