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珍
(湖北恩施市文化馆 湖北 恩施 445000)
我国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在文化亘古以来的发展中,便具备极其鲜明的民族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便是与时俱进,能够结合不用时代的群众文化不断前进与发展。本文将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价值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时代性[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从广大群众实际生活中衍生出的一种生活习惯和艺术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前时代发展的重要文化基础,在我国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文化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群众文化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众文化,是中华民族生活习惯的体现,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基础内涵。虽说在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俱进的特点,能够不断地融入新型的时代特点[2]。当代我国文化的发展主题便是特色社会主义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前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不断地促进了当前时代的文化发展。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滋养着群众文化。群众文化是社会文化发展的永恒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反作用于群众文化,为群众文化带来了的良好的借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极其灵活,能够渗透到群众文化中的各个层面的。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中,明确地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目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内容涉及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3]。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贴近群众生活、最易于群众接受的传统文化形式,孜孜不倦地滋养着当代的群众文化。
(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息息相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当前社会发展所追求的重点内容之一,人们在社会中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精神文明,精神文明通过多种形式与多种途径,渗透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通过广大人民群众自主参与、自主感知的形式,感受到来源与传统文化的熏陶[4]。例如,在“重阳节”中,便向人们积极地渗透了“尊老爱幼”的正确思想道德观念。当人们参与节日活动中,便会不知不觉地感受到正确的思想浸染。
(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不能脱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前世界发展中,文化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想要切实地保障我国群众文化繁荣,就必须积极地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切实不断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吸取养分,树立广大群众热爱、尊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确文化思想观念。
(三)群众文化能够不断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能够极其显著地诠释融入在文化中的中华民族凝聚力与生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我国经济正在不断发展,并在世界经济中拥有一定的主动权。在当前群众文化中,也积极地融入了时代性、科学性以及发展性。相关文化工作部门,应切实地将当代具有时代特点以及文化特点内涵的因素添加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切实地打造具有当代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地开展文化遗产的创新与发展,切实地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性与创新性。在新时代下,就必须积极地从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出发,将积极的现代化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融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切实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创新,保护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阵地,保障我国文化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总而言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传承下来的精髓,与我国社会主义群众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根植于不同时代群众文化中的文化结晶,能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积极地滋润着时代文化,如同清泉滋润青苗般,不断地促进着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积极地渗透着精神文明的情怀,能够孜孜不倦地给予广大群众正确的影响。时代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地在群众文化中,不断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内涵,切实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的不断发展,实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1]王岩.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位置[J].大众文艺,2011(5):162.
[2]冷建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时期群众文化的融合[J].传承,2011(3):58-59.
[3]陈鹏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野下的群众文化发展[J].青年文学家,2012(12):215.
[4]朱世国.刍议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位置[J].长江丛刊,2017(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