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音乐的念想

2018-11-13 20:18周子豪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14期
关键词:随缘钢琴曲曲子

周子豪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随着时代的进步,快节奏慢慢地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因此,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静下心去享受音乐给我们的洗礼。浮躁、功利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这些特征没和现代的特征背道而驰,但是这个更是我们为什么感受不到原来音乐的魅力的原因。因此我们要返璞归真,不忘初心,重返最初那种纯粹的美丽。所以作此文来呼吁现代人回归那最原始的淳朴音乐。

1 高志豪的钢琴曲总是简单而且让人无法去捕捉的

(1)《The Truth That You Leave》是我接触的他的第一首曲子,既没有贝多芬命运多舛的豪壮悲苦,也没有拜伦少年天才般作出《唐璜》的才气逼人。

《The Truth That You Leave》仅仅给了我简单的感觉。就像乔布斯的iphone,极简,还有扎克伯格只穿淡蓝色的短袖的简约。试想一下,在北欧冷色调风格的房间里听听这个曲子,对我是莫大的享受。整个下午,一首曲子,看着一刻不动的东西,感受这节奏的跳跃,也不需要在大脑里补充什么东西,完全的放空。

(2)当然我自己感觉是这样的,说不去想什么但也是在思考怎么用文字或者语言来表达这样的感觉。填词?朗诵?这些反而拖累了这些曲子的简单的风格。所以,我对纯音乐最大的感觉就是“无”。

什么是无呢?用老子的说法,“无”就是万物的本原,我认为在音乐上的极简就是“无”,一个曲子,可以感受到节奏的跳动,可以感受到音符的变换(这边可以参考坂本龙一的《solitude》,一首副歌只有三个音的纯音乐)。

2 一首纯音乐加上了歌词,就会变得累赘

(1)没有了歌词的许多歌都是很不错的,民谣当然更是如此(李志的《你离开了南京,从此没有人和我说话》,《梵高先生》)。把许多的抒情歌曲的词剥去都能听到作曲人的心声。但是着实不太好用文字表达出来。被加上歌词的音乐,很多就改变了作曲人的心声,那些歌词真的是表达作曲人的心声吗?所以说唱作人的伟大,他们是真正能够表达自己心声的人。当然还有那些心有灵犀的作词家和作曲家(周董和方文山,还有张宇和十一郎)。

(2)有些纯音乐,他们除了传统的钢琴曲之外还加上了别的乐器,有的成了累赘,但还有的就是锦上添花。坂本龙一的《Where is Armo》就是《末代皇帝》里面的曲子,依旧没有词,但是表达除了溥仪纠结而又痛苦无奈任人摆布的一生。日本作家太宰治也是,完完全全地用生命诠释了做人的意义。“生而为人,对不起”然后自杀。他想把人做得更简单,但是生活的环境,社会性的干扰,使我们不能做成我们想的样子,我们只能随着时间的打磨,把自己带有个性的棱角全部去掉之后,去与社会接触,成为所谓的社会人。太宰治从小就这样去想,去做。但是内心残存的良心告诉自己,做人要真实,不能虚伪。因此觉得自己没有做人的资格,并且在人间生活,多次自杀未果之后,迷上了绯句,但是等到再次意识到自己的时候,产生了更大的痛苦。在完成了《人间失格》之后自杀。

以及其他的一些大师都是如此,他们向往这简单。极简并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如此,音乐如此,做人也是如此。

3 有很多人会去想,什么才能让自己快乐

(1)我给出的答案是简单。简单才能使人快乐。《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的插曲《开往春天的地铁》就是这样。站在上海的地铁里面去听,可以感受到一个大城市的快节奏。站在农事繁忙的乡村里听,可以感受到丰收的喜悦。最后那一声的戛然而止,又带给了我无限的想象。到底是什么,生活在纯音乐里面,在这样的音乐里面是不是还有个人活着?是作曲家,还是真正的自己?

