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生数感 提升数学素养

2018-11-13 12:01林观坤
新教师 2018年8期
关键词:数感小棒笔者

林观坤

数感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培养良好数感能将现实情境中的数量与抽象的数联系起来。具有良好数感的学生,凭借感知就能针对问题精确筛选出适当的解决方法。然而数感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它是一个漫长而持久的过程。教师必须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创设数学活动,把数感培养贯穿在数学教学全过程。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通过生活情境培养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培养学生数感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它是在一次次的生活体验积累中,在教师一次次有目的的训练中慢慢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资源和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寻找数学、探究数学,达到培养数感的目的。

1. 在生活中感知数感。

学生总是对自己身边的事物感兴趣,如果以学生身边事物为数学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教“平均数”解决问题,根据我校大多数学生生活在海边的特点,笔者创设这样的情境:渔民开小船外出捕鱼,一边坐6人,另一边坐2人,船在水中倾斜得厉害。笔者说:“这种现象非常危险,大家有办法解决吗?”让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很感兴趣,易积极投入,提出两边的人数要相等才行,最后问题得到解决。又如,在教学“比的应用”时,笔者出示这样一道题:林大叔和黄大爷合伙经营一家渔排,由于“纳沙”台风袭击毁于一旦,基本生活都成问题,政府发放9000元救灾款,怎样分配比较合理?以下是他们两家基本情况统计表:

大部分学生都亲身经历过这场台风,想出很多不同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黄大爷要多分,因为人口多;林大叔投资多,要多分;平均分,这样公平。这时学生的创新思维表现得淋漓尽致,学习兴趣盎然,不管用哪一种分法最终都学到了比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设置各种生活情境,开发学生思维空间,从而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2. 在生活中积累数感。

发展学生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出发点,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为数学经验。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进而使其积累数感。比如,教学“圆的认识”时,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如果是别的形状行吗?”学生被这个从没想过的问题深深吸引住了,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别的形状不可以,因为无法滚动,只有圆形无棱无角,好滚动,而且滚动起来平稳。”有的学生反驳说:“有的挖土车、推土车的履带是椭圆形的。”笔者趁势追问:“是呀!为何这些车的轮子不是圆形也可以呢?”学生思维也变得异常活跃。有的学生回答说:“这些笨重的车子要用椭圆形车轮,这样能爬坡过坎,且跑不快,最稳。”笔者继续追问学生:“那么圆形车轮既快又稳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学生又开始新的学习。学生在这样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圆的知识,激发了对数学学习的热爱。

二、在动手实践中丰富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根据教学需求,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把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变为直观感知,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探究和合作的乐园,既丰富学生数感,也提升数学素养。

1. 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数感。

数学学习可以看作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要亲自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而不是听数学、记数学。学生对自己探索出的东西感受深刻,运用自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發挥学生的主体性。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时,笔者提问:“每桌都发两根小棒,一根长3厘米,另一根长5厘米。能用这两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回答不能,还需一根小棒才行。笔者追问:“那么要想围成一个三角形需配上一根什么样的小棒呢?有多少种配法?”要求学生同桌合作,拿出自己带来的整厘米小棒配一配。学生们跃跃欲试,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小棒不能太短或太长,并在实践中最终得到答案,进一步巩固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其获取新知,还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数感进一步得到培养。

2. 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中建立数感。

开展有效的自主探究与合作,能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还需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明白数理内在关系,真正建立数感。比如,在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与小组合作的形式,要求学生分别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学具,拼摆出已学过面积公式的图形,根据已学过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学生对于梯形的面积公式S=(a+b)h÷2中“a+b”表示的意义理解深刻,且不容易忘记了。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还增强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三、在实际应用中升华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应用数学知识的经验因人而异,必须由学生自己去体验。因此,要想提升学生数感还需为其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一个问题时可能需要多种策略,不只是套用公式,更要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细致周到地考虑到每个方面。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学生具备良好数感的综合表现,从而深化知识综合运用,最终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如教学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爸爸到超市买一副羽毛球拍,羽毛球拍标价98元,爸爸身上带有118元,爸爸可以怎样付钱?还剩多少元?因为学生有买东西的经验,想出了多种办法,得出付100元,找回2元,再加上18元的办法。从而抽象出118-100+2的算式。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究出计算的方法,从中领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妙用,明白数学知识真正的用武之地。

数感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不可缺少的素养。培养数感应抓住日常学习中的一切契机,进行渗透和强化,让学生充分感受这种细水长流的训练,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作者单位:福建省罗源县凤山小学)

猜你喜欢
数感小棒笔者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老师,别走……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一起数小棒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巧移小棒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