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网络用语的使用频率相当高,范围也很广,影响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大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这些影响也日益凸现,在口语学习、作文及其他书面语言中都有学生使用。然而,这些网络流行语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学生在使用时也相当随意,造成了大学生语言学习上的一些困惑和不规范现象。因此,分析网络用语对当代大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及时合理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用语既是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规范汉语使用,纯洁汉语的社会使命。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网络用语属于社会方言,主要是青少年群体以网络媒介为使用领域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区别特征的语言形式。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用语的主要群体之一,他们在交际、交流、学习等各个方面的用语都受到了网络用语的冲击和影响。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对大学生语文能力的影响也是有积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用语对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升有着积极的补充和拓展的作用。随着社会交流的日益增多,对当代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口语训练是大学语文课程中相当重要的内容。如果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恰当适度的引用网络用语,利用其诙谐幽默、言简意丰、谐音等特点,可以让交际交流变得更加轻松愉快,表达更加生动有趣,从而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现在大学生面对的书面表达领域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写作模式了。除了传统的作文(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和应用文写作之外,他们还面对着新的书面表达方式,如自媒体,新媒体领域,包括微博、博客、社交平台、论坛、写作网站等。传统写作模式和网络媒体的写作有很大的不同,受到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传统书面表达受到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在正式的书面表达中,无论是文学写作还是应用文写作,因为受到规范化的要求,受到的影响不大。但是这一点也正在悄然改变,网络用语流行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要真实的反映社会现实,也不能在写作中回避网络用语。因此,在记叙文、散文、小说中,适当地引用网络用语有助于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和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和烘托环境。而且这些现象已经出现在学生的作品中,只是引用网络用语良莠不齐,有待引导。其他的如应用文写作和正式的文体写作中,网络用语影响很小。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社会方言,它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职业、阶层等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因此,如果要真正读懂、理解到这些网络用语的意思,就必须要掌握这一种社会方言。这就客观地促进了大学生扩大自己的社会方言团体交际圈子,了解多种不同的社会方言系统,掌握多种社会方言系统的语言属性,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事物的出现都具有两面性,网络用语更是如此。它的广泛流行是这个时代出现的产物,给大学生的语文能力带来了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消极影响。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汉语是一门复杂的语言。它的规范化一直都是历代学者努力的任务之一,但汉语的规范化也是最困难的工作,到现在我们对汉语的语法、词汇的描写和解释都还不够完善。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以它奇特的构词方式和语法结构,给语言的规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大学生的语言学习,特别是规范汉语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惑。
网络用语对大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存在着方向性的误导,那就是重俗不重雅。现在社会由于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导致快餐文化流行,厚重的文化不受人重视。而网络用语的流行助长了这种风气,人们在表达情感时往往追求新奇但比较肤浅的网络用语,却忽略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经典和高雅化的表达。如看到中秋月圆,网络用语:今晚月亮灰常圆;却不知古诗有“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的句子。夜晚睡不着时,网络用语:睡不着,起来嗨。却不知有“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所以,网络用语的流行,让年青人尤其是大学生热衷于这种肤浅的表达,而不重视传统文化中精美的内容。
网络用语的流行是社会在网络时代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来自网络,又兴起于网络的一种民间文化。自然就会表现出两种形态,一种是雅化的,一种是粗俗的。和历来的民间文化兴起一样,兴起之初,往往粗俗的内容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
网络用语的流行必然有它自身和社会的原因,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它适应了网络发展的需要,也适合青少年的个性特点。因此,对于大量存在,又被广泛使用的网络用语,采用堵的方式显然是不可行的。网络用语如水,疏导是最好的方式,与其拒绝大学生使用,还不如正确引导,合理利用网络用语,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在课堂教学中,合适利用网络用语,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如“给力、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等。
任何一种新事物出来以后,在经历了最初的发展,到日渐成熟时,都必须要进行规范,网络用语也不例外。通过规范使用的方式,让网络用语在恰当的场合合理地使用,扬长避短。网络用语在创造阶段很难做到规范,只能在使用领域进行规范和要求。
网络用语流行容易让大学生的语文能力流于肤浅,出现重俗不重雅的情况。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有大学生追求新潮、喜欢新式表达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与当代大学生文学素养较低,传统文学知识储备不足有关系。在遇到想要表达的场景时,脑海里只出现了相关的网络用语,而缺乏相应的文学常识,如相应的古典诗词。因此,必须加强传统文学的学习和熏陶,夯实文学基础,增加大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这种储备既可以让学生的表达更丰富文雅,对于他们整体的语文能力的提升也具有很大的帮助。在大学阶段,可以通过相应的课堂内外的课程设置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各种讲座、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引导大学生恰当合理使用网络用语首先要让他们具有相应的审美能力和分辨能力,使之对流行中的网络用语能分清雅俗,识别美丑,从而自觉使用积极正面的网络用语,抵制不良的影响。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生活中、学习中进行积极引导,通过学习和比较,让大学生学习并理解到文学之美、语言之美,进而能形成一种正确的语言使用观念,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
注释
:①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