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修活动能够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与新鲜的血液。文章回顾了作者在教师工作坊担任学科专家的心得体会,进一步思考如何提高教师研修活动的质量,并提出了如何举办高质量研修活动的对策。
关键词:教师;研修活动;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07
作者简介:谢凌云,女,湖南省娄底市第六小学教师,高级教师,本科。
我感恩每一次的遇见,因为每一次的遇见都是对我的眷顾;我感恩每一位的付出,因为你的付出成就了我们彼此。我在教师工作坊间徜徉、流连,萌生出“什么样的研修活动才是有质量的,甚至是高质量的呢”的思考,虽然研修已经结束,但学习还在继续,成长还在继续。
一、营造学习场域
场域,是由每一个参与成员按照特定的逻辑要求共同建设的,是个体参与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工作坊就是一个场域,一个学习的场域,一个精神的场域,一个有效地将教学理论的实践性解读与教学实践的理论性践行的平台。在这里,教师既要重阅读又要重实践,既要重学习还要重反思,只有在这样的一个学习场域,才会真正有所进步。那么如何营造呢?我想,除去冰冷的行政任务驱动外,更需要点燃成员心中的那一把“火”,让坊间有教育的温度、人文的关爱、互助的温暖,还有向上成长的力量。如在学情提醒时,暖心的、激励的语言会让每一个人如沐春风;在发起话题后的研讨中,真诚的对话会让每一个人滔滔不绝。
二、具化研修目標
目标的设计很关键,不宜包罗万象地追求“大”,而更应该落点很“小”,寻找教育教学中“小”的点,深入研究,目标方向更明确。每一个研修活动的设计,设计之初教师都要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基于现实情况设计研修目标。研修目标要明确、具体,且不宜好高骛远,能看得见,做得到最好,能让每一个层面的教师都有获得感和成就感;同时,研修目标的达成要可视、可感、可评价,能真正形成成果供大家学习、分享。
三、明确研修内容
在研修目标确定之后,通过什么样的研修内容去实现也要下功夫。一般情况下,研修内容要清晰,研修主题要符合当下教育教学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或是当下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在课程设置上、研修作业中都仅仅围绕目标和内容开展,彼此互相统一、相互支撑。
四、精心研修设计
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体验,因材施教。教师的研修活动设计也是一样,要尊重“最近发展区”原理,活动设计由浅入深、层次分明,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享受到获得成功的快乐,不断激发培训兴致,提高培训效果。
五、实现任务驱动
“阶段式任务单” 在设置上环环紧扣,逐层推进,实现任务驱动,每一步骤的设计要环环相扣,每完成一个步骤都要有获得,同时为下一步奠定基础。像游戏闯关一样,准确的任务驱动,让每一位教师“跳一跳就够得着”,既明晰了研修任务,也激发了研修热情。
六、注重阅读体验
不论是什么学科都要重视阅读,尤其是语文;任何一个学科都要引发研修者去阅读,去深度阅读。内容可以是教育专家的经典著作,也可以是教学一线教师的智慧生成。课程专家让阅读直击课堂的热点、难点问题,让教师们在阅读中去品味,设计阅读问题,组织群内“热点沙龙”讨论,反思和提升学科专业素养,并以此来指导实践,推荐更多的阅读资源,激发教师们的阅读兴趣。这样的研修接地气,能让老师们囤积不少干货。
七、确保有效互动
每一个研修活动都是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效互动来实现的。线下主要是学员们的“实战演练”。在这个阶段,通过三轮研磨提升:一是个人研磨。按分组商定后围绕研修主题各自选题;二是小组研磨。集中研修时,在辅导员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微型课”的形式分享,同组学员共同打磨课例,然后推选出展示课例最佳人选,力争展示课例达到最优效果;三是校本研磨。同校参培学员及其他教师一起上研讨课,进一步优化设计,辅导员与组长入校逐堂进行打磨研讨,打造小组优课。最后,将经过多次打磨的课例进行成果展示,让学员们在借鉴中进步,在对比中提升。线上互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用QQ群、微信群在工作坊中进行网络研修,对老师们在教学中、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进行研讨,教育信息化让交流变得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八、激发自觉成长
每一项研修活动都要设计管理机制,科学设置个人、小组评价量表,并严格执行量化管理,教师们的表现能及时反馈,引起关注。制度是冷的,激励是有温度的,在实际研修过程中,作为管理者,一方面要客观反馈情况,另一方面要时刻反思完善活动,以温馨提示、电话寻访、短信关怀等方式,让教师们感受“家”的温暖,感受“学”的乐趣,激发成长内生点、内驱力,最终实现成长的自觉。
九、坊主总结提升
坊主,是一个坊的灵魂。在整个研修过程中,坊主既是活动的设计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还是活动的总结提升者。活动过程就是成长过程,一路付出,一路收获。坊主要善于发现教师们身上绽放的有形和无形的成果,每一位教师的精神生长、感人事迹的收集,都是充满正能量的一股向上的力量,将不断鞭策教师前行。
参考文献:
[1]钟祖荣.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现代理念[J].中小学管理,2003(1):30-33.
[2]叶 澜,白益民,王 枬,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