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与人际关系研究

2018-11-13 10:26杨川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人际关系高校

杨川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特点,分析了影响其文化认同与人际关系的因素,提出了改善和加强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对策和建议。要大力倡导文化认同,正视差异;弘扬民族文化,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民族宗教政策;注重人际交往技能的传授,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人际关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多元文化之间不断交融,文化认同问题备受关注。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的实施,新疆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内地求学的人数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作为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备军,由于成长环境、饮食、民族文化、长相等方面的差异,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的现状,以及文化认同对人际交流的影响备受重视。通过探索增强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感的对策,从而改善人际交流的现状,使之成为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的中坚力量。

一、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的特点

文化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形成归属感及内心的承诺,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1]可以说,文化认同就是指个体或者群体在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里获得自我认同和归属感。广义的文化认同包括民族文化认同、国家文化认同、群体文化认同等。[2]

为了解当前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现状,本文以吉首大学为例,对该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全面调查和个别访谈。吉首大学创办于1958年9月,是湖南省属综合性大学,也是武陵山片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张家界市两地办学,校本部位于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吉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湖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地。现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这样一个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多种少数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所孕育出来的大学自然蕴藏着自己独有的民族特色。地方性的民族特色自然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学生前来求学。现今,吉首大学除了汉族的学生以外,还有藏族、回族、門巴族、珞巴族、纳西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学生,其中新疆籍少数民族的学生在各少数民族学生中占比最大。此外,吉首大学的民族预科学院是湖南省办学历史最长、办学规模最大的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示范单位,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不仅实现了一年制本科预科,还特设了两年制“新疆班”预科。可见,吉首大学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他们是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更是努力摆脱落后文化束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经调查,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存在以下特点:一是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感强烈;二是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意识淡薄,认知不足;三是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有宗教信仰,宗教对他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中影响深远;四是民族语言在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情感心理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与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马克思曾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3]人际关系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可见一斑。所谓人际关系,是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学的范畴。[4]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不可忽视的必修课,不仅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直接影响,更事关他们的心理健康,影响着个性形成和社会适应。有别于普通大学生,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往往由于语言、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人际关系问题成为了困扰学生心理的主要要素。了解人际交往的规律,追溯人际交往现状的根本原因,有利于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融入大学校园生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1、民族生活习俗的差异

习俗是一个民族在其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并遵循的风俗和习惯,它既反映了民族的共同生活活动,也体现了该民族的外在风貌;它不仅是具体的文化内容,也是文化的载体。[5]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已经形成了带有自己特色的习俗,具体体现在礼仪、饮食、服饰、传统节日等各个方面。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来校之前,是长期生活在具有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环境中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自然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这些特色会让不远千里来到内地高校求学的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不一样;内地高校生活环境与新疆本土的民族氛围的不一致也给他们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这便会造成内心自我封闭,要么自卑要么自大,参加集体活动不积极,难以与他人融洽相处。

2、语言障碍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作,又是重要的文化载体。语言认同是一种文化心理的趋同现象,它与文化心理的认同程度成正向关系——语言身份的相似度越高,文化心理的认同度也就越高。[6]当语言成为重现或追溯民族文化最直接的方式时,它就不再单单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而变成了文化的象征。[7]由于普通话的推广和双语教学的普及,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几乎都能使用汉语交流,只是与其他民族学生、特别是汉族学生相比,他们的汉语学习起步较晚,掌握和运用程度比不上其他同学。他们与其他学生交往时存在的一个客观现实是少数民族学生必须要会使用汉语,其他学生不仅不会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异,更是短时间内没办法学会的。这会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用汉语与他人交往中缺乏自信,对他人的言谈举止变得特别敏感,害怕汉语使用有误遭人嘲笑,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容易把自己的交往活动限制在本民族大学生的交际圈内,远离同学和集体。来内地高校学习不仅没有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还容易在学校里面形成抱团的风气,不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成才,更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3、宗教信仰

宗教文化在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层面都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维系民族信仰和文化传统的纽带,宗教是中华民族各民族沟通的重要桥梁,又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然而,宗教一般又具有排他性,当排他性掩盖了宗教宽容性的时候,便有可能加剧民族之间的隔阂和矛盾。[8]然而大多数大学生是没有宗教信仰的,部分内地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会对没有宗教信仰这件事感到不可思议,排他性便会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体现出来。

三、改善和加强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大力倡导文化认同,正视差异。多元文化的融合并不是由少数民族单方面决定的,所以,倡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汉文化的认同同时,不能忽视大多数汉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要在校园中倡导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和而不同的文化认同态度,使各民族学生和谐融洽地学习和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

第二,弘扬民族文化,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断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将多元的民族文化融入到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去,让学生们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接受各民族文化的熏陶。不仅有利于树立校园文化活动的特色品牌,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的和谐氛围。

第三,积极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民族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一直是我国法律规定的每个公民的权利。我们要持续不断地宣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让在校所有大学生对宗教信仰自由保持足够的宽容和理解。在充分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还要始终坚持“宗教不进校园”。

第四,注重人际交往技能的传授,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学校应通过系列讲座或者素质教育课程有针对性地传授人际交往技能,让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障碍是每一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难题,与民族、性别、年级、美丑无关,它是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缺点,促进自己改变的有效方式。人际交往技巧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正视交往障碍,尽快克服交往障碍,让学生学会体验人际交往的快乐。

总之,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问题,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直接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的人际关系,所以,对于内地高校复杂的文化环境,正确认识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与人际关系问题,不仅有利于多元文化的交融,也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杨宜音.文化认同的独立性和动力性:以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认同的演进与创新为例[J].台北:海外华族研究论集.2002.407.

[2] 李芳芳.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

[3] 贺淑曼等编著.人际交往与人才发展[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23.

[4] 李宏翰,趙崇莲.大学生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1)116.

[5] 黄秋燕.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状况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生为例[J].今日中国论坛,2016(5)99-100.

[6] 周俊利.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高校大学生文化认同探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54.

[7] 黄亚平,刘晓宁.语言的认同性与文化心理[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8(6)63-65.

[8] 牟钟鉴.宗教在民族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3)87-89.

【作者简介】

杨 川(1987—)女,土家族,湖南吉首人,硕士,吉首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人际关系高校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