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报刊标题(主题)的语言形象表现力手段

2018-11-13 13:12张天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借代修饰语隐喻

张天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圣理工-中俄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

作为报纸阅读者我们都有这样的心理,打开报纸后首先会阅读文章标题,如果标题引人入胜,那么我们会继续阅读下去,如果标题平淡无奇,我们就不会再理会文章的内容,转而把注意力投向下一个标题。透过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好的标题不仅要简练、具体、准确地概括全文,让读者第一时间理解笔者想要传达的信息,还应该透过文字展现独特的魅力,在短时间内抓住读者的心,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因此,新闻撰写者往往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提高题目的质量,使其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赚足受众的眼球。

自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报刊语言受西方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影响,一改之前严肃呆板的形象,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景象。在研究俄语报刊标题时,我们可以发现,作者通过在词汇、词法、句法、修辞、标点等方面进行加工,使文章标题更具有表现力。

本文主要从语义辞格(тропы)的角度,对当代俄语报刊标题中常用的语言形象表现力手段进行分析研究。语义辞格是词、词组或句子的转义用法,是一种词汇语义现象,通过形象联想用某事物、现象、属性来称谓另一事物、现象、属性,这种联想关系可以是相似(如明喻、隐喻、比拟)、对比(如逆饰、反讽)、临近(如借代)、数量(如提喻、夸张、缩小)等。(樊明明2014,29)在当代的俄语报刊中常用到的语义辞格有以下几种:

1 隐喻(Метафора)

隐喻作为一种形象对比手段,借助两个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通过联想,将某种性质由其中一个赋予另一个。(樊明明 2014,35)它是认识客观世界、创造文学形象、产生新的意义的手段之一,具有认知、称名、文学和意义构成等功能。

隐喻在人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旨在唤起语言接收者的想象力,并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比如:каменное сердце (铁石心肠), мо ре людей (人山人海), армия без работных (失业大军), болезнь о бщества (社会病), играть глав ную роль (扮演主角), гореть же лание (燃起愿望 ), чувства рож даются(产生了情感)等。人们使用不同领域、不同词类的词的转义,让其隐喻化,从而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评价。

在报纸标题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隐喻的使用,比如:

《Молочные гиганты зани мают рынок》产奶金刚正在占领市场。

在《大俄汉词典中》对《гигант》一词的解释如下:

(1)巨人;巨物;身材异常高大的人;〈转〉规模、体积十分巨大的东西;

(2)(某一领域的)杰出人物。

通过阅读我们不难看出,标题中的“产奶金刚”指的是奶牛。如果作者直白地使用“奶牛”一词,读者阅读标题之后并不会在情感上产生任何共鸣,但是“产奶金刚”这一充满趣味性的词组所创造出的效果就截然不同了。它不但直接阐述了奶牛的功能,而且还鲜活形象地还原了奶牛高大的外形特征。使读者在阅读标题之后能够立马产生联想,从而达到感情上的渲染。

《Делооземлерастворило сьввоздухе》土地问题溶化在空气中。

这篇文章所报道的新闻主要内容为:俄罗斯多莫杰多沃市的负责人涉嫌将联邦财产土地转移到外国的公司。检察机关撤销了对该官员提起刑事诉讼的裁决。

《大俄汉词典》对《раствориться》一词的解释是:

(1)溶解,溶化;混合;<化,技>化合;

(2)<转>融合,融成一体,交混(在里面不能分清)。

生活中我们常用这些词来表述物体“从有到无”的过程,比如:“糖在水中溶化了”,“盐可以溶解在液体里”,“油和水不能融合”等。这些词只是用来描述消失的过程,本身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作者在本文标题中使用“溶化”一词代替“消失”,能够使读者产生更深层次的联想,让“消失”这个概念更具体化。同时还流露出作者对于事件否定的评价态度,提高了标题的感情表现力。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隐喻能增强表达形式的形象性,可以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将人的主观经验及情感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2 借代(Метонимия)

借代是指用一类或者一个单独物体的名称代替另一类或者另一个单独的物体。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本体和借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借代随处可见,这种修辞方法突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在报刊标题中笔者为了使文字简洁精炼,达到标新立异的效果,频繁地使用借代手段。如:

《Сколько нагорает праз дничных ватт》耗费了多少节日用电?

