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视角下的积极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探析

2018-11-12 10:14崔志钰
职业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习需求

崔志钰

摘要: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在探索积极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始终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主要着力点,以激发并引领学生学习需求为教学增长点,积极施教、精准施教,推动学生积极学习局面的形成。

关键词:积极职业教育;合适教育;学习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05-0046-04

积极职业教育是以积极、和谐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职校学生素质与幸福感的现代职业教育实践体系[1]。在职业学校探索积极的课堂教学、构建积极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范式必须始终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使课堂教学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供需平衡:积极教学的基本思维

教学中的供需平衡是指消除课堂中供需之间不适应、不平衡的现象,使供应与需求相互适应、相对一致,消除供需差异,实现供需均衡。课堂其实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课堂生态系统包括教师与学生两大活力要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的组织结构要素,教师、学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恢复力要素,具体包括7个要素:学生、目标、内容、方法、环境、反馈和教师[2]。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就必须充分发挥课堂生命系统中所有生态因子的功能,使课堂的活力机制、组织结构、恢复力分别发挥激发、协调、调控的功能[3]。

在整个课堂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如教师设定的教學目标与学生自主确立的学习目标、学生喜欢的学习内容与教师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环境设置与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评价与学生渴望的学习评价,等等。如何弥合这些要素使之趋向一致,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教学供给与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学生有着一定的学习需求,有着自己对学习的“定义”,教师要提供相应的教学供给,做到学生有所需,教师有所应;另一方面教师受客观条件、自身能力水平所限,教学供给难以完全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供需之间存在落差。

在课堂生态系统中,一般教师是“生产者”,学生是“消费者”和“分解者”,没有“生产”,“消费”和“分解”就无从谈起,“生产”决定“消费”;没有“消费”和“分解”,“生产”也将失去意义,“消费”是“生产”的意义所在。在课堂生态系统中,应避免教师“生产”什么,学生就“消费”什么,使“消费”围绕“生产”转,更应避免教师只顾“生产”而不管学生是否“消费”,导致“生产”与“消费”不匹配。改变“生产”决定“消费”的课堂现状,代之以“消费”引导“生产”,需要实现一系列的课堂转变,如将学生的学习目标转化为教师的教学目标,将学生的学习方法转变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想要学习的内容转变为教师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要求转变为教师的教学环境。总之,就是将学生的学习需求转变为教师的教学供给,实现课堂教学中的供需平衡。

达成教学中的供需平衡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来优化教学供给。积极教学自然包括“教师积极的教”和“学生积极的学”,所谓“学生积极的学”应是学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积极主动的学习,在不断满足学习需求的情况下又能持续不断的产生新的学习需求;所谓“教师积极的教”应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生产与服务,并且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把握需求:奠定积极教学的基点

中职生大多学习成就感低,学习兴趣缺失,积聚了一定的消极学习心理。与此同时,中职教师由于很少享受到教学的成功体验,专业发展普遍缓慢,职业倦怠与日俱增,消极教学心理日渐积累。学生的消极学习心理与教师的消极教学心理为实施积极课堂教学增添了障碍。然而,中职生在进入新的学校之后,随着环境的改变,他们的心中升腾起新的学习欲望,他们希望与“过去的自我”告别,能有一个全新的开始。他们会把先前的一些消极心理和消极行为隐藏,代之以积极的展示与表现。他们希望能改变原先的学习状态,渴望有不同于先前的新型课堂样式。他们渴望重拾学习的兴趣和尊严,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赏识,这些为实施积极教学奠定了基础。同样,教师要摆脱职业倦怠,避免职业生涯的碌碌无为,必须从课堂中找回成功的感觉。新学生意味着新契机,教师认识到只有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摸清学生需求、实行按需施教,才能改变教学现状、赢得学生认同。

实施积极教学关键在于全面把握“学情”。这种“学情”包括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学习特征,还应包括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学习能力,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和情感状态等,更为重要的是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教师,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喜欢哪些学科,喜欢学习哪些内容,有哪些兴趣爱好等等。这种了解可以是访谈、调查,也可以是观察、分析,从而建立起学生学习需求的“全息”图谱,为教师实施积极教学、优化课堂生态奠定基础。

如果我们将学生的学习需求看成是最大的“学情”,把摸清学生的学习需求视为实施积极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切不可忽视影响学生学习需求的因素,这同样是重要的“学情”。能否界定为“学情”,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经过科学论证的,其次存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弥补它对教学产生的影响[4]。只要被证实对教学产生影响的因素都是“学情”。这些因素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这种影响当然包括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平时我们可能更为关注显性的因素和积极的影响,而忽视了隐性的因素和消极的影响。积极教学一定既针对显性因素、又针对隐性因素,既针对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又针对可能的消极的影响。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加以弥补或改进,是“两手抓”且“两手都要硬”。

三、满足需求:实施积极教学的支点

学生的学习需求就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在全面、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之后,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改善教学的供给。在通常的教学中,教学的供给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教学目标的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差异化、点状式的学习目标,教学形式的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异步性、自主性的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的单一更是挫伤了众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积极教学有赖于学生的积极学习,没有学生的积极学习教师就无法实施积极的教学。要实施积极的教学必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喜欢的内容,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当前,很多的教学改革都指向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从课堂生态系统要素来分析,大体如下:

第一,改变教学的环境,形成多样化的教学目标。通过增加教学资源的供给,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取代原先单一的資源,形成课程资源“超市”,供学生自主选择,如当前在一些地区推行的“选课走班”教学改革、“选修课”教学改革等。

第二,改变教法和学法,形成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教师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如有的地方推行的“以学定教、限时讲授”教学改革、各地广泛兴起的以教学模式为内容的改革等。

第三,改变评价方式,形成“非标评价”新格局。评价不再是统一的、标准化的,而是在“底线”之上的多元、多维评价,通过学生自我展示学习成果来取代原先的“三方评价”(即教师评价、小组互评、自我评价),如有的学校推行的“合作学习、踊跃展示”教学改革。

第四,调整学习内容,形成个性化课程。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力,根据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教师开发形成相应的“师本课程”,当前各地各校广泛开展的课程改革其核心要义就是打造“适合学生的课程”。

这些教学变革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学生的学习力,促成了学生的积极学习。笔者通过构建微型游戏项目多样化教学范式大力推动积极教学,即在课堂上提供多样化的微型游戏项目让学生自由选择,每一个微型游戏项目都是在师生协商基础上研发而成,在类型与梯度上进行了区隔,这样就可以使学习内容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习方式上,采用学生普遍喜欢的游戏方式,每个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微型游戏项目进行游戏式学习,通过“玩游戏—析游戏—做游戏—评游戏—改游戏”等环节赋予学生有规则的玩的自由,让学生在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不断享受到学习的成功乐趣;在评价方式上,以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能玩、会玩为评价取向,追求教学评价的无形之境,突破显性、标准的评价束缚;在学习内容上,通过“游戏项目化”“项目游戏化”,将核心的知识与技能融入到游戏中,根据嵌入的知识与技能多寡、难易通过设置不同的游戏等级让学生自主选择,赋予学生有选择的学习自由,实现学习内容的自主分层。这些本土化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优化了中职课堂教学生态。

确立教学的需求导向,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改善教学供给。这是当前教学“供给侧”改革的基本思维。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变化的、发展的,教学的“供给侧”改革也是变化的、发展的,积极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就是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和个性化实施,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需求的实现过程,使每个中职生不断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生成积极的情感,累积更多的积极心理资本。

四、引领需求:提升积极教学的品质

真正好的教学在于唤醒与激发,在于思维的持续打开和情感灵魂的丰盈。积极教学不能局限于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不能局限于满足学生的显性需求,更重要的是唤醒并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欲望,产生更有品质的学习需求,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激发学生学习需求的前提条件是满足学生已有的学习需求,如果学生已有的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不能累积足够的积极学习心理,则新的学习需求是难以激发的。

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通过经常性的成功体验来激发,为了让每个学生能经常体验到学习成功,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重建学习的意义、重拾学习的美好。中职生原先学习需求较弱,教师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相对脆弱的学习需求动机,避免再让他们经历学习的挫折。当前,中职校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中职生往往在第一学期能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随后学习状态呈下滑趋势,其重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能正确引导好学生的学习需求,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的学习需求逐渐释放,没有一种长效的需求“保鲜”机制。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需求进行阶段性的“分割”,即引导学生确立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形成阶段性的“需求清单”。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将学习需求向学习兴趣转化,建立兴趣与需求的链接,促成需求的“落地生根”。

在引导学生的学习需求时,笔者基于“微型游戏项目教学”实践,将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长效化、模式化。

第一,让每个中职生认识到学习是快乐的而不是痛苦的,通过趣味闯关游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积极闯关,以“玩中学”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知识与技能的构建。

第二,让每个学生认识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教师只有将自己的教学意义有效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意义,积极学习才可能发生。学生的学习意义如何追寻,教师通过游戏项目的方式,使每个学生承接游戏项目,学生在开发项目、形成产品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意义。

第三,让学生不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通过项目的微型化改造,缩短项目的执行周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开发,进而获得经常性的成功。通过微型项目的游戏化改编,让学生在游戏进阶中享受成功的喜悦。通过自主研发游戏,实现从“玩现有的游戏”到“玩自己的游戏”转变,感受游戏研发所带来的全新体验。

引领学生的学习需求关键在于提升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高品质的教学始终以高品质的学习为基础的,高品质的学习必须始终让学生对学习保持兴趣,用兴趣引领学生的学习需求。有了兴趣学习才会快乐,才会体悟到学习的意义,积极教学就是设法让每个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有意义的学习,以每个学生最擅长的方式快乐的学习,使每个学生经常性的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从而持久地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将积极的课堂教学不断引向深入。

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导向,推动教学的供给侧变革,形成“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以“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成就每个教师的教学,这是积极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策略,也是积极课堂教学实施的价值追寻。

参考文献:

[1]崔景贵.积极职业教育范式的基本理念与建构策略[J].教育研究,2015(6):64-69.

[2]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2-13.

[3]孙芙蓉.健康课堂生态系统研究刍论[J].教育研究,2012(12):77-83.

[4]谢晨,胡惠闵.学情分析中“学情”的理解[J].全球教育展望,2015(2):20-27.

(责任编辑:张维佳)

猜你喜欢
学习需求
从企业视角看武汉工商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的中专英语教学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从学生学习需求视角谈大二英语听力教学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大学生手机APP阅读行为调查研究
国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学习需求研究
社区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方法
基于学生需求和学习动机维度的导师制工作完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