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强
摘 要:教育与文化相辅相成,教育传承发展文化,同样对于学生来说其生活中的文化则是他们生命成长的根基,乡土文化也应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效挖掘和利用通渭丰厚的乡土文化这一教育资源,拓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空间。
关键词:语文教学;乡土文化;实践活动;写作素材
通渭是西北民俗文化的极盛区之一,也是陇上历史文化名城,因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历史的长河中,勤劳聪慧的通渭人民在与贫穷落后的不懈抗争中,孕育了丰厚的乡土文化。刘铁芳教授说:“一种教育必须需要相应文化特景的全面滋养,需要本土文化的悉心呵护,那才是全方位滋养一个人的精神生命、发育人生各种细微情感的沃土。”正因为如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建立在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和提升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结合教材,利用课内资源渗透乡土文化
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中所涉及的活动案例是教学中最为基本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尤其是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很多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部分,如教材中的“诵读与积累”“口语交际”“语文与生活”等等,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这些内容,渗透乡土文化,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然感受身边生活中的文化,使语文教学更具有人文性,更有语文味。
如,在学习“朗读与积累”时,课前让每个学生搜集一些通渭民间故事,让学生把听来的故事进行整理然后写下来,讲给大家听一听。如此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又能让学生对身边的乡土文化产生熟悉感和亲近感,从而达成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的使命。
二、立足课堂,在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往往与其生活环境相分离,这一弊病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课程知识结构,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结合生活实际建立小学语文课堂,渗透本地的乡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融入乡土文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之一,本人认为从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熟悉感和亲切感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让学生想要说、愿意说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在《口语交际》的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家乡解说员”主题,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关于家乡的风味特产、地理环境、风土人情、节日习俗等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所独有的乡土风情。如通渭的饮食文化、通渭书画、通渭小曲、通渭社火等,由于这些都是学生亲耳所闻、亲身所感的,可以很快、很好地保存在学生的头脑中,在搜集整理这些内容的时候也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且在交流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更加乐意去说。但如果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感觉有困难,可以先指导学生写出一段或是一篇解说词,然后让学生先进行朗读,如此既能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写的能力,更能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加深对家乡乡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拓展延伸,融乡土文化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学生最为熟悉的乡土文化是学生开始了解社会、动手实践、深入思考的绝好载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走出课堂,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去体验、实践、探索、创造,而乡土文化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最佳源泉。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地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必然会给语文教学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如,通渭有史以来,人们一直崇尚耕读,重视教育,重视文化,从而造就通渭深厚的文化底蕴,崇尚文明和书画艺术的文化氛围,形成了“人人爱书画,个个练书画,家家挂书画”的通渭现象。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如果合理地组织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从封闭的课堂、书本中走出来,让学生搜集当地的一些书画作品,或是组织学生参观一次书画展,体验一下通渭浓厚的书画氛围。然后把过程写下来进行展示;或是组织学生去感受一下自然风光,介绍一下通渭八景;或是在節假日的时候让学生去走访老人、调查访问等,这些语文实践活动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又能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增强能力,更能感受到家乡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丰富写作素材,融乡土文化于写作中
民间乡土文化历来是书面语言重获生机的活水之源,可以说乡土是文化的精神故乡,在乡土文化中有着学生最为熟悉、最亲切的气息,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尤其是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乡土素材,是小学生进行生活写作的绝佳平台。在本土文化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自然风光中,在家庭、社会、学校的生活中成为积累素材的有心人,走进本土生活,不断丰富自身的素材库。其次,还应带领学生体验本土生活,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接触自然、深入社会,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学生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让学生能够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如写一篇《家乡小吃》,让学生结合通渭的饮食文化,荞圈圈、酿皮子?摊饼(亦称摊馍馍)、荞面馍馍、血面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学生亲眼目睹了其制作过程,进行写作,这样就有感而发,写出的文章也更灵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利用、努力挖掘我们的乡土文化资源,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优化语文教学结构,增强课堂教学趣味,贴近学生生活,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