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阪孝绰《杜律详解》与《夜航诗话》互证类考

2018-11-13 04:07赵睿才
华夏文化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诗话

赵睿才

【内容提要】日本汉学家津阪孝绰所撰《夜航诗话》谈论杜诗凡76则,其中最多的是杜诗的技巧,而《杜律详解》则专解凝聚此类技巧的七律。二书重出之处颇多,凡32则。找出其互证处并加以归类分析,不仅对梳理津阪孝绰治杜的基本思路有帮助,而且对日本学者喜欢杜诗的原因也有所窥知。具体说来,二书共同探讨了杜诗字词之义与用韵技巧,时见新解;全面厘析杜诗对偶,诸如自对、虚实对、借对、流水对等,时有新得;辨析杜诗字法句法章法、运用典实、唐代典章制度及杜甫卒月等问题,也有的见:均值得治杜者借鉴。

津阪孝绰是日本江户时期著名的汉学家,撰有《孝经发挥》《皇和通纪》《津修录》《夜航诗话》六卷(简称《诗话》)、《夜航余话》二卷、《杜律详解》(简称《详解》)等著作。《详解》是他在伊贺讲学时所撰教材,分三卷,以明邵傅《杜工部七言律诗集解》为底本,选注杜七律133首,正文及注释为汉字,夹有日文,诗末多附有考辨。此书注释详略得当,注解评论多引他人语,己见亦杂其间。诗末考辨,驳斥前人误谬,间有新见。本文依据《杜诗丛刊》本。《诗话》,池田四郎编《日本诗话丛书》第二卷收录,本文依据蔡镇楚编《域外诗话珍本丛书》本。《诗话》是一部以中国古典诗文为重要考释对象的经典诗话著作,辨诗坛之流弊,驳诗论之谬误,考诗句之出处,列举中国古典诗文中或疑难或习见易误字词,察其本义、用法,旁征博引,论述甚详,其中多以杜诗为例。

《诗话》卷四有云:“少陵之卒,在十月之交,余详诸《杜律解》,其证尤明。”由此可以断定,《详解》的写作、完成时间要早于《诗话》。因而,在谈论同一问题时,《诗话》有因袭《详解》的地方。本文意在找出二书互证之处(《诗话》在前,《详解》随后证之),并加以归类,以梳理出津阪孝绰治杜的基本思路:重视艺术形式技巧,阐释精益求精;博采众家之长,以佐己说。而看重杜诗的艺术形式技巧,就在于杜诗有规矩法度,可学。

一、字词阐释与用韵技巧

杜诗精于用字,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其艺术经验主要有三点:其一,锤炼浅易之字,于浅易中蕴深意;其二,锤炼活字,使笔下物象具有蓬勃生机;其三,锤炼虚字,虚中蕴实,使诗句劲健有力。用字之工,导致杜诗无论叙事写人、描景状物、抒情写意,均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地。

《诗话》

:泥,去声,训“滞”。诗家所用犹言恼也,亦作䛏,或作妮。杨升庵《词品》云:“俗谓柔言索物曰泥,谚所谓软缠也。”软缠,谓遣不去,译追企麻士布,又译阿麻遍屡。李白:“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唐彦谦:“独来成怅望,不去泥阑干。”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卷二,页72-73)

《详解》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冬至》)忽忽,恍惚失意之貌。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穷愁,穷困愁闷。《史记》:“虞卿穷愁著书”。然此处亦切“冬至”而用之,说见于前。泥,去声,黏滞之意,谓缠身不去也。(卷下,页271)

《诗话》

:诗家每用“沧洲”,盖取沧浪为名,只称江海之境,对朝市而言已,不必指仙岛也。杜甫《曲江对酒》:“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亦因水乡游望,感而思为江湖散人也。夔州《西阁》作:“懒心似江水,日夜向沧洲。”见蜀江之水东流向湖海,感其欲归中土之心日夜无已时也。《江涨》诗:“轻帆好去便,吾道付沧洲。”亦言乘涨南下,放浪江湖也。《刘少府画山水障歌》:“闻君扫却赤县图,乘兴遣画沧洲趣。”言不图中原物色,而画江海风景也。《题玄武禅师屋壁》起手便云:“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洲?”而通篇只言江海景趣,未尝涉仙境事。末举庐山,以其接九江也。……杜甫:“玄圃沧洲莽空阔,金节羽衣飘婀娜。”此则谓神仙事。然非直斥仙岛,亦泛言其缥缈之境耳。(卷二,页82-86)

《详解》: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吏情,犹言宦况,言其不胜俗也。沧洲,谓江湖隐逸之境。或以为海中仙境,谬矣。陆云《泰伯碑》:“沧洲寄迹,箕山辞位。”《南史·张充传》:“飞竿钓渚,濯足沧洲。”袁粲诗:“访迹虽中宇,循寄是沧洲。”谢脁诗:“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皆言汗漫之境,已未尝涉仙境之事也。此特用沧洲以江上之游也。远,谓其境之旷远也。夫仕宦栖隐境界固别,乃宦况局促之不胜俗,逾更觉沧洲汗漫之好也,极是厌此羡彼之辞于更、远二字见之。(卷上,页55)

《诗话》

:朝廷贵官多以清称,言其居清高而不喧浊也。故司马相如《谏猎书》:“犯属车之清尘”,颜师古注言:“清者,尊贵之意也。”然则,风尘俗吏粪工杂官敢用清游、清观等语,潜妄甚矣!但清言、清谈谓晋人清虚之谭,不在此例也。……杜甫:“绝域长夏晚,兹楼清宴同。”“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杜甫梓州《九日》:“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钱起《晴雪早朝》:“独看积素凝清禁,已觉轻寒让大阳。”此则天子事也。(卷二,页88)

《详解》

:“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九日》)明皇骊山离宫,每十月临幸,至岁晚乃还。疑九日尝幸,公或扈从也。御路,曰清路。凡言清禁、清问,天子之事皆以清称之。曹植《七哀》:“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此谓当时清跸之路行尘之扬,俯仰繁盛之状。盖公因佳节登高,置酒遣兴自慰,既而饮罢,怅然相感。追思先帝骊山游幸,诚为太平盛事,今已十年,怕惚如梦,不可再见,凄其欲绝也。(卷中,页132)

《诗话》

:兼,训“与”,然本义并也,故不可指相反者而言也,须照本义用之。少陵:“露翻兼雨打,开拆渐离披。”“日兼春有暮,愁与醉无醒。”“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白居易:“古坟何世人,不识姓兼名。”“土控吴兼越,州连歙与池。”“身兼妻子都三口,鹤与琴书共一船。”……但赵嘏:“胡沙兼汉苑,相望几迢迢。”殆不成义,恐偶误耳。(卷三,页117-118)

《详解》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曲江对酒》)句中各自为对偶,谓之当句对,亦曰自对体。……兼,犹与也,言有时苑外黄莺与江头白鹭相映而飞度波上也。一联并写苑外江头,申说醉中霏微,盖曲江胜景时属盛春落花飞鸟,光彩绣错而乘醉玩赏霏微望迷,真是身在画中,所以坐不归也。(卷上,页54)

