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树
2018年3月30日清晨,大连文化工作领导者、新中国大连文学奠基人邵默夏老人平静安详地与世长辞。
邵默夏原名王乐宾,1927年6月出生于山东省招远县。1940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曾任旅大日报社通联科长、新华社记者。后来先后任大连市作协主席、大连市文联主任。离休前任大连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正局级)。91岁安详离世,当属喜丧。
邵默夏的公子邵丁大哥是我敬重的一位老师与挚友。当天,他在微信里给我发来讣告,告知4月1日上午在殡仪馆一号厅举行告别仪式。
与之同时,市文联的刘益令老师和张廷起主任分别打来电话,希望我能够为邵默夏的送别仪式撰写挽联。
次日上午,我与邵丁大哥通电话,就挽联创作听取他的意见。他介绍了老人不平凡的生平,特别希望能把“蓝天呼唤”和“海燕”这两个关键词写入联中。
据我所知,《蓝天呼唤》是邵默夏获得鸭绿江文学一等奖的小说,也是他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散文、诗歌、小说集的书名。这篇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一只落入猎人网中的雪花鹰,在猎户祖孙的驯养中一直绝食,后来被放飞蓝天……
《海燕》文学月刊(原《旅大文艺》)创办于1954年1月。据《海燕》现任主编李皓介绍,创刊60年来,刊发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作家和作者。上世纪80年代,《海燕》与沈阳的《芒种》、南京的《青春》、武汉的《芳草》并称为中国纯文学期刊的“四小名旦”。许多在全国产生影响的作家如邓刚、素素等都是从《海燕》起步的。饮水思源,《海燕》最早的奠基人和首任主编就是邵默夏。
说实话,为这样一位重量级人物撰写挽联,用短短两句话来概括一生,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当天下午,在充分了解老人生平事迹和邵丁大哥心愿的基础上,我把这副挽联创作出来,微信发给了邵丁——
蓝天呼唤安其乐;
海燕徘徊念此宾。
我知道,邵丁是一位退休的领导干部,也是大学问家、书法家。他的最大愿望就是亲笔书写挽联,悬挂追悼大厅。
当天傍晚,邵丁大哥亲笔书写的十四个大字发给了我。这十四个字,饱蘸深情,苍劲圆润。
感谢那家名叫大展宏图的制作公司,连夜把挽联赶制出来。
4月1日一早七点多,我打车到了殡仪馆,把挽联送到灵前。我想,这副挽联表达的,既是对老人的悼念之意,又是对大哥的安慰之情。
邵丁大哥对这副联特别满意,尤其对于“安其乐”“念此宾”两句,把老人名字“乐宾”二字嵌入其中,他感觉特别贴切而又亲切。他说:“《蓝天呼唤》是爸爸的代表作,《海燕》又是爸爸创办的文学月刊。这副挽联很准确又形象地概括了爸爸的一生。爸爸魂归九天,可谓真正安息。而以《海燕》为代表的文化艺术界的人都在感念爸爸,他也会回眸笑慰。”
邵丁还对挽联中“呼唤”与“徘徊”的对仗特别给予好评,他说,这是偏旁对。得到内行大哥的点评与赞赏,我嘴上连说“过奖”,心头却是窃喜。
在殡仪馆,我见到刘益令老师,顺嘴问他:“邵丁大哥和我很熟,为什么要通过您来找我写挽联呢?”刘老师说:“他知道你刚得了大孙子,是大喜事,怕不好打扰……”唉,这个邵丁大哥,也太讲究了。其实,何必那么多说道?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之常情。“蓝天呼唤安其乐;海燕徘徊念此宾。”这副挽联在我的微信朋友圈发表之后,深谙对联写作的画家李宝连给我留言,说“宾”字如果改用“悲”字,则此联会更加工稳。我深以为然。
但是,这里的“乐”和“宾”是指邵默夏。邵丁说,前来奔丧的山东招远的老乡看到挽联特感动,他们熟悉和喜爱的就是这个名叫王乐宾的人。因为他,才有“蓝天呼唤”,才有“海燕徘徊”。
他是他们的骄傲,更是我们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