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败毒汤”保留灌肠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直肠炎30例临床研究

2018-11-14 06:18:38丁照亮胡海华杜少庆范宜堂都美杰
江苏中医药 2018年11期
关键词:直肠炎肠病炎症性

丁照亮 胡海华 曹 军 杜少庆 许 倩 范宜堂 都美杰

(日照市中医医院,山东日照276800)

溃疡性直肠炎属于炎症性肠病的一种,炎症病变局限于直肠,50%的溃疡性直肠炎患者起病较轻,但是症状难以控制,易于复发,很难根治,不同患者之间进展差异很大,常见治疗方法如氨基水杨酸、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因其肝肾毒性、依赖性高以及高额费用等问题给患者带来较大困扰[1]。本病属临床难治病。我科应用自制中药黄柏败毒汤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30例进行灌肠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观察对象为本院肛肠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治疗的轻中度溃疡性直肠炎患者,选取60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3.2±10.9)岁;病程(11.2±1.3)月;病情程度轻度13例,中度17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5.1±11.6)岁;病程(12.6±1.2)月;病情程度轻度15例,中度15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2年中华医学会消化道分会制定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制定以下诊断标准:(1)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泄泻,每日4~6次,可伴有黏液脓血便或合并里急后重、腹痛,并可伴随全身症状;(2)结肠镜检查:直肠黏膜散在充血、红斑,可有接触性出血或自发性出血;(3)病理可见隐窝结构、上皮异常或炎性浸润。具备以上条件(1)及(2)或(3)项中任何一项可拟诊为本病。

1.2.2 中医辨证标准 根据201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委员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草案)》[3]拟定:大便带黏液脓血,时有腹痛,伴里急后重,肛门坠胀不适,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濡数。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溃疡性直肠炎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型诊断标准,病变范围局限于直肠者;(2)1周内电子结肠镜检查支持诊断;(3)年龄在18~70岁,性别不限。

1.4 排除标准 (1)有严重心肺疾病等重大内科疾病者;(2)妊娠期、经期妇女;(3)重度肠炎者;(4)伴有其他严重肛周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取复方黄柏液(山东汉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50075,100mL/瓶)50mL,用温开水调匀至100mL,药物温度在31~33℃之间,灌肠方法:每天睡前患者排空大便后,将一次性吸痰管以石蜡油润滑后插入肛门内12cm左右,患者取左侧卧位,缓慢注入100mL,灌药完毕后左侧卧位30分,再右侧卧位30分,再仰卧30min,嘱患者保留2h以上,使药液充分吸收。每晚保留灌肠1次。

2.2 治疗组 采用黄柏败毒汤保留灌肠。药物组成:黄柏18g,败酱草30g,马齿苋12g,白头翁12g,苦参15g,黄连9g,赤石脂12g,白花蛇舌草12g,赤芍9g,三七9g,地榆炭9g,白及9g,生甘草6g。煎药方法:将药物置于砂锅中,加入超过药物2cm左右的凉水浸泡30分钟,武火煮开,再转文火煎煮20分即可,滤出第1次药液。同法煎煮滤出第2次药液,将2次药液混匀,将药液温度保持在31~33℃。灌肠方法同对照组。每晚保留灌肠1次。

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肠炎的药物。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取清淡饮食,并给予心理疏导。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根据2012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制定的疗效标准拟定:(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镜检直肠黏膜正常;(2)显效: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镜检直肠黏膜散在充血水肿,大便常规正常;(3)有效:主要临床症状、中医症候改善,镜检直肠黏膜可见红斑;(4)无效:临床症状、镜检无变化或加重。

3.2 观察指标 主要包括患者治疗前后的以下指标:(1)腹痛程度;(2)腹泻次数;(3)黏液脓血便;(4)肛门坠胀;(5)白介素6水平;(6)镜下评分。

临床症状评分按照2012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拟定。按照腹泻:无症状,正常,计0分;3~4次/d,轻度,计1分;4~6次/d,中度,计2分;6次以上/d,重度,计3分。黏液脓血便:无症状,计0分;少量计1分;中等量,计2分;大量,计3分。腹痛及肛门下坠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

肠镜下黏膜病变评分参考修正的Baron标准制定[4]。0级:正常黏膜,0分;Ⅰ级:黏膜充血、血管纹理减少,1分;Ⅱ级:黏膜红斑,接触性出血,2分;Ⅲ级:黏膜自发性出血,3分;Ⅳ级:黏膜散在溃疡,4分。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观察指标和数据的不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3.4.2 2组症状积分、肠镜评分及炎症介质比较 见表2。

3.5 不良反应 两种方法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镜检情况及白介素6水平比较

4 讨论

溃疡性直肠炎是黏膜病变局限于直肠的一种炎症性肠病,近年来临床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而且发病人群趋向年轻化,发病特点为起病较轻,病程呈现复发和缓解交替,很难根治,生活质量较正常人群严重下降,给病人和家属带来大量与疾病相关的躯体和社会心理负担。

本病的发病机制可归纳为湿遏脾阳,肠胃损伤,致运化失常,清浊不分。湿盛则濡泄,湿热下迫致大肠脉络受损,腐败为脓血。中药黄柏败毒汤方中以黄柏清利大肠湿热而止泄痢,重用败酱草,通畅阳明气机,排脓止痢而解腹痛,二药共为君药。马齿苋解热毒而止痢,白头翁为治阳明热毒血痢之要药;苦参、黄连清热燥湿;赤石脂可涩肠止泻生肌止血;白花蛇舌草助黄柏清解热毒;以上诸药可助君药清热毒而止泻痢,排脓血而止腹痛,并有生肌止血之功,共为臣药。配以苦微寒之赤芍可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可解阳明热毒壅盛;甘温三七可止血、散瘀定痛,二药寓止血于活血之中,是为“止血而不留瘀”;地榆炭擅止血敛疮治便血证;白及可止血生肌,为收敛止血之要药;以上诸药为佐,可凉血止血,兼有生肌化瘀之功。甘草补益脾气可缓诸药之寒凉为使。全方苦寒为主、酸涩为辅、功擅清热解毒,燥湿止痢,集凉血止血、收敛止血、祛瘀止血于一身,使湿热得清,泻痢得止,腹痛得消,坠胀得解,并止血而不留瘀。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方中诸多药物可降低炎症性肠病的炎症介质,修复肠道溃疡,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如黄柏具有抗菌作用,能杀灭肠道多种致病菌,能促进溃疡创面愈合,并可降低促炎因子的含量。败酱草可降低患者炎症介质如白介素6水平。白头翁可调节炎症因子,保护直肠黏膜屏障,白及、地榆、三七具有明显的促进溃疡修复的作用。[5-8]

直肠病变的患者采取中药保留灌肠后,直肠局部可保持较高的中药药液浓度,提高中药作用时间,减少中药用量,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我科以保留灌肠的方式对溃疡性直肠炎进行治疗,通过肠壁黏膜吸收药物,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而且本治疗方法费用较低,操作简单,而本病常见治疗方法如氨基水杨酸、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具有肝肾毒性、依赖性以及费用高等缺陷,中药灌肠很好地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同时本研究发现本药对于腹泻次数的治疗与复方黄柏液相比,无明显差异,因此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应进一步增加对减少腹泻次数方面的研究,以期提高疗效。

猜你喜欢
直肠炎肠病炎症性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2:06
韩捷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经验总结
王晞星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经验
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直肠炎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医学综述(2021年2期)2021-01-29 06:51:58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3:52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3:52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3:50
Th17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