《诗话》

:不分,六朝以来语,“分”“忿”通。加“岂”字看,训“岂不忿”,言不胜忿也。……老杜:“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赵按:锦,原作“绵”,误。)仇注言,不能分辨也。东厓《秉烛谈》谓不自知己分也。俱未之深考耳。盖骂其恼人,犹谚谓可爱者反曰可憎也。(卷三,页125)

《详解》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送路六侍御入朝》)不分,俗语,分与忿通,言不胜忿也。《古世说》:于法开与支公争名,后精渐归支,意甚不分。颜之推《还魂记》:“昔枉见杀,实所不分。”皆甚愤意,盖六朝语也。注家或引李夫人语,亦伪苏杜撰耳。生憎,亦俗语生甚意。凡言生怕、生嫌、生恨,皆是也。(卷中,页128)

《诗话》

:无赖,本谓无所聊赖也。《史记·高祖本纪》:“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陈徐陵《乌栖曲》:“唯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此为骂辞,后世因转为难为怀之辞,亦以可爱为可憎之意。老杜:“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段成式《杨柳词》:“长恨早梅无赖极,先将春色出前林。”是也。(卷三,页126-127)

《详解》: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送路六侍御入朝》)无赖,无赖藉也。因骂恼人者曰无赖。“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亦是也。春色可以娱人,而反引愁,故曰还无赖。酒筵,原是欢会,今以恨别,含愁凄然,花絮乃飘落于宴间,以忤心触愁,令人不胜感怆,何其无赖也。(卷中,页128-129)

《诗话》

:纡,训“屈”,唐诗多用之。如张九龄:“道在纡宸眷,风行动睿篇。”李适之:“凤楼纡睿幸,龙舸畅宸襟。”崔泰之:“饯送纡天什,恩荣赐御衣。”宋之问:“何日纡真果,复来入帝京。”是也。独少陵:“三分割据纡筹策”,本当用“运”字,为声律替代耳。虞注云:“鼎立之计屈曲而费心思”,可笑。《焦氏笔乘》训“未伸”,其说尤迂。(卷三,页158)

《详解》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割据”“云霄”亦虚实对。割据,音葛踞,蜀与魏吴割取天下,各据一方,鼎足而治,故曰“三分割据”。纡,是纡轸,谓劳思虑。本当用“运”字,为声律替代也。《琅邪代醉编自序》:“执讯明刑,易纡筹,折冲难。”亦可以见其义矣。盖当三国割据之时,武侯劳思运筹,欲以光复汉祚,所谓鞠躬尽瘁,其费心力剧也。万古,谓古今无两。一,谓无比。羽毛,谓鸟。邹阳《上吴王书》:“鸷鸟累百,不如一鹗。”此盖其意。武侯高义格天,万古之所瞻望,犹一个大鸟夐在云霄,无与匹俦也。旧说:纡,训“屈”,谓不尽展其所蕴。一羽毛,谓其为细事,所谓轻如鸿毛。以武侯天人之略,仅以三分之业自见,不过云霄一羽毛耳。惜乎其不能大有为也。不徒迂僻,万古何解?(卷下,页248)

《诗话》

:同训字见一句中,如李白:“孤云独云闲,悬知乐客遥。”李涉“永夜长相忆”,许浑“路远遥相认”,贾岛“桐竹遶庭匝”,白居易:“溪绕妓堂回,乍到忽如归。”岑参:“俯听闻惊风”,刘禹锡:“作佛几时成”,员南溟:“年和知岁稔”,僧贯休:“秪应唯道在”,杜甫:“天宇清霜净”“础润休全湿”“柴门空闭锁松筠”“江阁邀宾许马迎”“云物不殊乡国异”……(卷四,页182)

《详解》

:“何谓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崔氏东山草堂》)何谓,言意外也。王给事,王维也,时仕朝为给事中,与公友善。王有辋川别业,亦在蓝田,必与崔庄东西相近,故称“西庄”。筠,音“縜”,竹也。王诗画绝世,极风流稚人,而辋川别业尤称名胜,乃为尘缨所绊,而庄门空锁,徒掩松筠,不能遂其乐,愧崔氏多矣。故曰“何谓”,怪而叹之也。一结逸致横飞,抑彼所以扬此,是诗家妆点法。(卷上,页68)

《详解》

:“江阁邀宾许马迎,午时起坐自天明。”(《崔评事弟许相迎不到,应虑老夫见泥雨怯出,必愆佳期,走笔戏简》)江阁,称崔所居。诸注以为公西阁,不通。邀,招请也。起坐,谓夙兴候迎,亦用倒句法,此责其不来迎。崔弟约邀我于江阁,许遣马来迎,故自天明起坐以俟,直至午时而不见其来迎也。孙能傅《剡溪漫笔》云:“王右军在郡迎王敬仁,每用车,常恶其迟。后以马迎之,虽复风雨,不以车也。”许马迎,用此事。时当泥雨,尤为着题,但骤读之不觉耳。(卷下,页258)

《诗话》:

诗用“碧”字,多称鲜明之貌,非谓色也。杜诗:“冰浆碗碧玛瑙寒”“竹寒沙碧浣花溪”“清江碧石伤心丽”,皆谓其清丽尔。白云、白桃,曰碧云、碧桃,亦此义也。东坡《牡丹》诗:“一朵妖红翠欲流”,亦谓其鲜丽已。不然,既曰红矣,又曰翠,可乎?(卷四,页219)

《详解》

:“冰浆碗碧玛瑙寒”(《郑驸马宅宴洞中》),碗碧,亦称碗中之物。碧,谓鲜明之貌,非称色也。东坡诗“一朵妖红翠欲流”,亦谓鲜明尔。不然,既曰红矣,又曰翠,可乎?(卷上,页24)

《详解》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三)起句谓前溪依旧,景境清丽。次言门巷荒塞,幽丛没人,咫尺不相见也。菱刺伤手,不可近;藤蔓缠足,不可行,故特举之。起领六、七、八,次领三、四、五,宜细玩。(卷上,页147)

《详解》:

“清江碧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滕王亭子》)碧义见前(赵按,即上文:碧,谓鲜明之貌,非称色也)。嫩,奴困反,少好貌。此写亭上所见之景,兼动怀古之感。盖台前花石,滕王之遗爱,故为思王,满目美景亦伤心也。(卷中,页133)

《诗话》:

同训字见一联中,李白:“畴昔不识君,知君好贤才。”杜甫:“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王维:“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缘底名愚谷,都由愚所成。”……杜甫:“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卷六,页313-314)

