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赢
(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为传达而设计”就意味着“传达、理解、造型这三者并不具有独立意义,在其相互的有机关联中,最终走向‘文化图形’的形成”。传达之中有着文化的传承,理解之中激励着新视点的形成以及包容了多元文化的交汇,造型之中具体化的是生活文化,因此“文化图形”既是视觉语言的形态特征,又是一种方式方法,它准确鲜明地体现着设计的创作主张和艺术追求。
人类最早“为传达而设计”,或许可以追溯到“上古结绳而治”。先陶时代,人们以渔猎为生,人文上重要的发明是编结绳子。那时,凡是对民生有贡献的发明,都会引起所谓的“工具崇拜”。可佃可渔的绳结对当时的人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周易•系辞》中记载:“作结绳以为网罟,以佃以渔”,“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结绳有两项作用,其一为“作结绳以为网罟,以佃以渔”,是渔猎生活的必需用具;其二为“上古结绳而治”,把结绳当成治理群体社会的凭借。由此划分出结绳的功能意义具有两个不同层次,前者是物质生活的层次,后者是精神生活的层次。
人崇拜工具,实际是崇拜人自身的智慧,所有的宗教神,其实都是人自己想像出来的。结绳的重要意义之一,是用来传达宗教信仰,唯其如此,才能产生美,才能全心投注,才能使这种表意的造型美意兼顾,才能加深它在民众心中的印象,完成人文的使命。
“结绳而治”,即促进社会和谐,含有“安邦定国”之意。当然,若不通过审美,引起全体成员的向心力,纵然是宗教的象征,其效益也会相对减弱。古今中外,宗教依赖艺术传颂发扬,其原因正在于此。
结绳的故事,是最早的“为传达而设计”的例证。倾尽全力把爱美的意欲,投注在编结上,编结越奇特越富有变化,就越能得到全族人的赞叹,从而引起崇拜的狂热,人们团结在神结的下面,而无二心,自然“亦足以治”也。可见,在远古的华夏,“结”被先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表意功能,备受尊重。
宗教信仰为寻求人类生存的理由和意义,通过审美的过程深植在群体意识中,成为应对天灾人祸等不可预料之境遇的力量。宗教信仰影响了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物质上的发明和人文的进步,均与民族性格浑然不可分,结绳文化虽然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它给我们的启示历久而弥新。
如果没有留存于世的人类文化遗产,我们将无从遥知古老、原始的过去,无法凭空猜想历史的轨迹。正是通过留传下来的物品和文字记载,我们可以了解我们的祖先,如果不带任何偏见地去感受这些古老,我们就能了解我们的先人,了解他们的人生态度和关注所在,即使远隔千万年之久,我们和他们之间仍可以进行基本的信息交流。这里,与物相握相看,也是与人相对“交流”,这使我们在感受历史时受益匪浅。
除了结绳记事之外,无文字的民族还常用刻木帮助记忆,传递信息。斯里兰卡的僧迦罗人和澳洲土著人都曾使用通信木条传递消息。
原始的传意法奠定了人类文明传承续接的基础。其中,视觉的信号体现了原始人类的思维。文字出现后,表现思想、交流情感、记录事实真就便利多了。
各种视觉经验共同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它们互相依托、互相补充,设计师在利用这些视觉经验时,要有意识利用创意去调动目标受众的注意力和感受力,使信息传达更直观,更快速,也更有效。
而视觉信息的可读性首先要求视觉语言的清晰可辨,即信息符号示意不能似是而非,含混不清;视觉语言不能言之无物,词不达意。
平面设计不仅赋予各种观念、情感和经验以具体的形式,还提供了直接而强烈的感受事物的途径,更有甚者把我们的感受扩展提升到超越普通的意识。也许大部分人错误地认为:当他们听到一首音乐时,只是欣赏了音乐传递给他们的东西,其实他们忽略了:自己正在作用于音乐。经过传播媒介的实践发展以及媒介评价调査研究的深入进行,人们越来越重视传播模式的双向性甚至循环性,认为接受者对传播本身具有一种不可忽视的反向作用,事实上这是对接受者作为主体条件的重视。
也就是说,要面向接受者,具有高度自觉的“以接受者为中心”的创作意识。所谓态度,就是设计师在创作活动中,心目中始终有接受者;所谓方式,就是在审美传达上,所采取的是一种与接受者交流的手段。其中包含着对接受者经验、悟性、良知的确信。
设计艺术是否有潜力引导人民,造就设计的文化价值观?我们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中的各种形式中所看到的,不仅仅是艺术的创作者,还有我们集体的自我。
[1]梁世磊.影子语言在海报设计中的运用手法[J].大舞台,2015,(6):52.
[2]周慧赢.雷克狮平面设计作品中的图形创意[J].大舞台,201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