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珊
【摘要】作业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点进行系统性训练,从而让学生得到巩固性记忆效果的学习途径.合理的作业设计能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对学生价值、情感观等都有推进作用,能让学生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体现“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从新型、多元、开放的数学作业设计观出发,让学生面对作业不再感到畏惧,而是在作业训练中寻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自身数学潜能,从而得到能力与个性的培养,让作业发挥其最佳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相关探索
传统的数学作业训练中,教师存在布置的作业量量过大、创新性弱、单独完成的题目多等问题,让学生面对数学作业时感到力不从心,从而对数学作业产生抗拒心理,这对学生数学学习是不利的.所以,数学教师在对作业进行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認知特点等进行设计,把实践性、趣味性知识和作业融为一体,提高学生完数学作业的积极性,达到新课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要求.笔者结合教学经验,从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了相关探索,希望能对广大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一、设计生活性的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学习数学的快乐
数学是一门生活应用性的课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作业的生活性,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与日常生活,设计富有童趣且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传统的数学作业常常局限于教材知识点的突破,忽略了作业的生活性,使学生在答题时只能僵硬的用课堂知识点来答题,不但没有得到数学生活应用能力的训练,而且会使学生在整个做作业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要结合学生当前认知程度与教学进度,精心挑选与生活相关的题目,在学生所学知识点上得到一个生活性的延伸,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得到一个系统性训练,得到课堂知识内容的拓展与补充,而且促进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作业中得到快乐,从而乐于主动钻研数学题目,提高学生数学创新与思维能力,达到教师的最终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学“加减乘除法”这一课时,为了学生的课堂知识得到巩固,也为了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笔者布置了如下作业:“回家后,根据家庭自身情况,运用加法算一算你的家里一共有多少人?再根据你们小区有多少栋,每栋多少户,运用乘法算一算你们小区一共有多少户?”这种作业设计联系生活、具有实践性,让学生用自身日常生活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作业方式,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使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训练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巩固了课堂知识,延展了学生学习空间,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学习不局限在课堂之中,而是囊括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开拓了学生数学思维.
二、设计自主开放性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探索是创造事物的源泉,只有具有探索心理的人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作业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在作业设计时常常只注重知识点巩固,布置的作业过于死板,学生得不到自主开放型作业训练,忽略了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长远的学习发展十分不利.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探索心理,教师不应该抹杀学生的探索心理,而是应该支持与鼓励,并通过作业的方式主动引导学生提高探索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不能故步自封,而是要适应时代、配合学生设计自主开发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自我的学习者.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作业中开发思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探索能力.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知”这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笔者设计了让学生回家开发身边的工具来制作与角相关模型的作业,选材不限,但必须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并对整个制作过程写一篇心得,最后画出模型的三视图.这种自主开放的实践性作业让作业不仅仅局限在纸与笔上,而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奇思妙想完成作业,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探索当中学到了数学知识,体会到了数学的快乐,而且增强了学生综合能力.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不同的学生学习进度不同,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作业训练.太过于复杂的作业常常让学困生无法解答,这种类型的学生本身就对数学有着畏惧心理,这样会使学生无从下手,产生厌恶心理.而太过于简单的作业虽然照顾到了学困生,却不能对学优生达到训练目的.所以,教师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精心进行作业设计,对不同水准的学生进行一个区分,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这样不但照顾到了学生个体差异,还能激发学生好胜心,不断追逐提高自身完成更高级别的作业,从而让班级整体数学学习氛围变强,更好的激发学生数学潜能,使学生学习效率与教师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总而言之,作业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活动.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要注意作业设计的多元化与开放性,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作业设计思维之中,而是要放远目光,牢牢把握住学生主体需求,从调动学生兴趣出发,联系学生生活、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地进行自主开放性的作业训练,让学生不但在数学作业训练过程中巩固数学,更能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实现最终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季仲彬.优化作业设计 放飞学生潜能——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1(20):53-54.
[2]池文生.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龙岩学院学报,2011(S1):47-48.