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批判性思维 促进深层次阅读

2018-11-13 12:00朱俊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化品格批判性思维读写结合

【摘 要】本节课以批判性思维为指导,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阅读,通过小组合作和相互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课外阅读小说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深层理解、质疑推理、重构阐释等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技能。

【关键词】阅读;批判性思维;读写结合;文化品格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1-0076-03

【作者简介】朱俊,江苏省盐城中学(江苏盐城,224005)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核心。通过初步阅读,学生能够掌握基本语言知识;通过深层阅读,学生能实现从低级信息积累到深度信息分析的跨越,并感悟中外优秀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增强文化自信,自觉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批判性阅读是在批判性思维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是一个“理解—思考—超越”的过程。它不同于一般的、以信息积累为主的浅表性阅读,更加注重学生在简单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运用批判性思维中解释、分析、评价、推论、说明和自我调节等六种基本方法,对已知文本进行深层探索,帮助学生体验深层次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培養课外阅读的积极情绪。

本课是一节课外阅读指导示范课,材料选自译林出版社“读经典”系列《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一则小说(Level 4,适合高一年级学生),全文共2808词,叙述了一个悬疑故事,展现了福尔摩斯的过人智慧,也体现了作者柯南道尔缜密的思维。本课为阅读教学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教者已经对小说情节进行了梳理,指导学生完成Summary(梗概)写作,并要求他们在课后利用在线自动批改系统(批改网)对习作进行批改。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Pre-class activity: Shar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虽然学生对小说的两位主角非常熟悉,但是通过学生的网络批改反馈,发现他们对“福尔摩斯”这一文化标识不甚了解。于是,教者让学生观看Robert Downey Jr.主演的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和青山刚昌的漫画《名侦探柯南》,让他们找出这两部作品中和本文互文的部分,从而为学生的批判性阅读提供必要的知识支撑。

Step 1 Lead-in: Revision

本课不同于普通课外阅读课所采用的话题式导入方式,采用本课包含的最核心思维——批判性思维为导向,以对上节课作业summary习作的自评、机评和互评所反馈的相关信息为抓手导入。先复习第一课时所学内容,同时点评部分学生在理解文本大意以及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本课最终读写任务的输出奠定基础。

Summary writing“批改网”教师终端评价反馈如表1。(满分:100分;词数:150左右)

第二板块:深层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深层次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塑造文化品格,在后续写作活动中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激发学生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的兴趣,使用高阶思维技能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为实现该目标,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和思考,也就是从Critical reading(批判性阅读)到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再到Critical writing(批判性写作)。教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置教学活动,搭建读和写的支架,寻找到“读写结合”的关联点。Reading notes(阅读笔记)就起到了“支架”作用。教者围绕它设置了一系列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环环深入。

Step 2: Checking reading notes

Reading notes作为学生阅读输入后的简单语言输出形式,大多是对原文本信息的摘录,缺少对它们的再思考和深加工。因此,教者进一步引导学生从Expand vocabulary和Further understand the plot 两个方面对小说的主要情节进行再次梳理(见表2)。

Step 3: Reflection on reading notes

学生通过“课前的了解background information”和“复习第一课时内容”的环节,已经对自己所完成的reading notes 进行了第一轮检查,但受到自身语言能力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能具有片面性。因此,教者设计了小组讨论和互评环节,要求各小组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对其他小组所负责的文本不同章节的reading notes进行评价和反思(见表3)。

英语教学专家Jeremy Harmer认为,小组讨论“增加合作和谈判的能力并能展现在团队面前,同时比较舒适地得到彼此自然的评价”。通过这一环节,能加深学生对reading notes的理解,帮助他们实现从依赖文本到运用文本和自身语言输出的转变,完成读写任务,提升思维能力。

Step 4: Questioning the reading notes

在对小说情节再梳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情节的合理性进行质疑推理,其目的在于将信息积累、分析概括、深层理解等转换成信息的重构阐释。完成对情节合理性的自我质疑推理之后,让学生再次展开互评,要求评价避免浅显化,不局限于对简单的词句进行点评,而是基于侦探小说的文本特征,对不同组员的reading notes进行质疑。在综合评价(Comprehensive evaluation)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作者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沟通与对话(见图1)。

第三板块:质疑释疑

在这一教学环节,教者设计了个人展示活动,要求学生评价文本中的情节并阐明理由,鼓励学生跳出文本,超越文本,挑战作者,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审查,审查可从理由是否真实,推理是否相关、一致、充足,是否有偏见,有例外,有反例,多方面展开。

Step 5: Individual presentation: share and comment

学生对文本中福尔摩斯利用假人查出谋杀犯的本领感到十分惊叹,同时也心存一些疑问。例如,不少学生认为小说中Ronald Adair被谋杀的原因未能交代清楚,也有学生对小说文本中着力描写的bookshop owner提出疑问,认为他似乎和情节没有什么关系。

通过交流和碰撞,相互理解并获取对方所拥有的知识经验、批判性思维的运用技能,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拓展,获得更高层次的阅读愉悦感。

第四板块:读写结合

Step 6: Writing:Make up a story to solve those puzzles

教者以“Based on the puzzles you fail to solve, make up a story to solve those puzzles.”为题,要求学生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按照ABC原则写一篇不少于70词的开放性作文(A代表accurate,B代表based on the original contents of the novel,C代表cautious of mistakes made in the last period)。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之前所有活动的设计都是为了最后的这个落脚点——写作。

在这一环节,教者基于Krashen 的输入理论和Swain的输出理论,进一步搭设支架,对写作的结构和写作后自评的标准及要求做出指导。课外注重充分输入,以读促写;课内注重输出有据,以写促读。看似很难的开放性写作任务,因为搭建了合理的支架,学生最终当堂完成了高质量的习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该课例中,教者注意将传统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技术读写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做阅读笔记的习惯,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查看相关资料和书籍,将获取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自主阅读环节不仅完成了閱读笔记,而且利用“批改网”完成了Summary writing的写作和评价。网络上多模态课程资源的使用不仅能使学生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学会通过现代媒体获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识,也能让学生在自然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提高英语理解和表达能力,最终有助于全面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育,是教人思考的艺术。目前,批判性思维越来越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和推崇。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无论是教材精读教学,还是课外阅读泛读教学,都要引导学生思考,从低阶到高阶,层层深入,训练思维水平,提升语言能力,培养文化品格,形成积极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识和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 Jeremy Harmer. How to Teach English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Krashen, S.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2.

[4]Guy Cook, Principle &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Merrill Swain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文化品格批判性思维读写结合
新闻典型人物与荆楚文化品格
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英语课堂教学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论淮剧艺术的文化品格及其深层成因
日剧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