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建美,林秀英,李 烨,冷洪春
(眉山市东坡区精神病医院,四川 眉山 620032)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但我国的养老体系还不够完善,因而养老问题越来越严峻,尤其是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1-2]。五保老人是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3]。五保老人的经济条件差,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生活质量较低,常出现生病无能力医治的现象,大多因病致残甚至死亡[4-5]。目前国内外关于五保老人能力分级和慢性疾病的调查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索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敬老院五保老人的能力分级和慢性疾病状况,为解决五保老人的养老问题、完善其慢性疾病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于2017年5月选取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21家敬老院在院的年龄≥60岁的所有五保老人共558人为调查对象。
采用民政部颁发的《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6]评定五保老人的能力分级。该标准包含5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民族、籍贯、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躯体疾病、生活方式等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日常生活活动,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个二级指标;第三部分为精神状态,包括认知功能、攻击行为、抑郁症状3个二级指标;第四部分为感知觉与沟通,包括意识水平、视力、听力、沟通交流4个二级指标;第五部分为社会参与,包括生活能力、工作能力、时间/空间定向、人物定向、社会交往能力6个二级指标。根据各一级指标中的二级指标评定结果将每个一级指标分为4级,0级为能力完好,1级为轻度受损,2级为中度受损,3级为重度受损,最后综合4个一级指标的分级,将老年人能力划分为4个等级。能力完好:日常生活活动、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均为0级,社会参与为0或1级。轻度失能:日常生活活动为0级,但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中至少一项为1级或2级,或社会参与为2级;或日常生活活动为1级,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中至少一项为0级或1级。中度失能:日常生活活动为1级,但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均为2级,或有一项为3级;或日常生活活动为2级,且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中有1~2项为1或2级。重度失能:日常生活活动为3级;或日常生活活动、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均为2级;或日常生活活动为2级,且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中至少一项为3级。
于入院时由统一培训的内科医生、精神科医生、护士组成评定小组到敬老院进行现场评定,统一指导语,所在敬老院院长及其护理人员全程协助参与。基本信息和五保老人日常生活活动情况由护士收集和评定,老人的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情况由内科医生和精神科医生共同评定。在安静、整洁、明亮、空气清新、温度适宜的房间进行评定,要求至少有3把椅子和1张诊桌,4~5个台阶,以供量表评定使用。台阶踏步宽度不小于0.3 cm,踏步高度0.13~0.15 mm,台阶有效宽度不小于0.9 mm。每个老人评定耗时约15~20 min。
558名五保老人中,男性523人(93.73%),女性35人(6.27%);60~69岁237人(42.47%),70~79岁225人(40.32%),80~89岁78人(13.97%),90~99岁16人(2.87%),年龄≥100岁2人(0.37%);婚姻状况:有婚姻史8人(1.43%),其中5人离异,2人丧偶,另550人未婚;受教育状况:文盲286人(51.25%),小学268人(48.03%),初中3人(0.54%),中专1人(0.18%);汉族468人(83.87%),少数民族90人(16.13%);籍贯:均为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不同性别五保老人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五保老人年龄分布情况[n(%)]
558名五保老人中,患慢性疾病者449人(80.47%),无慢性疾病者109人(19.53%)。排名前7位的慢性疾病分别为:高血压238例(42.65%),慢性支气管炎73例(13.08%),骨关节病变65例(11.64%),慢性胃肠疾病49例(8.78%),糖尿病41例(7.34%),脑血管疾病35例(6.27%),精神疾病(包括痴呆症)21例(3.76%)。患病种类数:患一种疾病117例(20.96%),同时患两种疾病195例(34.94%),同时患三种及以上疾病76例(13.62%)。所有入组老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或视力减退,其中聋哑16例(2.87%);双目失明12例(2.15%)。坚持服药者25例(4.48%)。不同性别五保老人慢性疾病患病情况及患病种类数见表2、表3。
表2 五保老人慢性疾病患病情况[n(%)]
表3 五保老人慢性疾病种类数分布情况[n(%)]
吸烟者421人(75.44%),其中23人近1~3年已戒烟;饮酒者89人(15.94%);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者185人(33.15%),偶尔进行体育锻炼者35人(6.27%),其余338人均未进行体育锻炼;高盐饮食摄入者425人(76.16%)。
能力完好者73人(13.08%),轻度失能者391人(70.08%),中度和重度失能者94人(16.84%)。见表4。
表4 五保老人功能评定情况[n(%)]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及心理功能发生明显的改变,存在多种服务需求,是社会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尤其是农村敬老院五保老人,无配偶、自身经济条件差、受教育程度低、兴趣爱好少,更需要社会及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增加大众对此类弱势人群的关注度[7-8]。通过加强健康宣教,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预防和治疗老年慢性疾病,切实保障敬老院五保老人的心身健康,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为60~69岁和70-79岁的五保老人比例较高,以男性居多,绝大多数五保老人未婚。提示该年龄段的五保老年人大多处于独身状态,可能孤独感较强,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种生活状态可能使老人性格变得孤僻,对生活失去希望,导致心身疾病,且多数五保老人由于各种原因不愿就医[11]。五保老人患高血压、慢支炎以及骨关节病等慢性疾病的比例较高。五保老人同时患两种疾病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患一种疾病,部分五保老人甚至患三种及以上慢性疾病,严重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12-13]。可能原因是敬老院五保老人过多摄入高盐饮食,有吸烟、饮酒习惯,体育锻炼意识差,且敬老院内的运动康复器材又较少,导致老人缺乏锻炼[14]。五保老人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低,且合并听、视觉能力减弱,导致老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低,沟通困难,加大了慢性疾病的管理难度。患慢性疾病的五保老人中有25人对自己病情有较全面的了解且坚持服药,其余均未坚持服药及定期检查。加强五保老人对慢性病知识的了解,并从饮食、运动等多方面帮助五保老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降低疾病致残率及死亡率,提高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15-16]。
本研究能力分级结果显示,能力完好者仅73人(13.08%),轻度失能391人(70.08%),中重度失能94人(16.84%),提示多数五保老人能力受损。可能原因是敬老院五保老人生活单调,兴趣爱好与业余活动少,大部分老人每天以静坐或看电视方式消磨时间;加上疾病的困扰、经济压力、心理上的孤独,老人的日常生活活动、社会参与、感知觉与沟通能力不同程度降低,精神状态也受到影响[17-18]。且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入组老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或视力减退,少数老人甚至出现聋哑和双目失明,这可能也是影响五保老人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五保老年人的年龄大多为60~79岁;易患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以及骨关节病等慢性疾病,同时患两种慢性疾病的老人较多;轻度失能者较多。但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本研究采用的老年人能力评定标准未纳入年龄因素。老年人能力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心理状态及社会参与程度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很多慢性疾病存在增龄性,故部分研究在评定老年人能力时加入了年龄因素,今后研究可考虑将年龄作为评定老人能力的因素之一。其次,本研究由于受人力、时间及区域限制,仅在本区县的敬老院进行调查,样本代表性不足。最后,本研究的五保老人中女性人数太少,未根据性别进行差异分析。今后可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