《ватт》(瓦特)是计量电能的单位。作者用这个比较抽象,同时也远离人们生活的物理学单位来替代我们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的词汇“电”,用意是让读者在阅读标题之后脑中能够产生一个思考、联想、转换的过程,同时也增加了标题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Москва не получила пят ерку》莫斯科没有获得第一。

这篇文章报道的主要内容是:莫斯科的宾馆在世界最贵酒店排行榜中没有获得第一的位置。在这个标题之中我们可以发现两处借代的使用:

(1)《москва》(莫斯科)代替了莫斯科的宾馆;此类借代手段我们在政论语体中经常遇见。笔者以某个地名命名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一来,精简了题目的文字,使其更简单明了;二来,笔者并没有直接点出文章阐述的对象,而是留下了些许悬念。读者阅读题目之后并没有完全获知文章大意,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大多数人会继续阅读文章,找出答案。

(2)《тятерка》(五分)这个词对于所有俄罗斯学生来说都是充满魔力的。首先我们要了解俄罗斯的评分系统:区别于我国的“百分制”或“一百五十分制”,俄罗斯学校长期以来采用的是“五分制”,即五分为满分。所以,作为学生人人都渴望得到五分。在这个标题中,作者把学校里常会出现的词汇“五分”转用到政论语言之中,表达“第一名”的概念,恰恰是因为在属性上它们是相似的,是人人都会为之奋斗的目标。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借代的使用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同时这一手段还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的形象更突出、鲜明、生动。

3 修饰语 (Эпитет)

在现在的报纸标题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形容词搭配名词的组合方法。这种搭配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没有逻辑性,但却体现了更深层次的含义。这种特殊的组合叫做修饰语。修饰语区别于普通的限定形容词,试比较:

высокие цены (高价)-летни е цены (火热的价格)

красная роза (红玫瑰)-кров авая роза(血色玫瑰)

зелёная трава (绿色的草)-из умрудная трава(绿宝石般的草)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普通的形容词只是具体地指出事物的特征,而修饰语则具有鲜明的表现力和形象性。请看以下出现在报纸标题中的修饰语:

кошмарные сети (噩梦般的网络),вневозрастная сказка (年龄之外的故事), отмирающий жанр (正在衰亡的风格),весеннее настрое ние (春天的情绪),золотой вывод(黄金的结论),законное равнодуш ие (法律般的冷漠) 等。

从以上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修饰语指出了事物内部及外部最具有特色的特征,它出现在语言之中能够使刻画的对象生动,充满画面感。同时,修饰语也表达了作者对描述对象的客观态度,因此也相应地为整体语言着色。

4 拟人( Олицетворение )

在报纸标题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作者把人类的感觉、思想、语言、行为转移到没有生命的事物和现象上,这种特殊的隐喻手法叫做拟人。拟人的主要作用在于使事物获得人的属性,便于抒发感情,使人感到亲切、易受感染。还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这就使语言的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比如:

《Бензин не признает гос ударственных границ》汽油不承认国家边界。

《Инвестиции придут чер ез порт》投资将通过港口到来。

《Европа хочет сохранит ь тайны от Google》欧洲希望保守谷歌的秘密。

《Пенсионное перемирие н е дожило до мая》养老金休战没有存活到五月。

《Привет, оружие; Прощай,оружие.》你好,武器!再见,武器!

以上这些标题所描述的客体都是没有生命的事物,作者把它们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以上我们研究了四种报纸标题中最常出现的语言形象力表现手段。虽因篇幅有限未能概括出所有内容,但从主要方面描述了俄语报刊标题常用的语言形象力表现手段。由此我们可以做出结论: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作者往往会使用不同的修辞方法来突出文章主体的特征,使其形象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报纸新闻标题是语言文化,语境中的一种极为鲜活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是值得我们语言研究人员进一步挖掘的重要语料库。

猜你喜欢
借代修饰语隐喻
爱的隐喻
说借代
关于比喻、借代区别的一点研究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浩浩荡荡个什么
古典诗词中名句之修饰语试析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不同情境中语言间转换的处理
浩浩荡荡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