《详解》: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当即也,闻捷即欲还乡,一若不待束装而上路为快者。便,随便也,有忽已意,见下江之易。两山夹水曰峡,渝州巴县有明月峡、石洞峡等,总谓之巴峡,蜀船入峡之始也。巫峡,即其下流所谓三峡之一,在夔州巫山之下……巫峡之间一百六十里,最险而狭,故曰“穿”。襄阳属楚,即明湖广襄阳府,既出峡而赴襄阳,顺流而东故曰“下”。此皆归路所经历。洛阳,即公故乡。自襄阳上陆而北,故用“向”字。上句最妙,太白所谓“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意,“便下襄阳”,亦“千里江陵一日还”也。总写归兴神理,如见先预算路程,归意切甚矣!(卷中,页124-125)

《诗话》

:粉,亦不必谓白,转称花之艳丽。杜少陵诗:“波漂菰米沈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白香山诗:“巫女庙花红似粉,昭君村柳翠于眉。”韩致光诗:“绿搓杨柳绵初软,红晕樱桃粉未干。”是也。(卷四,页219)

《详解》

:“波漂菰米沈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秋兴八首》其七)菰生池中,至秋结实,如米,故曰菰米。……坠粉红,言落花散于波际也。粉,称花之艳丽,不必谓白色。白香山诗:“菡萏红涂粉,菰蒲绿泼油。”又:“巫女庙花红似粉,昭君村柳翠于眉。”其义可见已。或说红者,所谓陈红腐,坐粉为白莲,致此牵强矣。(卷下,页233)

《诗话》

:杜诗《崔氏东山草堂》用“真”韵,内押“芹”字,盖出韵之失。当时诸家往往有之,皆一时趁笔之误耳。《随园诗话》云:“余祝人诗,‘七虞’内误用‘余’字,意欲改之。后见唐人律诗,通韵极多,因历举唐诗以为一法。”予竟不以为然也。夫通韵,古诗所用。唐人韵法极严,何敢于近体用古韵?此犹王右军书帖多误字,岂可为典要乎?后学以是为口实,效尤文过,不思之甚也。(卷六,页297)

《详解》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剥,削皮也。《长安志》:“白鸦谷,在蓝田县东南二十里,其地宜栗。”“青泥坊,在蓝田县南七里。”坊,堤也。此地芹,意亦名产,秋末芹尤不易者。饭煮芹,芹杂米为饭也。地既幽静,佳境供给皆用当地名产,亦山庄风味尤所以爱也。“芹”韵,走入十二文,盖一时趁笔之误耳。或谓当作“莼”,然“莼”岂可作饭耶?且非“莼”之时也。盖出韵之失,当时诸家亦动有之。夫通韵古诗,所用唐诗韵法极严,何敢于近体用古韵乎?犹王右军书帖多误字,皆玉瑕锦颣,不可效尤也。学者或近体押通韵,藉为口实,是寿陵学邯郸之步,故为详辨之。(卷上,页67-68)

二、对偶之法炉火纯青

对偶(或对仗),从内容和形式上说都是律诗的核心,它要求句式整齐、节奏铿锵、声律和谐。杜诗对偶之法可谓炉火纯青。先看《诗话》

总论对偶:

《石林诗话》曰:“王荆公尝有‘自喜田园安五柳,但嫌尸祝扰庚桑’之句,有人称其的对。公曰:‘伊但知柳对桑为的,然庚亦自是数。’盖以十干数之也。”《明道杂志》曰:“苏公诗云:‘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蓭初白头。’黄九云:岂有用‘白’对‘天’乎?公哂之。”余尝读此说,因每阅唐诗,留心推例,凡数目、干支、尺度、量衡、五色、五味、四方、四时,此中文字,交互对偶,又与天地、朝野、仙凡、公私、昼夜、晨夕……等反对文字亦皆递互取对,纵横自在也。杜工部:“白首多年疾,秋天昨夜凉。”“百年双白鬓,一别五秋萤。”“远传冬笋味,更觉彩衣春。”“飞霜任青女,赐被隔南宫。”“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白花檐外朵,青柳槛前梢。”“翠石俄双表,寒松竟后凋。”“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别筵花欲暮,春日鬓俱苍。”“不返青丝鞚,虚烧夜烛花。”……“扁舟不独如张翰,皂帽应兼似管宁。”“郑公彩绘随长夜,曹霸丹青已白头。”“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始散紫宸朝。”“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夫触类隅反者,略举例而足,是何不惮烦之甚,亦唯为蒙学致婆心,且不虚诸子之劳耳。(卷五,页268-275)

赵按:上举对偶例多为杜诗五律,七律仅四例,而《详解》解三例。

《详解》:

“扁舟不独如张翰,皂帽应兼似管宁。”(《严中丞枉驾见过》)此承“地分”句,言己之萍踪。其始入蜀也,原如张翰一时起意,趁人扁舟入洛,仓卒之举自贻悔恨。今乃不能归,竟如管宁寓于辽东,皂帽布裙,穷困自守也。胡燮亭云:“公避乱入蜀,当日原贸贸然不暇远虑,遂匏系不归,坐消岁月,赍志以殁。其误在入川一举,所以深悔也。”案:张翰,字季鹰,是羽翰之翰,平声,今用作仄声,后人遂袭之,故刘辰翁云“翰不平声”。据之,盖自此诗创用也。(卷中,页111-112)

《详解》: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始散紫宸朝。”(《腊日》)纵酒,谓剧饮。蔡邕《独断》:“腊日纵吏民宴饮”,盖因祭夜宴,故曰“良夜醉”。紫宸,本谓天帝之居,唐比以为殿名。日视朝之所散,朝腊日,朝贺礼毕,退散也。此联错综成句。且欲谋,夜宴正在散朝之后,是倒句法,言始散紫宸之朝,而还家欲谋良夜之宴而纵饮也。(卷上,页37-38)

《详解》: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登楼》)上句与起句“花”字通气,下句承第二句。春色来天地,言淑景遍天地间,犹言满世界,状兵祸之惨稍定,太平之象方萌也。变者,聚散倐忽、变化无常也。浮云变古今,言乱臣贼子何代无之!然倐忽变灭若浮云然,即吐蕃犯阙亦已败走,江山依然,天日维新也。古今二字,系古来据蜀反者之迹,段子璋、徐知道在其中矣,特用“锦江玉垒”,取文字之雄丽以寓太平之庆也。上句宏壮,下句沉浑,天地古今议论正大,岂徒模写江山而已哉?前人谓二句可抵一篇《王命论》,非过称也。余尝谓,此联杜律中压卷,乃是古今来擅场,真天工非人力也。(卷中,页155-156)

赵按:细加区分,对偶可分出多类。就《详解》与《诗话》而言,可归纳以下几类。

(一)自对/当句对

《诗话》

:一句中本自为对偶,谓之自对体,亦曰当句对。就句对,方板中用活时用之。……杜甫:“白狗黄牛峡,朝云暮雨时。”“小院回廓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楚宫腊送荆门水,白帝云偷碧海春。”“去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连。”“长年三老遥怜汝,捩柁开头捷有神。”“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竹寒沙碧浣花溪,橘刺藤梢咫尺迷。”……此皆出于自然,故工而无痕,强着意效之,失于破碎矣。(卷二,页91-96)

《详解》:

