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艳,蒙苑宁
(华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给中医文化“走出去”提供了绝好的契机。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提出要“扩大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可见,国家已经将中医药国际化加入了顶层规划的行列。
许多中医药学者已经意识到了中医文化走出去的必要性和必然趋势,提出建设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创新体系,培养中医创新人才。有学者指出,目前中医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分为两类,一类是传播环境的严峻,一类是传播者自身的窘迫,这其中就包含了中医翻译人员所面临的困境(魏一苇等,2013)。因此,中医文化传播首先要构建优秀的传播人才队伍,特别是翻译人才队伍。
服务研习(Service learning),也称服务学习,服务性/型学习,即行动中的教育。这一词语最先于1967年由教育学家罗伯特·西蒙和威廉·拉姆齐共同提出,意指结合有意识的教育学习与完成任务式的教育学习,以满足社会上人们的真正需要。服务研习模式在美国已经广泛开展并深入人心,我国对服务研习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2002年,香港浸会大学和岭南大学分别设立了相关的计划项目,并逐渐将服务研习纳入学校课程。大陆对服务研习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美国服务研习的理论介绍及美国高校服务研习课程的介绍和分析以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有些研究将服务研习应用在具体学科领域,比如《基于“服务研习”理念下的口腔医学研究生社会公益实践模式探索》(孙海涛等,2015),《服务研习——图书馆学研究生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周旋,2013),另外,还研究探索了服务研习对培养大学批判性思维的启示、服务型英语学习模式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但将服务研习引入到高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研究,尚不多见。
今年来,我国口译教学改革的文章层出不穷,古琦慧(2009)归纳了国内口译课程模式--强调语言能力的模式、强调口译技能技巧的模式、强调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模式,并提出了以培养译员能力为中心的口译课程模式。有学者认为应采取合作型互动模式来构建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时贵仁,2011)。有些学者在建构主义、释意学派、图示理论等引入口译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中作出了积极的尝试,如贾蔷薇指出,在图示口译过程中,译者要对源语中的语言图示、语境图示和文化图示进行正确的编码,才能使口译质量达到最满意的程度(2015)。因此,目前我国口译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与尝试阶段,各学者意见不统一,根据各地各校实际情况而独立进行。笔者根据我校留学生较多、在匈牙利设有中医孔子学院、中医针灸推拿专业比较突出等特点,提出了服务研习式中医口译人才培养模式。
笔者根据服务研习模式的特点及操作方法,同时整理了中医口译在教与学中的特点与难点,进而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服务研习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笔者将所教授的一个自然班级按学号奇偶数分成两个组,奇数组为实验组,偶数组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实验组进行服务研习式口译教学,具体包括:课堂教学、旁听中医针灸推拿课程一个月、走进针灸推拿课堂进行观摩、在留学生进行针灸推拿理疗过程中提供口译服务、撰写反思日志。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于学期末撰写学习心得与总结,并对部分同学进行了访谈。
1.从授课过程来看,实验组学生课堂参与度更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更高。其原因主要是实验组学生通过提前了解相关中医知识,对课堂的口译练习内容更加熟悉,自信心也增强了。
2.从学生的心得总结与反馈上来看,实验组学生普遍表示,服务研习式口译培养模式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口译员的“心惊胆战”,绝大多数学生都经历了从最初的过度紧张到逐渐沉着冷静的过程,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次,针灸推拿口译服务过程,实验组学生真实体会到了口译过程中沟通交流的重要性,不但口译开始及结束后需要交流,而口译过程本身,也是交流的过程。学生不再受制于语言本身的表达,而是以传达意义为主要目的。最后,这种真枪实弹式的口译服务活动,也让同学们在口译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责任心,而对照组的同学普遍反映,在课堂上的口译活动,不会的部分总会有老师给予解答,所以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
3.从报考研究生考试的人数来看,实验组同学报考翻译硕士研究生考试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主要是源于实验组同学在该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对口译的兴趣增强了,口译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因而对自己的口译能力有了更大信心,渴望在口译领域进一步深造。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医文化要走出去,急需高素质的中医口译人才。而目前口译人才培养质量堪忧,教学改革的各种尝试蜻蜓点水,收效甚微;将服务研习模式引入中医口译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
[1]古琦慧.口译课程模式的开发及应用[J].外语界,2009(2):33-39.
[2]时贵仁.英语专业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4):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