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的前景化分析

2018-11-14 23:56
长江丛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文体学押韵变异

重庆师范大学

一、前言

前景化是文体学的一个研究范畴,来源于20世纪20年代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什克洛夫斯基,之后由布拉格学派的穆卡洛夫斯基在“标准语言与诗歌语言”中正式提出,并由雅各布森发展(王守元,郭鸿,苗兴伟, 2004)。利奇提出了三个层面来分析(诗歌)前景化:语音书写、语法词汇及语义层层面。纳什的《春》目前研究有数十篇,主要从文学角度研究较多,从文体学方面研究较少,而将前景化运用来分析《春》尚无文章。本文将从语音书写、语法词汇和语义层三个层面来分析研究《春》的前景化语言。

二、Spring和前景化

(一)语音书写层面

语音书写层即语音变异和书写变异。语音变异包括头韵、谐音、押韵。如第一节spring,sweet,spring,sting,sing 这几个词都是以[s]开头,构成头韵重复,音上的前景化。让人读来清脆爽朗,正如春天的感觉。在押韵方面,除开第一节和第二节最后一句和第三节最后两句,不仅在每句句尾押韵,并在句中也押韵,交响辉映。如第一节的spring king thing ring sting sing,第二节的may gay play day aye lay,第三节的sweet feet meet street greet分别以[ing] [ei] [i:t]押韵。长元音居多,似乎诗人以一种朗诵的模式,向读者缓缓传达甜美之春的感情。除此之外,这首诗以单音节词为主,让人读来清脆爽朗、朗朗上口。

(二)语法词汇层

语法层包括语法变异(重复的结构、看似不正确的句子、词类错位)和语域变异(适合某种文体的句子结构被用到另一种文体)(王守元,郭鸿,2004)。“Spring,the sweet Spring”在该诗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都有出现。前后呼应,一开始就点明春天是甜美的。继而展开叙述原因,最后再向读者说一遍。如同一位老人对年轻人有许多忠告般,对春的喜爱是无穷无尽,难以说完的。此外“Cuckoo,jug-jug,pu-we,to-witta-woo”在全诗重复了三次。分别代表布谷鸟、夜莺、麦头凤鸡和猫头鹰的叫声。反复突显出春天里各种鸟儿此起彼伏的叫声,构成了一幅美好的春的画面。本是听觉上的描写,却能让读者想象出一幅画面,身临其中。本文名词用得较多:Spring,year,king,maids,ring,cold,birds,palm,may,country houses,lambs,shepherds pipe,birds,fields,daisies,lovers,wives,stree,tunes,ears。通过名词的叠加意象,不仅是展示春天万物复苏的情景。更重要的是诗人对春的喜爱,而这势必联系到作者所处的文艺复兴时期。即对文艺复兴时期学术争鸣的热爱。除此之外,词汇层包括历史时期变异(选用古词或过时的词)。文中“cold doth not sting”和“And we hear aye birds tune this merry lay”中的“doth”和“aye”在诗人那个年代属于常用词,不属于违背常规的语言。但在今天来说,这两个词就属于古英语的范畴,偏离了现代英语,故形成了前景化。能让读者回到作者的那个年代,更加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感受古英语的魅力。

(三)语义层

语义层是指赋予普通词汇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意义。在该诗中,第二节“The palm and may make country houses gay”中的may在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山茶花,第二层是指五月的五朔节。在五月一日这天,英国人在草地上竖起“五月柱”,并围绕其起舞。第二个含义更符合该文欢快喜悦的基调。除此之外本文的spring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指“春天”,即表层含义。第二层指代“青年人”。生机勃勃,万物复苏。而本文暗含作者告诫年轻人要珍惜享受最美好的青年时光。第三层指伊丽莎白文艺复兴所带来的万物涌现的现象。任何作品都离不开其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因此更是对那个时期的热爱。

三、结语

对该诗的前景化分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和诗的细节,从而对它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但仍有不足,如缺乏一些数据上的支撑,没有多个诗歌横向或多个版本的纵向来进行横向比较。但从语音书写层面、语法词汇层面和语义层面三个层面着手,更加深入全面。

[1]Leech,G.A.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M].New York:Longman,1983.

[2]王守元,郭鸿,苗兴伟.文体学研究在中国的进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文体学押韵变异
押韵押出韵味儿
文体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变异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我给小鸡起名字
变异的蚊子
病毒的变异
Watch Out
A Stylistic Analysis of Dylan Thomas’“This Bread I Bre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