“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涪城县香积寺官阁》)寂寂,赏其远嚣尘;悠悠,静适意。上句阁中所有,佛地幽深;下句江中所见,水鸟自得。此联就句对,“春”字犯。(卷中,页126)

《详解》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曲江对酒》)句中各自为对偶,谓之当句对,亦曰自对体。细,谓片片相次闲落,形容微风徐来轻拂苑外花枝,与江头落絮霏霏相逐,红白错乱而飘落水面也。(卷上,页54)

《详解》

:“去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白帝》)自句对格(赵按:“去马”对“归马”)。去,一作“戎”,今从《辑注》正之。如,犹如意之“如”。盖马驮物而去,劳苦进迟,既解任而归,畅然安逸,蹄轻而翩翩也。(卷中,页211)

《详解》

:“长年三老遥怜汝,捩柁开头捷有神。”(《拨闷》)长,上声。此亦当句对格(赵按:“长年”对“三老”)。薛益《分类》:“峡中以篙师为长年,柁工为三老。凡欲发船,则捩转柁尾,船头便开。”朱鹤龄《辑注》:“川中人以掌前梢为开头,今名看头。然则捩柁属三老,开头属长年矣。”盖主船头用年长练习者,故曰“长年”,就中最老于事者推之司柁。其人不过三四辈,故尊之曰“三老”。(卷中,页177)

《详解》

:“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身既老,时复危,而为远行之别,古今所同悲泣。今忍断肠之恨,而解携别去,则各天风烟,徒怅望伤目,兵甲阻绝,江湖杳渺,非翼而飞,不可复见,所以维舟苦惜也。“古往今来”“断肠分手”是当句对。(卷下,页284)

《详解》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三)此首想象草堂之荒芜。起句谓前溪依旧,景境清丽。次言门巷荒塞,幽丛没人,咫尺不想见也。橘刺伤手不可近,藤蔓缠足不可行,故特举之(赵按:“菱刺”与“藤梢”是当句对)。(卷中,页147)

(二)虚实对/轻重对

《诗话》

:虚实对,或谓轻重对,亦避板活手段也。范晞文《对床夜话》云:“老杜诗‘不知云雨散,虚费短长吟。’‘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句意适然,不觉其为偏枯,然终非法也。柳下惠则可,吾则不可。”罗大经《鹤林玉露》云:“杜陵诗‘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陈后山诗‘辍耕扶日月,起废极吹嘘。’或谓虚实不对,殊不知生为造成为化,吹为阴嘘为阳,气势力量与日月字正相配也。”二说或拘挛或穿凿,齐固失之矣……杜甫:“自惊衰谢力,不道栋梁材。”“天子多恩泽,苍生转寂寥。”“社稷堪流涕,安危在运筹。”“老被樊笼役,贫嗟出入劳。”“筋力交雕丧,飘零免战兢。”“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已拨形骸累,真为烂漫深。”……“徒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春来准拟开怀久,老去亲知见面稀。”“推毂几年惟镇静,双裾终日盛文儒。”“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紫气关临天地壮,黄金台贮俊贤多。”……宋明诸家用此法尤多,不可胜举也。(卷二,页97-101)

《详解》: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野望》)(赵按:唯,《诗话》作“徒”)迟暮,犹言老衰。《楚辞》“恐美人之迟暮”,是其出处,故有顾影自惜之意。供,犹言委也。涓,小流滴也;埃,尘也:谦言甚少,犹云尺寸也。答,酬报也。前联思家,此则思国,盖此生老衰,夙志蹉跎,男儿七尺之躯徒供病度日,无复有能为昔虽通籍朝廷,忝备近侍之官,未尝有尺寸之功,报答圣主之恩,不胜遗憾之至,窃惭愧自叹也。夫以稷契辈人而使老弃闲旷,非唯不形怨望,且惓惓如此,忠厚之至也。“迟暮”“涓埃”,虚实对,亦曰轻重对。(卷上,页109-110)

《详解》

:“春来准拟开怀久,老去亲知见面稀。”(《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三)春来,紧承前四句,待如是烂漫拟欢娱遣兴,而老境无聊,亲知皆各天即莺燕花柳,亦奚以为哉!“准拟”“亲知”,虚实对法。邵注谓之假对,误矣。假对者,借声对也。(卷中,页195)

《详解》

:“推毂几年惟镇静,曳裾终日盛文儒。”(《又作此奉卫王》)(赵按:曳,《诗话》作“双”)推,他回反。……“惟”字用《尚书》语法,典雅得体。镇静,言节制严肃,处事从容。……一联赞文武具美,所以乐享斯楼。而上句应起句,下句以生结句。“镇静”“文儒”是虚实对。胡燮亭云:“上界赋楼已足,此联归重楼主。”言受推毂重寄节度大邦有年,威德所服惟镇静清寜,不必用武一方赖以晏然。于是文雅风流,多曳裾之儒客,高楼之宴,诗酒交欢,终日逍遥兴殊不浅,而吾亦得厕其中,喜承恩之幸也。(卷下,页282)

《详解》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愁》)底,何也。涡,水旋流也。峡中水波圆折者,名曰盘涡。此峡流最险之处,不宜浴鹭,而鹭乃攸然若得其所者,公出峡之志欲翼而飞,彼则羽翰自在,何天不可飞而不肯去?是何心性自得乃尔?殊可怪耳,与“独鹤不知何事舞”同一感叹。独树着花,灿烂自与他木分色,殊有得意扬扬之态,亦使人不忿也(赵按:“心性”与“分明”为虚实对)。曰底曰自,并有在彼而不关我之意,盖巫峡风土之恶非所宜久居,而公留滞于此,不堪郁郁之叹,因愁之切,痴情咎物也。(卷中,页199-200)赵按:“独鹤不知何事舞”,乃杜甫七律《野望》中诗句。《详解》谓:“独鹤孤寂,应无意于舞而蹁跹自乐,故曰不知何故乃尔,讶其无情也。……公因己相感,钟情之极,生斯痴想,殆有欲哭之意。”(卷中,页123)

(三)借对/活对

借对,又称假对、假借对、活对等,可分为借字、借音两类。这种形式美的追求,显然是受了民歌的影响,委婉含蓄,机智幽默。

1.借字对

《诗话》:

真假取对,谓之借对,亦曰活对。肃宗:“推诚抚诸夏,与物长为春。”沈佺期:“静夜思鸿宝,清晨朝凤京。”杜甫:“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云断岳莲临大路,天晴宫柳暗长春。”“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欲辞巴徼啼莺合,远下荆门去鹢催。”“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卷四,页216)

《详解》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一联极写春朝和暄光景,见时和物育,泰平气象。“龙蛇”“燕雀”,真假取对,谓之借对。宫殿燕雀,暗用大厦成而燕雀贺之意。时禄山乱后,殿阁新修也;不然“和人”用燕雀,不免唐突矣。风微二字,言朝景之静,而形容燕雀轻态宛然如见。(卷上,页40-41)