音乐表达情感,《克罗地亚狂想曲》是马克西姆所写的,描述了遭受了战争的克罗地亚在灰烬中的断垣残壁,夕阳倾洒在尘埃和泪水中的悲惨画面。但是轻快的节奏,在开头全然感觉不到伤感。听到最后,以个人的角度看它反映了战争,但也可以表达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凄惨壮烈,无关时间,无关地点的爱情。

(2)林清玄写过一篇文章《人生四随》,随缘、随喜、随乐、随性,人生的开心之处不也是这样吗?一辈子中,是否有过说走就走的旅行?是否有过说做就做的事情?这就是随性。随乐,什么是快乐,其实我们都不知道。对于音乐而言,有没有那种一下子就能击打到灵魂深处的,或许听一个曲子但是没有感觉,可能只是听了某个片段但是就能一下子爱上这首曲子呢?随喜?那篇文章里讲的德国种小蟑螂,刚刚出生的白玉色的小蟑螂,也会是那么的讨人喜欢。随缘,随缘而适,随缘而动,或有那一句“来是偶然,走是必然”,普普通通的大白话,但是充满了哲理,不就是缘分嘛?

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对人生的理解,其实相差并不是很大。最根本的渊源,还是这两个事物的最本质是相似的。生活不能急躁,不能过于缓慢,音乐也一样,急躁了就会过于浮夸,缓慢过了头,又会觉得有一丝乏困。纯音乐对于我们而言,也是这样,就好比一剂良药,可以缓解疼痛,可以让自己安静。

4 音乐的表达

音乐是无法用文字和言语表达的,这个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而对于钢琴人而言,有些钢琴曲是真真正正能博取人心的。

(1)坂本龙一与轻音乐:不知道把坂本龙一和纯音乐放在一起是否恰当。但是坂本龙一的成就与钢琴曲是密不可分的。坂本龙一3岁开始学习钢琴,10岁开始学习作曲,自幼就是天才一样的音乐人。我看的自传中,龙一也是一个带有所有音乐人都有的另类风格的人。在我们对搞音乐的人的印象中,音乐人留着长发,留着密须,口中永远哼唱着自己的音乐,带着一顶帽子,帽檐下面神秘的面容总是让人感到有种音乐的感觉。坂本龙一也不例外,但是他除了有音乐人不拘小节,放浪不羁的感觉之外,从他的面容中,透露给我的又是一种深深的书卷气。在Y MO解散之后(Y M O由坂本龙一、细野晴臣和高桥幸宏组成),他的《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还有《Where is Armo》都是名作。坂本龙一除了使用节奏的反复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之外,他还用音阶的升降配合上琶音的变换来给人节奏感,由慢到快,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把情感从沉静过渡到紧张再拉动到最终的平缓,以一个高音结尾,一气呵成,浑然天成坂本龙一的音乐风格和他自己的风格差不多,他喜欢爵士,摇滚,对民谣有些厌恶。所以他的作品中,如果是钢琴独奏,那声音就会很单调,只有几个音在重复变换,但是配合上首尾高低不同的音节,中间不断的重复反而褪去了枯燥,带来了安静。

(2)马克西姆·姆尔维察与纯音乐:马克西姆的代表作人尽皆知——《克罗地亚狂想曲》,一个描绘战后克罗地亚小城的曲子。当然还有《野蜂飞舞》。我接触马克西姆就是从《野蜂飞舞》开始的,还记得那是考级书上的曲子,音符密密麻麻的,要是我是一只音乐天赋异禀的八爪鱼,那还有可能。马克西姆也是个天才,少年音乐家。他的音乐风格就是把听觉和视觉联系起来。虽然没有歌词,但是完全以优美的曲调实现了完美。他,是一秒钟可以弹奏16个音符的钢琴圣手。在听到他的音乐响起时,会感受到他指尖跑动的速率和身心所迸发出的激情,似乎全身的每一个脉搏都有种律动感。他弹奏的风格也别具一格,颠覆了我们对传统钢琴曲的概念。无论做音乐还是做人,他都要成为一种潮流的引领者,要有自己个性化的东西。正是这种很鲜明化的个性才使马克西姆在众多的艺术家中脱颖而出。

猜你喜欢
随缘钢琴曲曲子
不刻意自随缘
画与理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随缘
有风吹过
夜的钢琴曲(六)
吹曲子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随缘,是人生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