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宁艳阳 金仲夏 郭晓薇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健康中国的决策部署,把脉当前医疗保障的难点和关键问题,近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在京主办以“新时代、新医保、新发展”为主题的首届全国医疗保障高峰论坛。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科研院校专家学者,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医药公司等共300余人参加会议。
本期嘉宾: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名誉会长、原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 华建敏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余艳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高培勇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顾问、原劳动保障部副部长 王东进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 郑功成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原海关总署党组成员兼总工程师 杨国勋
广东省佛山市副市长 乔羽
华建敏:
全民基本医保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也是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经过近30多年“自下而上”再到“自上而下”的艰辛探索,我国全民医保目标基本实现,城乡居民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大幅减轻。当前,我国医保体系的筹资机制尚不完善,保障水平有待提高,支付方式改革相对滞后,对医疗行为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形成,医保与医疗、医药之间还未能够真正实现良性互动,医保的信息化建设还不能满足医保治理现代化的要求。这些均制约着医疗保障制度的成熟与定型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尽快促使我国医疗保障制度走上成熟、定型、持续的发展之路,为全体人民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
国家医疗保障局的成立,是我国为全面建成符合国情的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所采取的重大改革举措。未来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需要注意四方面的问题。一要将医疗保障制度纳入健康中国建设来统筹谋划。进一步提高对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视程度,并通过优化制度结构及其功能,使之更加有效地为全面解除人民疾病后顾之忧和实现全民健康而服务。优化医疗保障制度的着力点,要聚焦于增进制度的互助共济功能,并确保可持续发展。二要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有必要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并积极探索推进居民医保与职工医保制度的整合。三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与健康保障的多样化需求。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有效调动用人单位、参保人和市场、社会力量,为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长久的、稳定的支撑。四要让医疗保障制度步入法制化轨道。加强医疗保障制度的立法研究,用统一的法律为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提供依据。
余艳红:
中医药具有五大资源优势,即独特的卫生资源、重要的经济资源、重要的科技原创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和重要的文化资源,对构建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有着积极作用。未来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如下几大着力点:在加强医保和医疗联动上发力,探索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在改革医保支付方式上发力;在规范和提升中医药服务上发力;在共同研究上发力,医疗、医保、医药的专家学者应共同携手,发挥各自优势,更好地建立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更好地推进“三医联动”,更好地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探索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
高培勇:
目前,宏观经济框架的主要矛盾在供给侧、不在需求侧,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主线是供给侧改革;宏观经济框架的问题主要是结构问题、不是总量问题,宏观调控机制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而非政策性调整。
在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医疗保障是不可缺少的,是非常重要的公共服务。医疗保障在当前的中国是一个最凸显、最重要的安排,因此,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医保首当其冲。医疗保障改革要向结构调整要资金,向结构优化要支持。
王东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医疗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时代我国医疗保障改革发展的逻辑方向、中心任务和战略目标,就是全面建成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要坚持以新思想、新理念统领医保体系建设,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改善民生,才能赢得民心。要坚持巩固发展中国20年医保改革的丰硕成果,既稳定巩固基本制度、基本政策,又与时俱进、创新体制机制,如此才有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可靠阵地。要坚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的丰富内涵,即全面建成、中国特色、保障体系。
郑功成:
经过近20多年的艰辛探索,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已成为惠及全民的重要制度安排。实现了新旧医保制度的全面转型。从免费型医疗保障到缴费型医疗保险,从单一责任主体到多方分担责任,从单位/集体包办、板块结构、封闭运行到社会化、专业化运行,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一体,不仅适应了市场经济改革的需要,而且顺应了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构建了稳健的筹资机制,支撑医保制度长久发展的物质基础日益雄厚。当前的医保制度确立了责任分担机制,政府、用人单位与个人三方主体均承担着直接筹资责任,筹资能力持续大幅度提升,为支撑医保制度长久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人民群众疾病医疗后顾之忧持续减轻。2016年,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82%,居民医保在二级及以下医院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71%。尽管还未实现完全彻底解除人民群众疾病医疗负担,但个人医疗费用负担比降低到了30%,而且还在持续降低。
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当前医保制度存在的诸多缺陷。制度分割的局面还未改变,虽具备了普惠性特征,但公平性依然不足。现行制度的结构不良,互助共济功能受到损害。责任分担处于失衡状态,既限制了基金支付能力的稳步提升,亦导致了医保制度中的利己取向。效率不高,甚至存在严重浪费现象。配套制度安排乏力,医保、医疗、医药“三医”之间并未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甚至还出现效果对冲的现象。
为促使全民医保制度尽快走向成熟、定型,应加快医保制度整合步伐,强化制度的互助共济性,以促进全民医保制度的统一并走向公平,最终用同一个制度覆盖全民。取消个人账户,均衡政府、用人单位、个人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责任分担,真正实现医保互助共济,最终让全部医保基金由全体参保人共享。加快推进医保治理现代化,包括努力推进治理手段由人治向法治转变,努力推进经办机构从附属于行政部门向独立法人化转变,努力推进经办管理方式从行政方式向社会治理机制转变,高度重视医保信息标准化,推动医保服务水平升级等。强化配套改革,实现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良性互动。当前的重点是“三医”之间要明晰各自的责任,在优化各自制度安排的同时,重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医药流通改革,以为全民医保的完善提供有力支撑。
杨国勋:
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建立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十分重要,要以建成跨地区、跨部门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政务服务平台为目标。全国一体化的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关键,在于统一门户、统一认证、统一授权。具体而言,要建总库,即在国家层面建立总的数据库;建设好各地的数据传输沟通渠道;构建一个全国性的大规模数据系统,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乔羽:
广东省佛山市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经历了如下过程:1992年开展职工医保试点→2001年全面建立职工医保→2003年开展城乡居民医保试点→2007年实现职工医保市级统筹、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整合→2008年率先建立普通门诊制度→2013年居民住院医保市级统筹、实行大病保险制度。
当前,佛山市医保制度实行一体化改革,具体措施包括:统一筹资政策,统一基金管理;统一住院待遇、门诊特定病种和慢性病种待遇、大病医保待遇;深化个人账户改革;加强异地就医管理;探索药品和医用耗材供应链改革;从支付原则、计算方法等方面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下一步,佛山市将重点探索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着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