《详解》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曲江二首》其一)江上小堂,盖贵游所设亭馆处处傍岸有之也。巢翡翠,以其荒凉无人,竟视为栖息之所也。苑,即芙蓉苑。冢,知陇反。高冢,尊贵所葬。卧,倾倒也。秦汉间公卿墓以石麒麟镇之,盖唐时亦或设此也。……“翡翠”“麒麟”,真假取对。(卷上,页50-51)

《详解》:

“云断岳莲临大路,天晴宫柳暗长春。”(《题郑县亭子》)云断,云开也。西岳华山峰如莲花,故曰岳莲。《华山记》:“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因名曰华山。”妄矣。明王履《华山玉女峰记》:“西峰东面窊隆如莲花,此所谓莲花峰也。”……盖登亭之初,华山为云所藏,既而云开,莲峰兀然现乎天表,峻峰岧嶤之势若直向大路俯临者然也。暗,谓郁郁。长春,宫名,后周武帝所筑,在强梁原上,去亭颇近。盖天气快晴,各处明朗,独长春宫故址杨柳郁茂而暗,物色浑然也。“莲”“柳”,真假对。(卷上,页61)

《详解》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九日二首》其一)竹叶,谓酒。张协《七命》:“豫北之竹叶”,注:“酒名也。”人公自谓也。无分者,以病不能饮,故无复交分也。不须开,言其无用。渊明所谓“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禁”也。盖九日登高,饮菊花酒,自古佳节之例,今不能饮,菊亦何为?故言自今以后,不须复为重阳开耳。两句一连流走直下,所谓流水对。“竹叶”“菊花”,亦真假对。(卷下,页265-266)

《详解》

:“欲辞巴徼啼莺合,远下荆门去鹢催。”(《奉待严大夫》)徼,音“叫”,西南边界曰“徼”,犹东北谓之塞也。巴徼,谓阆州。欲辞巴徼,言将为荆南之游。合,犹云“遍”。啼莺合,言彼此相和,到处绵蛮,谓春已深也。鹢,音“逆”,水鸟,能避风,故江头人彩色画于船头以为饰,因谓船为鹢。去鹢催,言舟已欲发也。公自武之去,在蜀无所依,乘啼莺合之候,方欲辞巴徼而远下荆门。去鹢旦夕将发,适当是之时闻武再镇蜀,遂不果行,留以待之,盖殆欲彼此相失而幸得不龃龉,亦自喜之词也。去鹢,借对(赵按:即与“啼莺”借对)。(卷中,页273-474)

《详解》

:“朱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秋兴八首》其六)此叙昔日曲江游观水陆繁华之盛。绕岸诸家亭馆,织珠为帘,刺绣蔽柱,多为仙鹤宛转之形,故曰“围黄鹄”。《西京杂记》:“昭阳殿柱俱雕黄鹄文。”此用之。……起白鸥,暗翻用海上翁事,言其繁华喧阗也。“黄鹄”“白鸥”,真假对。(卷下,页230-231)

2.借音

《诗话》

:假对,即借声对,以音取对也。然非较著者不为也。李白:“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楠,与“男”声同。杜甫:“次第寻书札,呼儿检赠篇。”(《哭李常侍峄二首》其二)第,音通“弟”。“信宿渔人犹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渔,音通“鱼”。“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胡,音通“狐”。“峣关险路今虚远,禹凿寒江正稳流。”峣,音通“尧”。(卷四,页213-214)

《详解》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秋兴八首》其三)一联感在“还”“故”二字,盖渔人、燕子皆当去而且滞,以况己之飘泊不定。(赵按:渔,音通“鱼”,故“渔”“燕”假对。)(卷下,页222)

《详解》: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诸将五首》其二)胡来,谓回纥为仆固怀恩所诱,与吐蕃连兵入寇。……龙起,谓高祖创业。晋水,在晋阳县,即兴王之地。《册府元龟》:“高祖师次龙门,代水清。”代水,即晋水也。盖当时创业之盛,不唯人助顺效力,天地亦复应之也。(赵按:胡,音通“狐”,则“胡”“龙”为假对。)(卷中,页183)

《详解》:

“峣关险路今虚远,禹凿寒江正稳流。”(《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一)峣关,在蓝田南,观行之所经。公为忧其险远,尤危之切矣。今已归到江陵,则彼自险远于我,无复预,故曰“今虚远”。骨肉相慰劳,喜极之辞也。郭璞《江赋》:“巴东之峡,夏后疏凿。”三峡,天下危滩。今冬寒水退,江流正稳,公方拟出峡下江陵,故亦喜之也。峣,音“尧”,“峣关”“禹凿”是假对。(卷下,页273-274)

《诗话》:

余《咏人影》诗:“旅馆寒灯向隅坐,秋郊斜日先身行。”以“身”对“隅”,或者讥之。范石湖诗:“一冈邑屋旧河滩,却望河身百里间。”陆放翁诗:“旋籴街头数升米,黄昏看上店身灯。”身,谓中央,此其所以对“隅”也。杜诗:“生理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生理,资生、经理之事,然借腠理以对“颜”也。(卷五,页266-267)

《详解》

:“生理祇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赵按:祇,《诗话》作“秪”。)生理,资生经理之事。黄阁,即黄门。先朝改门下省曰黄门省,严公尝为黄门侍郎,故称“黄阁老”。今公虽得归草堂,素无产业,何以养妻子?故曰“祇凭黄阁老”,祇仰给严公而已。付,委托也。紫金丹,道家仙方,服之令人不老不死。自悲衰暮,扶衰无术,将求济仙丹,亦不得已之至也。以“理”对“颜”,借腠理也。与沈佺期“姓名虽蒙齿录,袍笏未换牙绯”同真假取对,谓之借对,亦曰活对。(卷中,页149)(赵按:“齿录”“牙绯”,亦为借对。)

(四)流水对

“流水对”,又称作“串对”或“走马对”。其出句和对句在意义上是一气贯注的,一联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宋人所谓“十字对”“十四字对”,即“五言流水对”“七言流水对”。从形式上说分为单句流水对和复句流水对,后者表现为承接、因果、假设、转折等关系。概言之,表现为三个特点:文意连贯,浑然一体;对仗工稳,逻辑性强;活泼流走,富于变化。

《诗话》:

联中有两句一连流走直下者,谓之“流水对”。老杜好用此法:“喜无多屋宇,幸不础云山。”“直愁骑马滑,故作放舟回。”“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但遣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皆直述其事,意脉一贯,昔人所谓作文字如写家书者。又:“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傍人为正冠。”将一事翻腾作两句,融化妙绝。“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邱。”倒装而流水对,法尤妙。(卷六,页329-330)

《详解》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二句一连流水对法。闲居曾不引客,故任落花埋径,是不惟懒慢,抑亦惜花也。今为君过临,始开门相迎,盖好客跫音屣履而出也。蓬门,葺以蓬者,盖入园小门也。曰今始,不开久矣;曰为君,特延迎也。(卷上,页97)

