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寻 图:本刊资料库
近几年,被称为“边缘水墨”的中国当代水墨画板块强势不减,各大拍卖行推出的“中国当代水墨”专场中,买家热情高涨。
水墨艺术天生就具有传统文化的风骨和气质,一点墨就可代表一个星球,一滴水就可映照整个宇宙。中国水墨艺术材料和技法的中国化使得中国水墨艺术在国际上别具一格,以独立的视觉风格成为中国元素和中国艺术精神的典型。虽然当代水墨被冠以“当代”之名,但从近现代名家对中国传统书画的继承、改良上看,笔墨的存在使其无法与传统书画完全割裂。当代水墨与源自西方的现当代艺术有着本质的不同,起初将当代水墨放置在油雕专场的做法不仅影响了其拍卖价格,也阻断了水墨收藏市场的培养。如今,单独设置当代水墨专场,是中国水墨画市场发展走出的重要一步。与中国传统书画的下调态势相比,当代水墨画板块已成为艺术品拍卖市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尤其是中青年艺术家的崛起,使当代水墨的声势和规模愈发庞大。与老一辈艺术家相比,中青年艺术家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和包容,同时更强调微观体验,呈现出与传统迥异的多元化艺术图景。从技法来说,当代水墨是对传统的延续和继承。东西方观念、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使得他们在创新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刘丹是当代优秀的水墨艺术家之一,作品注重少而精,因此与众不同。三十多年来,刘丹以水墨创作出大量尺幅宏伟、意义深刻而又诗意盎然的作品,包括大幅山水、头角峥嵘的湖石,以及凝聚其独到风格的花鸟与字典画作。《罂粟花》是其为数不多的大型罂粟画作之一,描绘一朵外形经过精挑细选的罂粟花,以干墨技法着重描绘不常见的花朵背部,点明画作的抽象本质。罂粟花不仅娇艳动人,背后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它生长于地中海至亚洲的丝绸之路,最终来到中国,成为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不管是罂粟花还是文人石,刘丹的创作都是对中国文化哲学的颂赞,他将自己的每幅作品都看作是肖像画作,一心要揭示出物件的内在神髓。
来源:香港苏富比2016年春拍创作年代:2008年作尺寸:212cm × 148cm估价:250万-400万港元成交价:692万港元
来源:香港苏富比2016年春拍创作年代:1998年作尺寸:182cm × 84cm;182cm × 89cm ;182cm × 89cm ;182cm × 84cm估价:400万-600万港元成交价:668万港元
刘国松被誉为“现代水墨画之父”,也被公认为中国现代画的先驱。早在1956年,他由于不满足于保守的传统中国绘画,在台湾创立了“五月画会”。他同时大胆地尝试把战后欧美抽象主义运动融入在创作中,突破性的观念启动了当代中国水墨艺术的重要转变。《宇宙即我心》这个系列,是刘国松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展览同名创作。《宇宙即我心之四》,尺幅宏大,充满刘国松创于1963年的标志性“抽筋剥皮”法和“拓墨画”风格。传统国画理论旨在如何运墨以创造出最理想的构图。然而,刘国松却认为此概念未能表达出黑白的二元本质,因此他以粗筋棉纸独创其“刘国松纸”,以抽取纸筋的方式展现墨迹间的白线。这样的效果类似于书法写作风格中的“飞白”,这种技巧有助其抽象山水画创造错综复杂的山势轮廓。
来源:香港佳士得2018年春拍创作年代:2013年作尺寸:216cm×318cm估价:160万-220万港元成交价:125万港元
