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试题特点分析与答题指导策略

2018-11-14 12:46李兴东
考试周刊 2018年96期
关键词:特点分析高考试题

摘 要:笔者结合近几年全国理综高考试题的特点和教学实际,就复习备考过程中的相关事项谈了一些体会。笔者呼吁,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指导学生复习策略和答题技巧,训练学生答理综物理试题,如何解答试题,如何进行选择题和计算题的解答,力争在高考中得高分。

关键词:高考试题;特点分析;备考指导

物理选修3-3属于热学内容,全国理综高考题中是选考题第33题,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选择题占5分,第二个问题计算题占10分,共15分。全国高考考试说明要求是:气体实验定律Ⅱ类要求,其他考点都是Ⅰ类要求,可见气体实验定律是必考内容。从近几年全国理综高考题看,试题中等难度,每年都考查气体实验定律,选考题相对必考题容易得分,为此,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注重指导学生复习策略和答题技巧,训练学生答理综物理部分试题时,先统揽试卷,把会做试题做完后,一定要留时间做选考题或者先做选考题,拿到15分。如何解答选考题中选择题和计算题,使学生在高考中得高分,笔者在此结合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和教学实际谈了几点体会。

一、 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从历年理综高考题看,选择题给出5个选项,其中有3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基于此要求,建议学生用排除法做选择题,只要能排除两个不正确选项,其他三个选项就是正确答案了,不用再分析,节省时间。

【例1】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 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 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

C. 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D. 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E. 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

解析:扩散现象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所致,其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扩散现象不是化学反应和液体对流所产生的,显然B、E两个选项错误,从而得出A、C、D三个选项正确。

【例2】 (2016全国卷Ⅰ)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 气体吸热后温度一定升高

B. 对气体做功可以改变其内能

C. 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一定放热

D. 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E. 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状态确定的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达到热平衡

解析:气体等温膨胀,吸收热量都用来对外做功,温度不变,A错,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又因为气体膨脹对外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一定吸热,C错。从而得出B、D、E三个选项正确。

二、 计算题的答题指导

利用气体实验定律及气态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1. 选对象:根据题意选出所研究的某部分一定质量的气体为研究对象。2. 认过程:认清变化过程,正确选用物理规律。3. 找参量:分别找出这部分气体状态发生变化前后的P、V、T数值或表达式,其中压强的确定是解题关键,要用所学力学知识确定。4. 列方程:选用理想气态状态方程或某一气态实验定律列式求解,并且讨论结果的合理性。

【例3】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一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左端开口,右端封闭,左端上部有一光滑的轻活塞。初始时,管内汞柱及空气柱长度如图所示。用力向下缓慢推活塞,直至管内两边汞柱高度相等时为止。求此时右侧管内气体的压强和活塞向下移动的距离。已知玻璃管的横截面积处处相同;在活塞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气体泄漏;大气压强p0=75.0cmHg。环境温度不变。

我们从例1、例2看到选择题有5个选项,有3个选项正确,2个选项错误,用排除法能排除2个选项错误,其他三个选项必然正确(不需要进一步研究计算),可以节省时间,得到5分,增强自信心;当然,选择题我们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如直接判断法,直接能判断出1~2个正确选项后再用排除法排除2个错误选项成功率更高。从例3看到计算题我们只要遵循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选准研究对象、认清变化过程、找准状态参量、列方程解方程,我们就可以顺利完成解答试题,从而得到10分。总之,只要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注重解题技巧、方法得当,就一定事半功倍,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作者简介:

李兴东,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西街中学。

猜你喜欢
特点分析高考试题
高中英语高考听力特点及对策分析
巧用高考试题,让高三哲学复习课堂灵动起来
英美文学中陌生化语言的特点分析
利用高考试题,提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能效比”
浅析高考试题中的差异充气电池
对一道高考试题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