《详解》: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咏怀古迹五首》其二)上句承“深知”来,宋玉厚其师,公深知其情,故千载之下怅望相感,为悲其悲而一洒泪也。下句承“吾师”,言钦仰才德,直欲师之,而陈迹萧条,邈为异代之人不得与之同时,殊可恨也。……此联流水对,但惜失黏落平侧。《渔隐丛话》云:“如老杜此篇,与严武‘漫向江头’、韦应物‘夹水苍山’自是一体。”(卷下,页240)

《详解》

:“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一)闾,里门也。阎,里中门也。揖让,谓风俗归厚,民以和睦。草堂有四松万竹。松竹荒芜,点化“归去来辞”。上句承“文翁”,赞政化之美;下句承“茅屋”,述归住之喜,言文翁之化民还揖让,闾阎辑睦,则旧居虽荒亦不必论,直宜归住耳。苍生心事,忠厚殷勤,见舍己为民之切。时成都罹祸乱,风纪颇敝,故望其挽俗还淳也。右四句一连须一气读(赵按:流水对方有此效果)。(卷中,页144)

《详解》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傍人为正冠。”(《九日蓝田崔氏庄》)晋桓温九日游宴龙山,参军孟嘉从之。风吹嘉帽落,而酩酊不知。温命孙盛为文嘲之。短发,秃颅也,正承“老”字来。此将一事翻腾作一联,十四字一气读下,谓之流水对。意紧承上尽欢来,见风流盛欢,旷达快活,乘兴尤剧。(赵按:此处侧重“流水对”。)(卷上,页69)

《详解》

:“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邱。”(《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上句所历之境,入山渐深,涧道尚寒,冰雪未融。下句所到之候,山益幽静,林邱、石门,夕景深窅。两句串读,然错综成句,倒装而流水对,法尤奇。盖侵余寒、历涧道之冰雪,至斜日到林邱之石门也。石门或以为山名,见其与涧道为对,不必实指其地。(卷上,页22)

三、字法句法章法之巧妙

所谓字法,是指遣词造语之法。句法,是指一句或几句诗的组织法或结构法。所谓章法,是指一首诗或连章诗的布局谋篇法。杜甫极其重视此三法,原因就在:“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文心雕龙·章句》)

《诗话》:

老杜:“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雍陶:“初归山犬翻惊主,久别江鸥却避人。”吴融:“见多邻犬遥相认,来惯幽禽近不惊。”句法相袭而反其义,所谓换骨脱胎之法也。(卷三,页130)

《详解》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南邻》)惯,熟也。宾客,公自谓也。公数过其家,故儿童亦惯见而喜其至,盖本言主人喜客,却以儿童之喜,形出其喜也。堂前庭曰除。山人常施食驯禽游阶除,了无惊猜,悠然忘机,尤见野趣,不必称其行惠及于禽兽也。(卷上,页93)

《诗话》

:凡一题而赋数首者,不唯宜各换意境,亦须格局变化不肯雷同,譬如观演剧,每出改观,若篇篇体裁同一机轴,略无变易,令人欠伸耳。观少陵《秋兴八首》、《何将军山林十首》,首尾布置,有起有结,每章各有主意,或赋景,或写情,错综变化,用正用奇,不可方物也。(卷四,页177)

《诗话》:

猥拟古人名作,政自敢与昔贤抗衡,多见其不知量耳。宋洪迈从孙倬丞宣城,自作题名记,迈告之曰:“他文尚可随力工拙下笔,此记岂宜犯不韪哉?”盖韩文公有《蓝田县丞厅壁记》。今以其题目同之,而以为犯不韪,其谨厚何如哉!服元乔社友有赋《秋兴八首》者,以书谕,改题曰:“少陵秋兴,千古独步,李空同辈,刻意摹拟,不能为优孟,况吾侪乎?”夫拟效之作,实夺其人,仅可为也。不然,宜仅避耳。其见正相符。后生轻薄,不自知其身分,动辄敢犯不韪,珠玉在侧,不胜形秽,可不惮也哉!(卷四,219-220)

《详解》:

凡一题数首作,合数首为章法,有起有结,有伦序有照应,气脉相承,线索一串,故读者须连看局法变化、意思断续,方见妙,是其要诀也。此八首(按:《秋兴八首》),自是古今绝调。钟伯敬斥之“孙山拗甚”,《随园诗话》亦以为不足喜,可笑不自量耳。(卷下,页237)

《诗话》:

曹唐《大礼》诗,七律四首,允称杰构。然诗中“千官”三见,“天坛”“玉藻”并再见,识者病其复用。余谓不特此也,四章俱叙曙景,不耐雷同,虽多奚以为?如老杜《秋兴八首》,长安、夔府、昔事、今况、昼夜、阴晴、俯仰行坐、情景互叙、悲欢交集、意旨辞采、未尝犯重、错综变化、不可端倪、调剂停匀之妙,尤见良工苦心,所以为千古绝作也。(卷五,页277)

《详解》:

兴,起也。晋潘岳有《秋兴赋》,言因秋而感兴,重在兴而不在秋也。时公寓夔州之西阁,故国千里欲归不得,适值悲秋百忧交兴,故槩名《秋兴》。唯首章纯叙秋,后不必然,时见秋意已。八首皆沈雄富丽,杜律中尤有力量者。怀乡、恋阙、慨往、伤今,公之生平具见于此,乃公一生心神结聚所作。(卷中,页217)

《诗话》

:“眼字”陗而稳,殊可吟玩(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谓之眼字)。五言,唐太宗:“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王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杜甫:“峡云笼树小,湖日荡船明。”“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竹光围野色,舍影漾江流。”“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七言,杜甫:“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浑然圆妥,工而无痕。眼字亦谓之响字,要活,活则自响。(卷五,页233-235)

《详解》

:“返照入江飜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返照》)岸头石壁倒映水中,反景摇波,岩影飜转。山村树色,反景分明,归云拥蔽,庄屋失去。此联字字着意,以飜字写返照,以失字写归云,两字所谓诗眼。盖云影断续归去,反景乍见乍灭也。(卷下,页261)

《诗话》

:敢论、肯信、忍能、忍更、可堪、可无、可能、得非,诸如此类,皆不用岂字,而势自相反。……杜甫:“久客得无泪?故妻难及晨。”“将军不好武,稚子总能文。”“起晚堪从事,行迟更学仙。”“云近蓬莱常五色,雪残鳷鹊亦多时。”“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能忘折野梅?”“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短墙若在随残草,乔木如存可假花。”……亦皆加“岂”字看,盖古人多以语急而省其文者,如书“不慎其德,虽悔可追”。又“我生不有命在天”,《左传》:“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孟子》:“虽褐宽博,吾不惴焉。”不唯诗词也。(卷五,页235-237)

《详解》

:“云近蓬莱常五色,雪残鳷鹊亦多时。”(《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蓬莱,即大明宫。高宗时改曰蓬莱宫,取殿后蓬莱池为名,以拟海上仙山,后复为大明宫。此仰见朝霞映宫,因言云成五色,仙寰瑞气以其近蓬莱,故常然也。常者,不独今朝也。沈约《宋书》:“庆云五色者,太平之应也。”暗用此意以寓祝。鳷鹊,汉宫观名,借用以对蓬莱,谓深宫殿阁亦多时,加“岂”字看,言当不日消融也。(卷上,页43)

