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骶髂关节早期急性炎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2018-11-13 09:58
微创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骶髂性病变炎性

张 萌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放射科,襄阳市 441000)

中轴型脊柱关节病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病变,多数以骶髂关节最先发生病变。骶髂关节炎性病变的典型临床症状为炎性背痛,虽发病缓慢,但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因此,尽早诊断骶髂关节炎,并于早期给予相应的治疗,有利于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改善[1-3]。本文以我院收治的70例发生炎性背痛、骶髂关节炎性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MR扩散加权成像在骶髂关节早期急性炎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发生炎性背痛、骶髂关节炎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4]:自觉背部疼痛达3个月以上;确诊为炎性背痛;接受MR检查,包括DWI、STIR等;X线及CT检查未曾发现骶髂关节有异常表现。排除标准[5]:近期曾发生意外,骶髂关节外伤受损;既往有感染、恶性肿瘤病史。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MR、CT等检查报告,以STIR与FST1WI序列中是否存在关节面下的异常高信号作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炎性病变组(50例)和非炎性病变组(20例),其中炎性病变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14~40(27.1±2.4)岁,病程3~24(18.62±1.23)个月;非炎性病变组男11例,女9例,年龄13~38(25.6±1.9)岁,病程2~23(17.87±1.93)个月。

1.2 方法

1.2.1 MR检查方法 仪器为GE Signa HDxt 1.5T,利用腹部线圈对患者行双侧骶髂关节扫描,扫描层面需平行于骶骨长轴。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DWI、STIR及增强FST1WI。参数设置为:层厚5 mm,层间距1 mm。T1WI的TR取最小值,TE为18 ms;T2WI的TR取最小值,TE为80 ms;DWI的TR为4 000 ms,TE为72 ms;STIR的TR为3 345 ms,TE为48 ms,b值为0.700 s/mm2。增强扫描所用对比剂为Gd-DTPA,药剂量为0.1 mmol/kg;对比剂注射入人体后,相关扫描参数同上述T1WI。14例患者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疗程2~7个月后复查MR,扫描序列及相关参数同上述。

1.2.2 图像结果分析 在STIR和(或)FST1WI增强扫描图像上,骶髂关节的关节面下发现明显的异常高信号,则可诊断为骶髂关节急性炎症。所有患者的影像结果均由2名或以上具有不少于10年临床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共同阅片诊断,判断骶髂关节面下是否存在急性炎性改变的特征。DWI图像上,与邻近的正常髂嵴MR信号相对比,观察关节急性炎性改变部位的信号特点,并通过后处理工作站测量两组病灶区与非病灶区关节面以下的骨髓ADC值。炎性病变组测量ADC值的区域设置:ROI设置在炎性病变区最大层面的中心,和相同层面下病变区外磁场信号均匀的区域。若患者骶髂关节存在多发关节面下急性炎性改变时,则须将每个病变及病变外区进行ADC测量,最后取其平均值。而非炎性病变组测量ADC值的方法为:在图像中显示出的骶髂关节的最大层面上,取双侧骶髂关节的骶骨侧及髂骨侧软骨下方区域设置3个ROI,一共12个ROI取ADC的平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关节面下急性炎性改变的MRI表现 在STIR与FST1WI(增强)序列下,骶髂关节面下炎症病灶区表现为斑片状的异常高亮信号;而在DWI的图像中,主要表现为异常的高亮信号,部分呈现为等信号。

2.2 骶髂关节面下相应ADC值的比较 炎性病变组病灶区域与非病灶区的ADC值分别为(1.056±0.230)×10-3mm2/s、(0.583±0.098)×10-3mm2/s;而非炎性病变组病灶区域与非病灶区的ADC值分别为(0.566±0.381)×10-3mm2/s、(0.383±0.168)×10-3mm2/s。炎性病变组病灶区的ADC值明显高于同组非病灶区及非炎性病变组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灶区与非病灶区

注:与病灶区相比,*P<0.05。

2.3 治疗前后ADC值的变化 14例患者接受生物制剂方法治疗。治疗后,图像上病变区域面积有所缩小或消失。治疗前患者病灶区的ADC值为(1.025±0.267)×10-3mm2/s,治疗后ADC值为(0.721±0.184)×10-3mm2/s,治疗后的ADC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8,P=0.002)。

3 讨 论

X线及CT虽然能够帮助临床诊断中轴型脊柱关节病,却无法准确诊断中轴关节早期急性炎性病变。MR则既能够显示并诊断中轴关节早期急性炎性病变,也可用于评价该疾病的治疗效果。诊断骶髂关节早期急性炎性病变的主要序列有STIR与FST1WI。DWI功能成像的原理大致为:在磁场的作用下检测活体内的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并成像,主要应用于诊断脑梗死、运动系统疾病等[6]。徐仕前等[7-8]比较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诊断价值,结果显示MRI诊断比X线及CT诊断更具有优势,对脊髓水肿、韧带破坏、软骨损伤及周围软组织水肿具有较好的诊断作用,国内其他学者[9-10]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

当骶髂关节的关节面发生急性炎性改变时,病变区细胞外液中的水分子量增加,发生水肿,水分子扩散运动的自由度增强,在相应DWI图像上的信号显示及骨髓的ADC值上发生改变。由此可以通过MRI-DWI检测及计算骨髓ADC值对骶髂关节的急性炎性病变进行诊断及量化评价。MR-DWI是MRI的一种功能成像序列,是一种可以检测人体内的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方法,与CT等其他影像学检查相比图像对比清晰、无创且无辐射性。

另外还可以通过测量病灶内外区域ADC值判断人体内组织中血管外细胞间的水分子的运动。MR-DWI能够清晰的显示出骶髂关节面下的急性炎性病变,在图像中表现为异常的高亮信号。而STIR与FST1WI(增强)这两种序列是过去常用来诊断骶髂关节病变的MR序列,但是STIR序列无法对关节面下的急性炎症病变的发展程度进行有效的量化,无法清晰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面变化。FST1WI(增强)需要注射增强对比剂,可发生药物过敏或不良反应,且其检查的时间较长。MR-DWI可以很好地弥补上述两种序列所存在的缺点。本研究结果表明,炎性病变组病灶区的ADC值明显高于非病灶区的ADC值;且治疗后的ADC值明显低于治疗前的ADC值。进一步说明MR-DWI可以用来对骶髂关节早期急性炎性病变进行早期诊断并评价其疗效。

综上所述,MR加权成像在骶髂关节早期急性炎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骶髂性病变炎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Bosniak分级系统的复杂性肾脏囊性病变的诊疗进展
MRI和X线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骶髂关节疼痛治疗进展
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螺旋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