曾小俊身兼收藏家与艺术家。他精鉴古代家具,又对奇石、根雕与其他文房清玩极深研几,继承了历代高士喜画树根古木的传统。因此,他的水墨作品往往弥漫着这种对自然万物的钟情与文人情怀。曾小俊常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将他所珍藏的虬曲枯木绘于纸上,将自然的神奇结构呈现于蟠曲的枝干之中,独具当代雅士的清逸之气。《野逸天屏》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棵树龄或逾1500年的香樟树。艺术家曾言“石枯则美,树槁则秀”,正如灵秀奇石移步异景,古树盘根错节,从不同角度观赏亦有不同的姿态,值得细细玩味。
来源:北京保利2016年秋拍创作年代:2001年作尺寸:123cm×99cm估价:150万-200万元成交价:253万元
薛亮的细笔山水独具匠心,将抽象的山水精神转换为具象的绘画图式,多呈现绚丽富贵或冷峻高逸的效果。他以视觉冲击力强烈的几何形结构,通过对自然物象与传统语言的整合重构,创造出当代心象山水的一种新的审美图式,人称“薛家样”。“薛家样”的出现代表着薛亮的山水画已经自成一家,具有鲜明的个人风貌和笔墨影响力,《云泉高致》即是这样一幅作品。铁线一般的树枝组成一幅完美的轮廓,意境清寒萧疏,境界旷朗深邃。以几何形的构成、或方或圆的大块山石造成一种整体肃穆的内聚力,精心设计的穿插于其间的树木、云水、溪涧等都被变形强化乃至符号化,而“有意味的形式”就潜藏在经过主观重建的几何结构之中,有一种恍兮惚兮的梦幻美。
来源:香港佳士得2016年秋拍创作年代:2008年作尺寸:278cm×123cm×3估价:160万-260万元成交价:168万元
水墨和书法乃秦风创作的主要艺术元素,作品笔触宏大而有力,展现画家的阳刚之气。在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下,随着墨锋的展开,观者可以自由地领略到画面上流动的美和水墨的淋漓尽致,用墨与留白相得益彰,极致地呈现出书法艺术的生命力。《文明景观》系列以当代人之视觉、观念、语言,表现人类文明景观历史长河中不同文明的架构、文脉及精神状态。这些浮游在画纸上的意象,连接起他作画的技巧背景及其他多层的文化影响。秦风指出,当代水墨的当代性体现在当代媒介的运用。现代的材料承载着现代的精神和科技,而艺术无论传统或当代,其媒介和表达亦与时代性有紧密关联,这为当代水墨视觉语言的一个关键点。
来源:香港佳士得2017年春拍创作年代:1970年作尺寸:148cm×86.5cm估价:40万-60万港元成交价:100万港元
《禅》创作于1970年,当时吕寿琨的抽象风格处于不断演变的阶段。在吕氏生命最后十年创作的禅画系列中,此幅尤其为湿笔作品的代表作。画面上笔墨流动、透明、极具活力,皆因画家自由地将水洒于纸上,以稀释墨汁、颜色,展现独特的质感。虽然禅画有不同的面目,但总是以莲花为主题,象征佛家永恒、纯洁与佛性。吕寿琨的湿笔作品笔触雄浑有力,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画笔蘸水、墨后,以不同的笔触落于纸上,红色的莲花花瓣、水中的倒影与荷塘在墨气的融合下贯通为一体,让观者深思吕寿琨终身追求的禅意。
来源:香港苏富比2017年春拍创作年代:1983年作尺寸:100.4cm×49.5cm估价:80万-120万港元成交价:298万港元
王己千,为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先躯。《山水第472号》乃王氏画风成熟之时期所作,地位极为重要,当中既有揉折纸团作画之余韵,亦有以浓艳矿物色彩于纸背着色之新法,两者融合无间。本作构图为意笔山水,采俯瞰视角的平远之妙,同时兼顾高远,目光游走重峦星峰间,有别于宋元山水中气势磅礴之崇山峻岭。湖泊色彩湛蓝,与黄赭山岭形成强烈对比,别具雅趣,似乎在描绘荒瘠不毛之地,但本作笔意恣意洒脱,可见此情此景则为画家心中意境。王氏作品糅合创新精神与即兴笔意,体现艺术家童心未泯的洒脱性格,在传统底蕴中追求现代趣味。