《详解》

:“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能忘折野梅?”(《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绣衣,指王侍御。汉武帝时,御史领绣衣直指使,出讨奸猾,治大狱。皂盖,指高使君。《汉志》:“二千石,皂盖,朱旛。”能忘,言定不忘也。折梅,假用陆凯诗语。公所居江边有梅,见《和裴迪》诗。盖高尝既过草堂,当梅花之时折折枝赏玩,故言此以促之。今复烂漫方盛,能不忆曾游之兴邪?顾修远云:“起联自叙萧条中具有气岸,三四是白屋中闲景,如此幽野中,绣衣、皂盖俨然炫曜,忽来喧热,从极冷写到极炎,布置甚奇。”(卷上,页108)

《详解》: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雨不绝》)罗含《湘中记》:“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雨止还为石。”旋,逐旋也,因为可罢而不罢之辞。将,率也。乳子,雏也。石燕形有大小,小者随大者,而翔如将雏之状也。行云,谓巫山神女之云。莫,犹岂无也。巫山云雨本神女自行,故曰“莫”。自湿,此并用其地方事。因雨不绝,想象言之。零陵石燕之飞翔,还应引雏舞而不止,巫山行云的神女亦得无自湿仙衣乎?何其可已,而不已也。(卷下,页257)

《详解》:

“短墙若在随残草,乔木如存可假花。”(《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三诗句)随残草,言随草莱而埋没也。残,衰残也。时冬,故曰残草。可假,犹言何须可假花,言何必假花,然后始赏也。时未及春,故云。二句并歇后语也。公想江陵古迹,未知两贤故宅何如,即旧墙或存,亦恐荒庭草蔓相随,废坏而已。幸古木尚在,虽未着花,而爱可敬也。此就其地景慕昔贤,寄怀古之兴,慰流寓之恨。顾注以鸠居立说,赘辨絮烦,恰是痴人说梦。(卷下,第276页)

《诗话》:

杜诗:“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虚字斡旋之妙,圆转如珠走盘。然学者好效此,则不胜破碎矣。盖诗用虚字,犹构舍之用榍子也,若不善用,动摇欲颓,岂可浪用乎?(卷六,页294-295)

《详解》: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曲江二首》其一)二句看他用虚字之妙,语势圆转,如珠走盘。然学者好效此,则邻女效颦矣。(卷上,页50)

四、用典实考礼制之技巧

用典实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法,可以简驭繁,使作品含蓄典雅。杜甫用典精切过人,法门万千,《岁寒堂诗话》所谓:“诗以用事为博,始于颜光禄,而极于杜子美。”

(一)用典

《诗话》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傍人为正冠。”人只知“吹帽”为孟嘉事,而不知“正冠”亦用《家语》子路语。“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伯仲之间,取诸《典论》,因用《陈平传》“天下指挥则定”对之。“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宠光,《诗·小雅》语。点注,见钟会《孔雀赋》。“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赵按:峡,原作“更”。)声悲壮,本于祢衡《渔阳挝》,故星动摇亦取诸《汉武故事》,正得斤两相称。诗律之细如此,真无一字无来历,杜诗岂可轻读乎哉?“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途穷那免哭,身老不禁愁。”此并下句偏枯,偶失之也。邵注引“孔伸年老失意,不禁愁恨。”伪苏所捏造耳。如:“子云清自守,今日起为官。”用借对法,假“云”对“日”,两句一意,故不病偏枯,非后人所敢学也。(卷六,页305-306)

《详解》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傍人为正冠。”(《九日蓝田崔氏庄》)晋桓温九日游宴龙山,参军孟嘉从之,风吹嘉帽落,而酩酊不知。温命孙盛为文嘲之。……余按:吹帽既用典故,若正冠无出处,则偏枯矣。盖亦用《家语》子路语,正得斤两相称,此良工心独苦处,读者昆仑吞枣,良可叹也。(赵按:此侧重用典。)(卷上,页69-70)

《详解》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咏怀古迹五首》其五)伯仲之间,言甚近似……魏文帝《典论》:“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张辅《名士优劣论》:“睹孔明之忠,奸臣立节矣。”殆将与伊吕争俦,岂徒与乐毅为伍哉!《蜀志》本传:“执白羽扇指挥三军。”《汉书·陈平传》:“天下指麾则定矣”。……一联用典层迭而浑然融化无迹,若天成自然,岂不尤妙邪!(卷下,页249)

《详解》

:“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江雨有怀郑典设》)宠光,《诗·小雅》语。此言雨师润泽之惠如蒙宠爱恩光也。蕙,兰属也。与多碧,雨与之色而增深碧也。点,雨点也。魏钟会《孔雀赋》:“五色点注,华雨参差。”此转用,言雨点所注也。舒小红,桃花始小开也。二句新晴之景,顿增如是佳况,爽然快人心目,闇闇郁闷如洗,可谓烦恼即菩提矣。所以兴怀良友,而恨不得共玩也。(卷下,页297)

《详解》: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五更,寅时也。城楼近晓,击鼓吹角,以警戍卒,是阁上所闻时,属雪后霜空肃然,故其声殊悲壮也。后汉祢衡善击鼓,为《渔阳掺挝》,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此暗用其语。是时崔旰之乱未息,故警备犹严也。三峡之水,阁上所下瞰,天汉星映波,的皪随流动摇,亦将晓之景也。《汉武故事》:“星辰动摇,东方朔谓民劳之应。”此亦用其语,故与前句斤量相称。然只是即景语,不必取其意也。或引《天官书》:“星动为用兵之象”,泥矣。未必太平时,星光不动也。蔡绦《西清诗话》云:“作诗用事,要如释语,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如少陵此联,人徒见陵轹造化之工,不知乃用故事。此说,诗家秘藏也。(卷下,页253-254)

《诗话》

:作诗,审于用事,不可貂续偏枯。……《丹铅录》亦云:“少陵《滕王亭》诗:‘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中。’修竹,用梁孝王事;犬吠云中,用淮南王事,人皆知之矣。但怪修竹本无莺啼字也,偶见孙绰《兰亭诗》:‘啼莺吟修竹,游鳞戏澜涛。’乃知杜老用此也。读书不多,未可轻议古人。”此皆至论精密,为后进合录之。(卷六,页331-332)

《详解》

:“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中。”行云流水对法。此登山顶所见,端是王宫气象,殆非人间世界。亦见山高境幽,且双夹道观,妙甚。《汉书》:“梁孝王筑平台,苑中有修竹园。”《神仙传》:“淮南王安丹成升天,余药在中庭,鸡犬舐啄之,皆仙去,鸡鸣天上,犬吠云中。”此用其事,而构句自然浑化无痕,止觉俊丽,似非用事。公《禹庙》诗:“空庭垂橘柚,古壁画龙蛇。”系禹王事,亦与此同一法。(卷中,页132)

