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云
贵州省长顺县广顺中学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以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还有的是怕麻烦。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是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第三是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第四是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蒸发吸热这一问题时,教师可用方座支架、小烧瓶、细玻璃管、有色水和小烧杯等组装一个伽利略气体温度计,用它来演示蒸发吸热现象比直接用普通温度计演示现象清晰、直观。
现行教材有很多精彩的演示实验,教师教学时,由于种种原因,教材给出的一部分演示实验效果不尽如人意,需要我们大胆地改进,重新设计。初二物理“音调”中,“纸片划过木梳”、“橡皮筋振动”目的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音调高低并研究音调高低与振动之间的关系。而上述两实验音调变化小(响度也小,能够听到的学生少),乐感不强的学生靠耳朵辨别两声音音调高低就很困难。如用琴弦代替橡皮筋做实验器材来演示,或者干脆换一吉它走进教室,让学生体验音调高、低。对不同粗细、松紧的弦发出的声音进行对比,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这样做效果既明显,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则改成小实验让学生课后体会。“液化”中“压缩体积,乙醚液化”的实验,在常温下,靠拉开活塞很难做到液态乙醚全部消失,压缩体积气态乙醚液化后分布注射器筒壁,多数学生观察困难,直观效果不好。如用一只空的透明外壳打火机和充气罐代替上述实验,调整好打火机和充气罐位置关系,对打火机充气,学生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打火机内气体被压缩时变成液体。还容易联想到自家液化气罐的灌入情景。操作简单,效果更直观,学生的兴趣也很高。
不是所有的探究都要学生亲自操作才是最好的。有时演示实验更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益。朱正元先生曾留下“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至理名言,演示实验的仪器越生活化、朴素,越能激发学生的亲切感,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实验的有效性是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后,学生的能力获得具体的提高、科学素养得到进一步发展,不是去看实验是否华丽、是否热闹,而应该关注于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有没有收获、收获多不多。实验教学应为了提高教学的效度,不应追求奢华和热闹,而应该追求在朴素中找到实效,有时演示实验比分组实验更能提高教学的效益。
例如,孤立地看“小孔成像”实验的教学,让学生独立探究、观察,似乎很是符合课改的理念。但在人教版、苏科版、沪科版等教材中,“小孔成像”的成像性质虽然是教学难点,但本节课教材的重点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采取分组实验自主探究,所花费的教学时间与教学目标相背离,从学生认知角度来说有拔苗助长之嫌。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做演示实验,比如选用白炽灯、蛋糕盒、半透明膜等器材,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对于重点过程再用flash课件模拟展示,完全可以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实验的教学效率。
李政道先生说过:“自己动手做的仪器,永远比买来的好。”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尽量拿来学生身边的物品、材料、玩具等废旧资源,这些资源具有取材方便、成本低廉、结构简单、操作简易、效果生动等诸多优点,由于取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保持了物理过程“原汁原味”。
除了降低成本外,学生看到来自于身边的材料摆在自己的眼前,除了亲切感以外,更增加了好奇心:“它们可以做什么啊?”带着疑虑思考将要发生的神奇事件,注意力格外集中。另外,高规格高成本的仪器,操作性不强,而且担心学生把仪器弄坏不敢上学生来参与实验的演示,自己找的生活中的低成本的材料就不同了,可以多次演示,甚至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自主的探究,学生能很从容地观察规律形成的来龙去脉,有助于对知识和规律的主动建构。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从生产实践和科研实验中发展而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是相对独立且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的物理思维并形成“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素养,最终达到具有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演示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丰富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素养和物理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教师而言,有必要改变教育观念,从更深的层次认识物理演示实验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