来源:香港苏富比2014年春拍创作年代:2013年作尺寸:188cm×288cm估价:28万-38万港元成交价:136万港元
一直以来,曾健勇的作品多以孩童和动物为主要创作对象。不同于传统中国水墨表现,曾健勇笔下的色彩斑斓仿佛营造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工笔来表达自己丰富又细腻的情感,其梦幻情迷的明媚画面里总是洋溢着一种静谧。曾健勇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不仅始终在探索着现代新水墨发展的可能,同时也试图表现社会与个人间存在的某种关联性。《风过天晴(三联屏)》诱人之处首先是颜色,西方绘画的张力与东方水墨的温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吸引着不同国籍的观众……温润的效果,迷幻的情绪是工笔技法中浸染所成。微妙的造型描绘,更直接来自于细致的工笔画;那穿透力极强的黑颜色,恐怕就是出自曾氏的独门秘籍。
来源:香港佳士得2017年秋拍创作年代:2014年作尺寸:88cm×148cm估价:240万-320万港元成交价:298万港元
徐累以绵密俊秀的笔法去描绘动态的白马,极具视觉张力及戏剧性的场景犹如定格的电影画面,凝固了白马兀自奔跑的瞬间,呈现诡秘深幽的诱人幻境。画面中的骏马疾驰飞奔向前,而马股上来历不明的神秘青花图案仿如刺青或烙印,与马身一样逐渐消失于重重帷幔遮掩的舞台上。《马·逸》构图慑人心魄之处莫过于白马交替、重复、交错的四肢。马的形象在画面空间上反复出现,前后共六次,好似在不同时间捕捉的影像因重复曝光而合成于同一张照片上,为观者带来残留影般的恍惚错觉。对徐累而言,他画中“一个幻景的幻境”借助优雅而精准的工笔表达,艺术史中命题的解构重组,令观者暂时搁置怀疑、难以置信的心态,置身于他精心部署可进可退的幻境。
来源:香港佳士得2017年秋拍创作年代:2007年作尺寸:70cm×134cm估价:240万-320万港元成交价:346万元
李华弌笔下山水传承北宋山水画中崇山峻岭巍峨之气,磅礴而雄伟壮美。在《重岭氤氲》中李华弌以工笔笔法描绘叠起的奇石和饱经风霜的古松,运笔精致细腻,极有摄影般的写实感,是其2000 年代中期的杰作。李华弌作品中往往群山云烟笼罩,光线效果与明暗对比富有戏剧性。而此帧中的悬崖峭壁则以浅浅淡化的颜色勾勒出,突显极为写实的石与松。李华弌曾道,北宋山水画最吸引他的是“画面呈现的意境、安静,山水寄情,北宋人对山水的纯净,到心田的纯净,是最感动人的地方,不只是学习笔意技法,更应体会墨韵的力量,客观纯净地表现出来”。
来源:佳士得(上海)2014年秋拍创作年代:2012-2013年作尺寸:整体41.5cm×1340.5cm;画40.5cm×966cm估价:280万-380万元成交价:675万元
郝量绘画的方法和材料都源自传统,却用蒙太奇的手段带进了现实的特征和隐喻,在水墨长卷中引入了影像艺术的视角和概念。而他又不强调作品与现实的结合,因为传统水墨的精神需求要求与现实保持距离。郝量研习中国水墨画与传统工笔画三矾五染的技法,结合从古代文学中的志怪小说撷取的题材,将“知识考古”的理念融入绘画创作。在长卷《云记》中,艺术家从以往关注生命体验以及历史感悟的题材,转变到更具文化意识的探讨,当中所展开的一场“玄学”与“科学”间的对话。郝量以工笔绘画作为理性的表达,宋代绘画的细腻笔法和精妙沉着的色彩,通过铺陈的叙事方式在延绵起伏的山水中展开。作品记录了郝量以当代思维置换原有典故,从而对传统认知方式进行再思考,亦印证了艺术家个人对自身及世界关系不断考虑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