(二)虚用史实

《诗话》:

杜诗“奉使虚随八月槎”,唐彦谦亦云“烟横博望乘槎水”。此盖唐人所惯用。然据《史记》《汉书》,并无张骞乘槎之事。张华《博物志》止载近世有人居海上,每年八月见槎来,不失期。遂赍粮,乘之到天河。宗懔作《荆楚岁时记》,乃附会穷河源与到天河,以为张骞事,后人遂袭其杜撰耳。《尚书故实》记司马道士承祯白云车事,末云:“至文宗朝,并张骞海槎,同取入内。”不知是物果为何等,殊可怪也。(卷四,页194-195)

《详解》:

“奉使虚随八月槎”(《秋兴八首》其二),赵按:此解甚细,先引《史记》《博物志》《荆楚岁时记》详辨“八月槎”之事,最后说:“此即八月槎,而奉使竟无涉。故诸注以为公误混用。然公又有‘乘槎消息断,无处觅张骞’之句。”“此虽荒唐附会,公亦承袭用之尔,点‘八月’字,取诸《博物志》,因时秋也。虚随,翻古事也。夫八月槎,竟能到天河,今公不得归朝,是乘槎之事徒作虚随矣。胡燮亭云:‘虞注以为公自比张骞’,则公流落之客,奉使二字属无谓。或又妄谓是时吐蕃入寇,遣御史大夫李之芳使虏,为所留,公盖伤之,此尤无涉,绝不通。上下线索,从横处插出,不顾死活矣。细测其意,奉使,暗指严武节使来蜀,而公随之,原欲借其仙槎以达天朝。公《立秋院中》之作云:‘主将归调鼎,我还访旧邱。’此乃素志。何期郑公中殁,竟虚随八月之槎耳。”(卷下,页220)

(三)考礼制

《诗话》:

王阮亭《香祖笔记》云:“杜诗‘户外昭容紫袖垂’。盖唐制:天子临朝,则用宫人引至殿上,至天佑二年始诏罢之。是全盛之时,反不如衰乱之朝为合礼也。”又:“郎官直亦有‘侍女新添五夜香’之句,竟不晓侍女是何色人也。宋明以来,乃为严重矣。”予按:韩退之《红桃花》诗:“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亦指此事,是禁中宿妓也。杜诗又有“辇前才人带弓箭”之句。唐制:天子游幸,官女骑马扈从,不典尤甚。彼方男女之别特严,而朝廷之间却多此风流,何也?(卷二,页56-57)

《详解》:

“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紫宸殿退朝口号》),昭容,女官,位正二品,为九嫔之第二。唐制:天子临朝,宫人引至殿上。左右相并,面内却行,以雉尾扇障翳天颜,升座之后乃开去,不欲使众人见宸仪升降之容也。垂,谓亸袖也。百官列立,庭上刮目以待朝仪。既而天子出御,便先认昭容垂紫袖而出。先见于户外者,以其先于天子也。引,导引也。朝仪,谓天子临朝仪容,宸仪既临殿上,两昭容引导以赴御座也。(卷上,页44~45)

《诗话》:

杜诗:“麒麟不动炉烟上”,言大明宫朝仪。炉元不动,不须言,而特曰“不动”者,言其势殆欲活动而帖然能不动也。(卷三,页112~113)

《详解》:

“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其二)拆用麒麟炉、孔雀扇。麒麟,瑞兽,御炉所铸。不动二字妙,见器之重大,铸之巧妙。言其势殆欲活动而帖然能不动也;且未言炉,只曰麒麟,是活物,则当动而不动,语法尤工。又与“上”字有开合,亦妙。(卷上,页75)

五、考杜甫卒月之细

《诗话》:

蕉中《遨头日祭少陵诗序》曰:“四月十九日,浣花遨头日也。”按谱:大历五年,公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玠乱入衡州。欲如柳州,至耒阳暴卒。则遨头之日,疑是忌辰也。余院藏公画像,是日设供祭之。此说臆度失考。按《蜀记》:“梵安寺,乃杜甫旧宅,在浣花,去城十里。大历中,节度使崔宁妻冀国夫人任氏亦居之。后舍为寺,人为立庙于其中。每岁四月十九凡三日,众遨乐于此。”又费著《岁华纪丽谱》:“四月十九日,浣花佑圣夫人诞日也。太守出笮桥门,至梵安寺,谒夫人祠,就宴于寺之设厅。既宴登舟,观诸军骑射,唱乐导前,泝流至百花潭,观水嬉竞渡。官舫民船,乘流上下。或幕帟水滨,以事游赏,最为出郊之胜。”浣花遨头由缘如此。少陵之卒,在十月之交,余详诸《杜律解》,其证尤明。(卷四,页195~197)

《详解》:

宋时成都太守自二月二日出游,号为“遨头”。士女列床观之,群然趁春行乐,四月十九日乃止,是日谓之“浣花遨头”。宴于公草堂沧浪亭,……后学之瓣香或以为公之忌辰,是因年谱云:“四月入衡州,欲如柳州,至耒阳暴卒。”而致此臆料耳。尝见顾修远说,曰:“公《长沙送李衔》诗:‘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末云‘朔云寒菊倍离忧’,公自干元己亥避地于同谷,至大历庚戌,实十二秋矣。公是年卒,‘朔云寒菊’,应是秋末冬初。公之卒月不可考,据是诗当卒于冬。”此以诗为断最确,但恨其忌日终靡得而详焉。“浣花遨头”,乃浣花佑圣夫人诞日。《蜀记》:“浣花梵安寺,本杜甫旧宅。大历中,节度使崔宁妻任氏居 之。奉佛甚笃,遂舍为寺。人为立庙于其中,四月十九日众遨乐于此,是也。(卷上,页18~19《诗圣杜文贞公传》)(赵按:顾修远即顾宸。所引顾氏语见其著《辟疆园杜诗注解》七律卷五《长沙送李十一衔》诗题解,文字略异。)

综上所述,作为诗歌理论著作,《诗话》谈论杜诗最多的是其技巧,如形式多样的对偶、句法章法、用字用韵法、用事法等,而《详解》则专解杜甫的七律,是看到了杜律这样的特点:“诗法莫严于七律,起结照应,开阖顿挫,不得缺一,此即古文之法。若能依是而通斯法则,亡论近体,虽驯致之古风,七纵八横,以卷海潦不失其性情之正,故先生特注此以诱掖学者也。”《诗话》所详谈者,正是《详解》所解之“诗法”。

猜你喜欢
诗话
上海报人郑逸梅的通俗诗话
天下万物咏入诗:述往事,思来者
现代诗话研究中诗话的分类问题
诗话札记
论登慈恩寺塔诗阐释的演变
近十年李杜之争研究现状
历代诗文论中的曹丕、曹植诗文优劣之争
古代小说与早期诗话关系概说
关于“胡氏评诗”
诗话的本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