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七章里对他的天道观和人道观进行了自己独到的阐释,他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惟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意思是说,天道是用减损有余来补给不足的,但人之道却不是这样,总是用减损不足来供给有余。只有能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道者才能做到把有余的拿来补给天下不足的。因此,开悟的道者会把多余的财物拿来帮助别人,而不是去伤害他们,同时不以此居功自傲,进而能够展现出他的贤明。老子使用天之道与人间不平之道的对比,痛斥了当时统治者的不道。懂得客观规律的人,一方面应该承认差别,不搞平均主义,另一方面也应当善于运用社会调控机制,使社会运转平衡有序,避免导致社会失衡动荡。与之相对比的是,那些贪得无厌的人总是反其道而行之,使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加剧两极对立,两极分化,从而造成社会失衡,不能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两极分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个老问题。在西方,《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25章第29节讲到“因为凡是有的,还要给他,叫他富裕;那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由他手中夺去。”社会学家从这里引申出“马太效应”的概念,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现在这个概念也经常用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同时,我国的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也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我国的社会公平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26日发布的数据,按照年人均收入2300元的扶贫标准(参照2010年)计算,2014年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数量虽然比上年减少1232万人,但仍有7017万人之多。
防止我国社会的进一步贫富两极分化,特别是消除绝对贫困,成为我国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2015年,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462,分别低于2013年的0.473和2014年的0.469,反映出我国国内居民贫富差距有逐渐缩小的趋势。尽管如此,我国仍然显著高于国际上公认的合理警戒线0.4,我国的贫富差距仍然比较显著。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主要包括沿海与内陆的差距以及城乡之间的差距①。贫困人口的存在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明显短板,我们决不能用富裕人口来掩盖仍有几千万贫困人口存在的事实。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让他们永远摘去贫困的帽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了在21世纪前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具体的新要求,勾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的建设目标体系。十八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系列新目标,特别提出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贫困县实现全部摘帽,彻底解决区域性的整体贫困。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一系列鼓舞人心的论述。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客观分析了国外和国内的最新形势,就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发展战略做出了比较全面的部署。从2016年开始到2020年,正是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执行时间段,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冲刺阶段。与上一个五年规划相比,“十三五”规划更加全面、系统地描绘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向世人进一步展示了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美好前景。
党中央国务院把剩余的贫困人口彻底脱贫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再次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坚定决心。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入决胜阶段的有关论述,表明了党和政府把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维护社会公平,防止社会两极分化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内容,实际上也正是老子所谓的天道观在人道中的具体落实。可以说,这是一种顺势而为的正义之举,势必会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特别是尚未脱贫的老少边穷地区的人民群众。
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入决胜阶段的有关论述,给全党和全国人民算的不仅仅是一本政治账,还是一本经济账。在当今时代,老子所谓的一个“损”字已不足以概括天道观在人们现实工作生活中的全部举措。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入决胜阶段的有关论述里,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已远远超出了老子在天道观中提出的“损有余以补不足”的方式,内容和方式都已经大大丰富,并且更加具体,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实践可操作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要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切实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结构优化”:产权结构的优化、投融资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产品结构的优化、分配结构的优化、流通结构的优化、消费结构的优化,其目标是最终争取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目前,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加快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③等进一步细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方针、理论文章等方面的具体举措,也陆续出台并逐步落实,进一步显示了中央、地方乃至全社会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决心与果敢行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调动党和政府的力量和资源,还更加重视调动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等多方面的资源,要真正形成全国、全社会上下全局一盘棋的局面。毫无疑问,这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进步。从更高层次的现实意义上讲,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入决胜阶段以及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关论述,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子的天道观与人道观在理论上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指导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极有特色和富有创见的一个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前新时期的最新理论发展成果,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可贵品格。
现在,我们应该更加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四个“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认真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入决胜阶段的有关论述的部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我国早日从根本上消除贫困,进一步缩小贫富两极差距,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不懈努力。
注释:
①2014年密西根大学谢宇教授根据中国的六份调查,估算中国2005年后基尼系数实为0.53-0.55,并指出当前中国贫富差距主要来自沿海与内陆差距以及城乡差距。
②李晓华.加快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经济日报,2016-4-7.
③新华社.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7-02/05/c_1120413508.htm,2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