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2018-11-13 12:02单红娟
新课程·小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诵读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单红娟

摘 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更是现代文化的基石。语文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应将民族文化的精髓有层次、有系统、有广度、有深度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推进文化传承,积淀文化底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使其真正成为“塑造国民灵魂的教育”。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诵读

国家领导人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经济浪潮的冲击,使得传统文化越来越没有立足之地,社会道德的缺失,精神底蕴的淡薄,迫切呼唤重新认识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将语言文字、民族文学与传统文化三者有机结合,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因此,语文教育必须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采用恰当的途径与策略,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以达到“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教师自我增值,润物无声

在“呼唤传统文化回归教育”的当今,作为一名教育者,应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停滞不前,在经验上打转?还是努力汲取中华传统的养分,从不同的途径习得更多的知识,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答案当然是后者。

首先,教师應该做一个爱读书的人,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博览群书。读唐诗宋词,看明清小说,读《三言》《二拍》,看传奇故事,品《大学》《孟子》《论语》《中庸》,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各大名人名家进行思想的交流、碰撞,让古典的文化精华在心中厚积、沉淀,在书海中慢慢成长。其次,借助现代化的手段捕捉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通过网络遨游,看中华上下五千年,浏览我国各地的名胜古迹,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听京剧、黄梅戏等,让这些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看新闻,听广播,关注国内外大事,纵观全局,事无巨细,怀着一份厚重的责任感,让传统文化在自己心中扎根。

时代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而培养拥有文化素养的老师更是势在必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拥有良好文化素养的教师,其举手投足、出口成章,其人格魅力、教学常态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所教的学生能看多远,能走多远,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孩子的本民族的特质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浸润。

二、抓住课本载体,梯级渗透

从古至今,语文教材与传统文化都是紧紧交融在一起的,品读它们是一种享受。教材所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辞兼美的文章,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气息,这为滋养语文教材提供了源泉,反之,透过课本这一载体,也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生生不息。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育要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层层深入,螺旋上升,形成一体。

小学低年级,应开展启蒙教育,介绍历史朝代、著名人物等,在呈现方式上力求贴近低年级儿童的学习特点,采用讲故事、游戏、画画、视频播放等有趣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使孩子们爱上传统文化,以此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到了中年级,可以进一步拓展对著名人物的生平事迹的了解,丰富内容。适当介绍一些文学名著、建筑文化及各地的风景名胜、民俗文化,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在小学高年级,以提高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孩子的内心,古梅山、老街历史、山地渔猎文化、稻作文化、腰鼓、扭秧歌、手狮舞等艺术,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品。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认真分析并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用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诵读经典诗文,提升素养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经典诗文虽然篇幅短小精悍,但含义丰富,意蕴深刻。在教学中,若能多渠道贯通,使其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其效果也是不可小觑的。诵读,书声琅琅,自然而然地营造了一种文化氛围,学生能更好地走进人物,走进经典,走进文化。

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是他写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岳飞的《满江红》、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传达了浓厚的爱国情操;《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简简单单六个字,道出了“孝”的真谛;《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了我们要谦虚好问;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孩子们以一颗颗纯净的心,通过诵读,耳濡目染于圣贤正大的智慧思想中,必然陶冶其性情,开阔其心胸,端正其品行。

在中国诗词中行走,感受文字的节奏美、音乐性及灵敏度,这真是妙不可言。灵巧的修辞、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传统的文化在口诵心维间,不知不觉,成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是一片能植根学生心灵、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沃土,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之际,我们尤其应该注重传统经典教育,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主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夯实大国崛起的文化基础。而学校教育,理应给传统经典足够的空间。如此,才能让传统文化植根于民族的血脉中,成为民族复兴的推动力。

猜你喜欢
诵读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